猪蛔虫病的防控要点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8
/ 2

猪蛔虫病的防控要点

王瑞华

江苏省镇江市扬中市八桥镇畜牧兽医站  212200

摘要猪蛔虫病是一种由寄生虫引起的疾病,主要感染猪类动物。猪蛔虫病不仅会给猪的健康和生长带来巨大影响,还可能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正确的防控措施对于保障猪类健康和人类食品安全至关重要。基于此,本篇文章对猪蛔虫病的防控要点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猪蛔虫病;防控;要点策略

引言

猪蛔虫病是一种常见的寄生虫病,严重影响猪的健康和养殖业的发展。为了有效防控猪蛔虫病,以下是几点防控要点。

1猪蛔虫病的防控重要性

猪蛔虫病可以严重影响猪的健康,引起消化系统炎症以及营养吸收不良等问题。合理的防控措施可以减少猪蛔虫的感染,提高猪的生活质量和生产性能。猪蛔虫病的发生会导致猪群生长迟缓、发育不良,甚至引起猪只死亡,对养殖业的经济效益造成严重损失。通过科学有效的防控措施,可以降低猪蛔虫病的发生率,提高养殖业的生产效益,维护行业的可持续发展。猪蛔虫病不仅对猪群健康有害,还会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人们通过食用感染了蛔虫卵的猪肉或其制品,易患肠道感染等疾病。防止猪蛔虫病的发生,也是防止人畜共患病传播的重要举措。猪蛔虫病的防控对于保障猪群健康、维护养殖业可持续发展以及保障人类健康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只有通过科学有效的防控措施,才能有效减少猪蛔虫病的发生,保障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2猪蛔虫病的防控要点

2.1定期驱虫

选择治疗效果好、安全性高的驱虫药物。可以咨询兽医或畜牧技术人员,根据猪群情况和环境条件选择适宜的驱虫药物。根据猪类的寄生虫感染情况和兽医的建议,制定驱虫计划。一般来说,猪群在特定的季节进行驱虫效果会更好,如春秋季节。根据驱虫药物的指导和兽医的建议,选择合适的驱虫方式,如口服、注射、喷雾等。确保按照正确的剂量和操作方法进行驱虫,避免驱虫药物的浪费或过量使用。建立猪群的驱虫记录,记录驱虫的时间、药物名称、用量等信息。这样可以帮助养殖户更好地追踪和管理驱虫情况,及时调整驱虫计划。驱虫后要对猪群进行观察,注意观察是否有异常反应或不良反应,以及驱虫效果是否明显。如发现问题,及时与兽医进行沟通和咨询。

2.2环境卫生

定期清理猪圈内的粪便,以减少寄生虫的滋生和传播。将粪便妥善处理,避免其与猪群接触。定期对猪圈进行消毒处理,以杀灭潜在的寄生虫卵和病原体。使用合适的消毒剂,遵循正确的消毒方法和浓度。定期清理猪圈周围的杂草,尤其是那些可能含有寄生虫卵或成虫的植物。减少寄生虫的滋生地点和传播途径。保持猪舍的干燥和通风,防止湿度过高。湿度高会促进寄生虫的生长和繁殖。可以安装通风设备和排水系统,改善猪舍的卫生条件。控制老鼠和苍蝇的数量,它们可能传播猪蛔虫病的寄生虫卵。采取措施如安装鼠笼、粘鼠板等,以及使用防虫措施来减少蝇的数量。

2.3饲养管理

合理安排猪圈的空间,避免过度拥挤。过高的饲养密度容易导致病原菌和寄生虫传播,增加猪蛔虫病发生的风险。确保饲料和水源的卫生,避免受到污染。及时更换、清洁和消毒饲料和水槽,预防病原菌和寄生虫的滋生。科学配制营养均衡的饲料,充分满足猪的营养需求。良好的营养状况能提高猪体抵抗力,减少感染疾病的风险。定期对猪群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和处理患病和患寄生虫的个体。做好疫病防控工作,如接种疫苗、进行常规驱虫等。对于怀孕母猪,应加强分娩管理,确保分娩顺利进行。合理的产房设计和干净的产房环境有助于降低新生仔猪的感染风险。根据猪的生长阶段设置适宜的温度,创造舒适的饲养环境。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猪的健康和免疫力,增加感染疾病的风险。定期进行猪只的健康监测,包括体温、粪便观察等。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采用分隔圈舍和有序饲养的方式,避免不同年龄和健康状态的猪混养,以防止交叉感染。

