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西药房药品管理与发放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7
/ 2

门诊西药房药品管理与发放

任玲飞

建德中医院

摘要:目的分析门诊西药房药品管理和发放差错的原因与对策。方法抽取2023年1—6月医院未实施门诊西药房加强管理前的21名药房工作人员的药品发放记录500条(实施前),另抽取2023年7—12月实施门诊西药房加强管理后同组工作人员的药品发放记录500条(实施后)。结果药品发放出现的差错类型主要包括剂量差错、药品名称差错及用药不对症几方面,实施后投诉率降低,合理用药率、工作人员工作满意度均提升,结论门诊西药房药品发放差错原因主要有书写错误、调配错误及药剂师个人原因等,对门诊西药房药品进行加强管理,可降低发放差错率、投诉率,提高合理用药率,并且提高工作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门诊西药房;药品发放;药学服务质量;合理用药

门诊西药房属于现代化医院中主要科室,作为医院对外的重要服务窗口,主要负责监督与指导医生安全有效合理使用药品的责任,并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健康与生命安全,因此药学人员应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专业技术水平,并完全掌握药物之间的配伍禁忌与注意事项,将患者满意度作为追求目标,同时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在综合性医院中,开展正常的医疗服务成为重要环节之一[1]。由于门诊西药房主要负责药物的储存,不仅承担患者的安全用药,同时连接医院与患者的沟通桥梁。门诊西药房的日常管理、对患者的服务水平均与患者用药安全存在密切相关性,不仅能够展现医院的管理质量,同时反映医院的经济效益[2]。因此若能够完全掌握门诊西药房中存在的药品管理问题,进而制订针对性干预措施,为患者更好地恢复健康、用药安全提供前提。本文对此展开综述,分析医院门诊西药房药品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2023年1—6月医院未实施门诊西药房加强管理前的21名药房工作人员的药品发放记录500条,另抽取2023年7—12月实施门诊西药房加强管理后同组工作人员的药品发放记录500条。

1.2方法

1.2.1发放错误原因分析

(1)处方书写不完整:如处方未注明患者的年龄、性别和科室,故工作人员无法确定患者的剂量,剂型和药物组合是否合理,导致剂量不足,过量或错误的用药途径。

(2)处方的笔迹问题:处方书写不清晰,药品名称难以辨认,导致药品种类混乱。

(3)药品名称错误:有些药品名称只有一个字的差异,易混淆,如他巴唑用于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而地巴唑则用于降低血压。

(4)剂量选择错误:有些药物有几种不同的剂量,但是患者的情况不同,药物的剂量也不同。如大剂量阿司匹林(0.3g)主要用于解热镇痛,低剂量阿司匹林(50 mg)主要用于抗血小板凝集药物,以抑制血小板凝集,降低血小板黏附率并防止血栓形成。错误的剂量不能达到治疗效果,这将引起不良反应并延缓疾病的恢复[3]

