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流与教学设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7
/ 2

心流与教学设计

石金霞

天津理工大学

摘要:心流理论属于积极心理学 ( Positive Psychology)范畴 ,心流体验产生的条件是 :活动应具有挑战性且需要一定的技能相适应 ,活动要具有一定的结构性特征 ,活动应具有内在动机驱动特征。心流的产生条件与带给个体的体验存在一定的相似性,因此本文拟在心理理论的基础上,探讨教学设计的新模式,希望将心流体验更好的应用到课堂教学中,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心流;教学设计;玩与学;

引言

积极心理学目前心理学研究中一个新兴的领域,关注人的美德以及发展潜力等,而心流就是积极心理学的一个概念。心流主要是指一个人完全沉浸在某件事情,无视其他事情的状态,人处在这一状态中,会高度关注自己所做的事情,也会拥有积极的情绪体验。若是通过教学设计在教学活动中让学生体会到心流,那么是不是会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呢?

一、心流及教学的相关含义

心流(Mental flow)主要是指一个人完全沉浸在某件事情,无视其他事情的状态,人处在这一状态中,会高度关注自己所做的事情,也会拥有积极的情绪体验关于心流的心理维度,根据前人的研究可以知道共有九个维度,这九个维度分别是控制感、内在动机、注意力高度集中、即时反馈、行为与意识的统一、技能与挑战平衡、自我意识减弱、目标明确、时间歪曲感(Keller,Bless, Blomann, & Kleinb, 2011)。

人才的培养对于祖国的发展来说十分重要,是未来社会建设的主力军,也是中国梦实现的一份力量。教学就是为了培养人才,就是为了社会的发展培养力量,主要就是根据教学目标,教授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帮助学生丰富自己提升自己,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而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起学生对于新事物的好奇心以及探索心,让学生更好的学习知识,掌握知识,教师应该做好教学设计,让学生更好的学习。

当个体处在心流的体验中,会很少遇到阻碍,意识处于高度集中状态,所有的事情像是按部就班一样完成,当这些人从这种状态中出来的时候,往往会体验到极大的愉悦感(米哈里·希斯赞特米哈伊, & 黄珏苹,2015)。如果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心流,那么学生就会喜欢上学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极大程度地得到激发,学习兴趣也会因此培养起来。因此,为提高教学效率及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可以将心流的有关理论应用到教学设计中,让学生在玩耍中高效率的学习,也能够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二、在教学中体验心流

2.1教学过程中心流的产生

一般来说,若是学习者想要在教育活动中产生心流体验,必须要满足三个条件:这三个条件分别是:清晰的任务目标、及时的反馈和任务与技能的平衡(王永固, 张婷, 李玮, & 黄碧玉, 2014)。因此为了促进学生能够产生心流体验,教师就必须创造以上三个条件。那么应该如何判断学习者是否产生了心流呢?主要就是看学习者是否全神贯注的从事自己正在从事的活动(陈欣. 2014)。

根据以往的研究可以知道,若是个体所处的环境具有以下特征,那么个体会更容易产生心流体验,这几个条件分别是创意的空间排列、场地设计、并行而有组织的工作、锁定某项目标、改善某项工作现有工作:原型化、以可视化增进效能、参与者的差别是随机的(邓鹏,2006)。个体在游戏体验和心流体验中的维度相同,个体在游戏的过程中也会产生心流体验(Weibel, Wissmath, Habegger, Steiner, & Groner, 2008)。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可以适当地加入一些教育游戏。促进个体获得心流体验的活动需要具备如下特征,即活动应该具有确定的目标、明确的规则和相应的评价标准 ,也就是说活动要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评判性(任俊.2011)。在从事与自身水平相符合,同时具有一定难度的活动容易导致心流体验的产生(其木格, & 林海河. 2010)。

2.2促进学生体验心流的教学设计建议

为了促进学生能够在课堂中产生心流体验,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教师在设计教学设计的时候,可以在课堂中加入一下教育游戏活动,但是需要注意活动要具有可评判性以及可操作性。比如,语文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开展成语接龙游戏,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丰富自己的成语积累,

第二:根据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也可以知道,教师需学生最近发展区的明确十分重要。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首先应该对学生的知识水平以及能力有一定的了解,之后根据自己的了解设计一些难度上具有挑战性,但是学生“踮一踮脚”就能解决的难题。在教授相关的知识后,给学生提出这一问题,让学生回答。

第三:个体进行活动的基础就是具有从事活动的动机。因此,教师应该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可以适当的增加一些奖励措施,像是学生如果在活动中获得良好的表现就可以获得小红花等。只有学生积极主动的融入进课堂活动中,学生才会更容易产生心流体验。

第四:若是老师进行活动课的教学设计,就需要考虑到教学场景的设计。以教学目标为指导,在了解学生需求的基础上创建一个有利于学生产生心流体验的教学环境,方便学生更好地投入到课堂中去。

结语

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心流体验的获得,不仅有利于个体的身心满足,还有利于学习者更好的学习掌握知识,体验自我。教师应该重视在教学过程中融入心流体验的元素,通过学获得心流体验激发起创造性、想象力,生命潜力得到挖掘,生命质量得到提升让学生做到在玩耍中学习,在心流体验中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Keller, J. , Bless, H. , Blomann, F. , & Kleinb?Hl, D. . (2011). Physiological aspects of flow experiences: skills-demand-compatibility effects on heart rate variability and salivary cortisol.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 47(4), 0-852.

Weibel, D. , Wissmath, B. , Habegger, S. , Steiner, Y. , & Groner, R. . (2008). Playing online games against computer- vs. human-controlled opponents: effects on presence, flow, and enjoyment.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24(5), 2274-2291.

任俊. (2011). 积极心理学. 开明出版社.

邓鹏. (2006). 心流:体验生命的潜能和乐趣.远程教育杂志(3).

其木格, & 林海河. (2010). 心流体验:现代课堂教学的一种心理诉求.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3(12), 82-85.

王永固, 张婷, 李玮, & 黄碧玉. (2014). 基于心流理论的教育游戏设计框架要素研究——以特殊儿童言语学习游戏为案例.远程教育杂志(3).

米哈里·希斯赞特米哈伊, MihalyCsikszentmihalyi, 希斯赞特米哈伊, & 黄珏苹. (2015). 创造力:心流与创新心理学.食品界(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