2.4食品处理

在食用猪肉及其制品之前,确保彻底煮熟或加热至适宜温度。高温能够有效杀灭蛔虫的卵和幼虫,从而防止人类通过食物感染。用于食品加工和个人消毒的水源,应当经过充分煮沸后才能使用。这能够有效杀灭水中潜在的寄生虫卵和病原体,保证食品的安全性。储存猪肉及其制品时,要注意与其他食品进行分离,避免交叉污染。使用密封容器,冷冻或冷藏保存食品,以减少寄生虫的滋生和传播。在食品处理过程中,要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洗手是最基本的要求,特别是在接触猪肉及其制品之前,务必彻底洗手,以防止寄生虫卵和病原体的传播。选购猪肉及其制品时,选择正规渠道并具备健康检验和品质保证的供应商。确保食品的来源可靠和安全。在日常生活中,一些猪肉制品如火腿、腊肠等需要较长时间的加工过程。通过过热或充分干燥可以确保这些食品中的寄生虫卵和幼虫被杀灭,减少感染风险。

3猪蛔虫病的防控优化策略

3.1分区管理

将猪舍划分为不同区域或栏位,根据不同年龄段、生产阶段或健康状态的猪只进行分区饲养。若经济条件允许,最好为每个猪只群体提供独立的猪舍,避免不同健康状态的猪只混养。设立专门的隔离区域,用于隔离新引进的猪只或疑似患病的猪只。这有助于防止潜在病原体传播给其他群体。在引入新猪只之前,进行必要的健康检测,确保其无传染性疾病。定期对猪群进行健康监测,尽早发现患有疾病的猪只并及时隔离和治疗。区分不同区域的工作人员,并严格控制他们的进出。在进入猪舍时,实施严格的个人卫生措施,如洗手、更换鞋套和穿戴防护服等。定期清洁和消毒猪舍内的设施和装备,特别是在分区之间移动时需要注重消毒。确保设施和环境的卫生状况良好。

3.2定期检测

通过定期检测猪群的健康状况,可以及早发现和隔离患病个体,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制定健康监测计划,明确定期进行健康检查的时间和方法。根据猪群的年龄、规模和健康状况等情况,确定合适的检测频率。根据猪蛔虫病和其他相关疾病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粪便检测可以用来检测蛔虫卵的存在,血液检测可以用于检测抗体水平或其他相关指标。根据检测方法的要求,提前准备好需要的采样工具,如采样勺、采血针等。确保采样工具的清洁和消毒,避免交叉污染。在进行采样时,遵循操作规范。注意从不同个体或不同区域采集样本,以获得全面和准确的信息。采样结束后,将样本妥善保存,并尽快送往实验室进行检测。

3.3选择抗病种

选择具有良好遗传背景的猪种,这意味着它们可能具有更高的抵抗力。了解猪种的遗传背景和相关繁殖指标,可以帮助做出更明智的选择。了解不同猪种的抗性特点,特别是对猪蛔虫感染的抗性。咨询兽医或畜牧专家,获取相关信息,并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适合的猪种。无论选择哪个猪种,都需要注重品质管理。确保饲养环境、饲料供应和卫生管理等方面符合要求,以保证猪的整体健康状况。在选择猪种之前,最好进行实地考察。观察该猪种在猪场中的生长情况和抗病能力,与养殖户、兽医或畜牧技术人员进行交流,获取更直观的信息。参考过去养殖该猪种的经验和记录,了解其在猪蛔虫病防控方面的效果。如果有相关数据可参考,可从养殖户或相关机构处获取。

结束语

猪蛔虫病是一种可以通过科学的防控手段来有效预防和控制的疾病。只要我们认真执行上述的防控要点,加强养殖管理,我们就能够降低猪蛔虫病的发生率,提高养殖业的效益。保证猪蛔虫病的防控也可以提高猪的生长速度,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从而促进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谭福军.猪蛔虫病的诊断和防治[J].中国动物保健,2021,23(04):9+41.

[2]杨斌.猪蛔虫病的危害与防控措施[J].北方牧业,2021,(07):30.

[3]廖修菊.猪蛔虫病及其防治措施[J].兽医导刊,2021,(03):15-16.

[4]高磊.猪蛔虫病的诊断与防治[J].猪业观察,2020,(05):31-32.

[5]陈康.猪蛔虫病发病机制与治疗[J].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2020,(16):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