(5)配方错误:如将甲硝唑片改为甲硝唑栓剂

(6)剂量书写错误:如将地高辛0.25 mg写为0.25g,剂量增加1 000倍,药物会在体内积聚,增加毒性,并导致强心苷中毒甚至死亡。

(7)兼容性不合理。

(8)药品标签与外包装混淆:药剂师未仔细审查即根据打印的图像分配药物,此类外观和包装相似或同种药物相同标签、包装具有不同规格的药品易误导药剂师发放错误药品。

(9)剂量错误:将0.1 g×6片头孢地尼分散片误分配到1盒中,导致患者大量误服。

(10)外用药物和内用药物未单独包装:外用药物和内用药物都装在方便的袋子中,患者无法分清楚,导致使用错误。

(11)混淆患者姓名:通常药房窗口环境嘈杂,若工作人员声音吐字不够清晰洪亮,极可能报错患者姓名从而导致患者错拿药物。

(12)计算机信息错误:当工作人员检查中药价格时,由于计算机给出了错误的价格信息,药房工作人员如根据价格,易错误分配药物。

(13)过期药品:配药人员未经检查,误将已到药品有效期限的药物发放给患者。

1.2.2加强管理方法

(1)不断更新门诊西药房的相关设备

门诊西药房不仅为院内患者提供药学服务,同时还可对院外人员进行开放,因此保证门诊西药房的安全运行,才可保障医疗任务的正常开展。因此医院应加大对门诊西药房的重视程度,进一步投入资金与精力来改善门诊西药房内药品的储放环境与布局,及时更新完善陈旧的医疗设备,并创建先进的药品储存环境,同时引进新型计算机工作系统,有效保障门诊西药房工作流程的系统化与规范化,进而提升药学人员的工作效率。除此之外,还可在门诊西药房内安装专业的监控设备,避免因为人为疏忽造成院内经济损失,并严格要求药学人员在上班期间的行为,避免因为随意摆放药品而影响工作效率[4]

(2)建立健全科室内规章制度

临床为了保证门诊西药房工作的顺利开展,应建立健全科室内规章制度,其中管理者应加强对门诊西药房的管理,依照本医院的实际状况,不断完善药房内相关政策与制度。如定期对药品进行盘点的制度、药品管理制度、差错事件登记制度等,并定期组织门诊西药房人员深刻学习规章制度,尤其是针对新入职的员工,将其学习结果与绩效挂钩,要求药学人员牢记相关规章制度,在实际工作中严格遵守,尽可能防止因为人为因素引发的药品安全与损失,不断积累经验并总结,最终实现自我价值

[5]

(3)提升药学人员的职业素养

定期组织药学人员进行相关知识的专业培训,并学习国内外先进的技术与管理模式,积极参与相关的专业学术会议或者讲座,开拓自身眼界,不断增长知识,有效提升药学人员的整体职业素养。同时召集药学人员至其他医院学习深造,吸取他人先进的管理经验,并紧跟前沿,有效增强药学人员的综合能力。除此之外,还应加强与院内其他科室之间的有效沟通,并尽早发现临床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与不良反应情况。其中值得注意的是,接待患者时应保持热情、诚恳态度,时刻维持个人与医院的良好形象,增强药学人员的凝聚力,进一步完成社会赋予的责任[6]

2结果

药品发放出现的差错类型主要包括剂量差错、药品名称差错及用药不对症几方面,实施后投诉率降低,合理用药率、工作人员工作满意度均提升。

3讨论

加强西药管理的主要目的是改进现有的管理方法,找出不合理或漏洞之处,按照改进后的管理方法对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人员的服务质量和责任感,从而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降低错误率和投诉率,提高合理用药水平。近年来,随着不断的发展,药品的生产厂家、种类、剂型和规格丰富多彩。药品的多样化实际上增加了药房工作人员配药的难度,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医院接诊的病人数量在增加,这加重了药房的负担,所有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和都可能成为门诊服务药房中药物分配错误的直接或间接原因。药物分配错误的严重后果远超出了医院、患者和药剂师可接受的范围如果不能及时预防,将导致无法弥补的痛苦。医院的综合实力与药房配药的准确性和效率密切相关,只有注意并做好药房管理和分配,才能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成果和医院的综合实力,为医院树立良好形象。

综上所述,门诊西药房药品发放差错原因主要有书写错误、调配错误及药剂师个人原因等。对门诊西药房药品进行加强管理,可降低发放差错率、投诉率,提高合理用药率,并且提高工作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于燕,周玮君,顾晓华.门诊西药房有效期药品规范管理策略研究[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3,14(23):131-134.

[2]刘敏.门诊西药房药品管理和发放差错的分析与对策[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22,15(17):157-160.

[3]王一英.医院门诊西药房的信息化管理措施的探讨[J].现代医院管理,2021,19(01):85-87.

[4]薛媛,秦枫,苑婕.医院门诊西药房药品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应对措施[J].中国医药科学,2021,11(02):227-230.

[5]陈焕春.门诊西药房药品管理和发放差错分析及应对措施[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20,7(16):197-198.

[6]许慧芳.门诊西药房药品盘点的误差分析与改进措施[J].中医药管理杂志,2020,28(04):10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