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转变理论在老年冠心病患者护理干预中的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7
/ 2

行为转变理论在老年冠心病患者护理干预中的价值   

谭坤

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伍家分院心血管内科三病区  443003

【摘要】目的:探讨行为改变理论在老年冠心病患者护理干预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的10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行为改变理论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康复知识和二级预防行为评价得分。结果:对照组组患者左心室舒张期容量、左心室收缩期容量、左心室射血分数均高于观察组,观察组心功能指标优于对照组(P < 0.05)。观察组康复知识和二级预防行为评价得分高于对照组(P < 0.05)。结论:行为转变理论在老年冠心病患者护理干预中具有较好的护理价值,有效的改善了患者心功能,普及了康复知识,提高了二级预防行为评价得分,值得被推广应用。

【关键词】行为转变理论;老年冠心病;护理干预

     冠心病常见于老年人,可引起心肌缺血缺氧,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可以改善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促进临床症状的缓解[1]。然而,PCI并没有改变动脉粥样硬化的基本状态,术后患者仍需合理用药,改变不良习惯,降低疾病复发风险。老年冠心病患者年龄较大,对疾病的了解较差,对治疗的依从性较低。并且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长期承受生理、心理、经济和社会的压力,容易出现心理韧性和自我效能低的情况,会导致心血管不良事件反复发生,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行为变化理论的护理中认为人的行为可分为无意期、有意期、准备期、行动期和维持期,可根据不同阶段患者的心理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行为支持,旨在促进患者的行为改变,应用于老年冠心病患者,具有良好的护理效果[2-3]。因此,本文以老年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行为改变理论在老年冠心病患者护理干预中的价值,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21年2月-2022年2月我院老年冠心病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对照组患者50例,男性29例,女性21例,年龄(50-71)岁,平均(63.12±4.52)岁;观察组患者50例,男性28例,女性是22例,年龄(51-77)岁,平均(64.22±3.66)岁。将100名患者在经过伦理委员会的同意后随机分为两组进行研究,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在日常生活中,重要的是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长时间熬夜,避免过度劳累,避免剧烈运动,放松心情,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避免紧张、焦虑等负面情绪。

观察组:采用行为转变理论护理。(1)无意图期。采用健康知识讲座的形式向患者普及疾病基础知识,与患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帮助患者回忆自己发病以来的感受,深入了解不健康生活方式的危害。(2) 意向期。采用归纳交流,与患者进行深入交流,引导患者表达主观感受,分析行为变化对患者的益处,引导患者通过日志记录和描述日常行为。(3)准备期。与患者合作制定饮食、锻炼、药物等计划,设定短期和长期目标,通过语言鼓励患者,并引导其家人积极参与和监督患者。(4)行动期。建立微信交流群,定期通过语音和视频推送疾病相关知识,定期向患者发送短信提醒,提醒患者遵循医嘱,每周组织与患者朋友谈心,邀请行为变化良好的患者发表意见,分享康复经验,介绍疾病治疗的成功案例,动员家人朋友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5) 维护期。要求患者出院后继续关注微信群更新,每周通过语音和视频与患者保持联系,了解他们的身体恢复情况,赞扬表现良好的患者,并要求患者继续坚持良好的生活方式。

 1.3观察指标

(1)参考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4],包括左心室舒张期容量、左心室收缩期容量、左心室射血分数;(2)参考两组患者康复知识及二级预防行为评价评分。

1.4统计分析

采用SPSS18.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行χ2检验,采用n(%)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采用()表示,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比较

对照组组患者左心室舒张期容量、左心室收缩期容量、左心室射血分数均高于观察组,观察组心功能指标优于对照组(P < 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比较(x ± s)

组别

例数

左心室舒张期容量(ml)

左心室收缩期容量(ml)

左心室射血分数(%)

对照组

50

158.11±42.02

53.02±12.62

62.31±5.13

观察组

50

104.10±33.21

36.25±9.03

54.09±5.31

t

/

7.353

7.827

8.573

P

/

<0.05

<0.05

<0.05

2.2两组患者康复知识及二级预防行为评价评分比较

观察组康复知识和二级预防行为评价得分高于对照组(P < 0.05),见表2。

表2两组患者康复知识及二级预防行为评价评分比较(x ± s)

组别

例数

康复知识评分

二级预防行为评价评分

对照组

50

71.50±10.31

71.53±5.62

观察组

50

89.82±11.20

82.60±6.53

t

/

9.657

9.551

P

/

<0.05

<0.05

3 讨论

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左心室舒张期容量、左心室收缩期容量、左心室射血分数均低于对照组,并且观察组患者康复知识评分与二级预防行为评价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行为转变理论的护理是以患者为中心,可依据患者需求确定行为干预措施,有利于帮助患者最大限度地激发潜能,实现自我而采取有利健康的行为,对于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提高患者康复知识以及二级预防行为评价评分具有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行为转变理论在老年冠心病患者护理干预中具有较好的护理价值,有效的改善了患者心功能,普及了康复知识,提高了二级预防行为评价得分,值得被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巧利.整体护理在老年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分析[J].每周文摘·养老周刊, 2023,1(6):149-151.

[2]CAOXianhui.Exploration on the Multi-dimensional Collaborative Nursing Applied to Elderly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Complicated with Heart Failure to Explore Its Negative Emotions and Quality of Life[J].Foreign version: Medical and Health, 2022,3(7):110-114.

[3]陈格娟.行为转变理论用于冠心病老年患者护理干预中的作用研究[J].每周文摘·养老周刊, 2023,2(5):110-112.

[4]王志静.探究行为转变理论在老年冠心病患者护理干预中的价值[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3,3(4):67-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