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结构工程中钢结构的设计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7
/ 2

浅谈结构工程中钢结构的设计研究

周斌

身份证:210204199001093533

摘要:钢结构在建筑中表现出了较好的稳定性和较高的整体强度。在当代的建筑工程中,能否充分地利用钢架的优点,与钢架的稳定和科学的设计有着密切的联系。从钢结构的本质特点出发,把稳定作为最根本的原理来进行结构设计,这是保证这一类型的工程在实践中和建筑中都能获得较好的实用结果的一个关键因素。从分析可以看出,要想获得一个好的稳定设计效果,就必须要从观察建筑的本体功能要求、应用计算方法、构件设计统一性、节点设计保证可靠性等几个方面来实现期望的设计目的。

关键词:结构工程;钢结构;设计

引言

根据钢结构的特点及稳定原理,对其进行分析,掌握其设计要领。此外,在施工建设的时候,还要注意对基础部件的设计和整体框架设计的实际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提高钢结构设计的整体有效性。在施工过程中,保证钢结构的安全,对提高施工质量起到了关键作用。在现代化的工程中,钢结构是一种具有较广泛的使用范围和较高的技术要求,它是一种更高更强的建筑主体结构,它更是要从设计阶段就掌握好相关的设计要领,从而完成设计工作。

1.发生不稳定的钢架结构的基本类别

1.1支撑点的稳定性

分支点的失稳问题,是指在系统中因系统的分岔而产生的不稳定问题。在钢质建筑及建筑工程中,由于钢筋混凝土柱在承受轴向压力时,会出现某些失稳现象。此外,在钢板中部被压缩后,还会发生屈曲,这些都会造成钢结构的直接不稳定。

1.2极限不稳定性的研究

这种不稳定现象的产生,与其在建筑主体内受到的偏压力和构件功能的反常表现有很大的联系。这种材料的可塑性发生了某种改变,且超出了某一值,将会对其稳定产生直接的影响,使其在使用中产生不稳定现象。

2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的稳定设计原理进行了探讨

2.1从各部位的稳定需求着手进行钢结构的设计

目前,在实际工程中,大多数的工程设计工作都是以平面系统为基础进行的,并以此为依据来实施工程设计工作。在桁架、框架的设计中,也是以平面体系为设计的基础参考结构。在进行设计时,要将不发生面内稳定性的问题当作一个关键来加以掌握.

2.1在钢结构的设计过程中要重视对原料的检测和分析

在进行产品设计时,还应充分考虑产品自身的品质以及与产品有关的各项指标。唯有在原材料自身的品质水准可以满足期望的标准,以优质的原料为支撑,才可以保证结构设计获得较好的实用效果。在钢结构设计工作中,需要将原材料的检验工作与各种钢结构部件相联系,并参考其在标准化生产过程中的基本流程,同时对有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和问题的环节进行强化监管。并采用有针对性的检测技术和检测方法,通过对试块部件的检测和细节衔接区域的检测,保证所使用的钢结构原材料在质量上满足期望的要求。

2.3主动运用建模方法提高设计效应的准确性

利用组件模型来进行设计工作的方法,可以使设计工作变得更为精确和生动,特别是在现代建筑设计工作正在进行的情况下,将先进的技术和系统的引入,可以提高设计工作本身的效率。同时,在维护与贯彻稳定的过程中,还必须借助于一些新的技术与平台。在此基础上,以参数为支撑进行建模,以保证整个框架的设计效果。在实际中,BIM技术就是利用基本的数据,提高工程的精度与效率的一种特殊技术。在稳定设计原理的大环境下,这种先进技术的运用势必会推动模型构造对保证真实的设计效果产生积极的推动和支撑作用。

3对建设项目中的钢架设计工作重点进行了探讨

3.1根据实际应用中的功能需求,做好建筑结构设计工作的计划

在建造的过程中,要在实际应用中充分体现出其在稳定、强度等方面的作用。所以,在进行钢结构设计工作的过程中,必须要将钢结构实体的应用功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要求与特定工程项目的施工建设环境、应用功能要求等多个方面的现实状况相结合,经过对其进行科学的设计计划,最终制定出一套既有可靠性又有可行性的钢结构设计方案,为获得更好的设计稳定性效果打下坚实的基础。此外,对前期的实际功能要求进行分析,也可以为后续的设计效果与建设技术应用能否进行有机匹配,提供一些分析和观察依据。使得初期的设计工作可以与后期的技术运用费用支出要求,功能要求保持较高的一致性。系统的策划,对整个设计过程进行了全面的掌握,从而为最后达到较好的实际应用效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2保证计算模式和构造方案的统一

在建筑工程中,对于各种形式的钢架结构,在进行设计时,其所采用的计算原则和计算公式都是不一样的。从而对数值模拟的结果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在实际运用中,对其进行分析时,其计算方法与构造的简化图应该具有较高的一致性。一般来说,在目前的结构设计与计算工作中,在使用该算法时,需要与框架柱的稳定基准相配合,而对稳定分析的后续工作却没有同时进行。这种结构体系的使用,使得框架框架结构的稳定分析,更具体系与专业特点。在实际应用中,应掌握的几个重要的计算参数是长指数。在进行框架柱子稳定分析时,应注意控制结构形式的科学性,保证结构形式的简化与相应的资料资料内容的一致性。

3.3在钢架内件设计中维持稳定和统一

在进行稳定设计的过程中,钢结构的内件的设计效应也将对结构稳定的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为此,需从局部角度出发,以增强其稳定性能为目标,进行合理的数值计算,并进行装配模式的合理规划,以确保装配模式与计算结果的一致。激发式建筑在实际应用中与基本资料资讯取得环节的连贯性特点。这是一条提高钢结构建筑整体稳定性的科学途径。此外,由于结构形式的不同,其使用时对结构的强度需求也有所差别。在进行设计的时候,需要与各种部件的具体状况相联系,使用一种科学的方式来进行设计。同时,通过对比来看,稳定性计算的数据能否与真实的构筑设计状态保持一致。二者的结合,既保证了系统的稳定效应,又可以从逆向的角度检验基于系统的稳定计算所得到的数据成果在实际中的实用性。

3.4强化重点工作中的精度控制

对其进行合理的设计,以及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将直接关系到整个钢结构的稳定性。因而,在实施关键节点的规划时,必须运用科学的技术与手段,以提高规划成果的稳定性。这一点,在钢铁建筑中尤为明显。它既有来自外界的冲击,又有来自自身的安全隐患,这也是它在设计时所要寻求的主要目的。为此,在进行关键结点的设计时,必须兼顾标准化与可靠度。在实施设计工作的过程中,为对应施工环节的执行落实提供了方便条件,对关键节点的设计便捷性和可靠性进行了优化,保证了通过细节设计工作为整个建筑实体钢结构框架的稳定维持提供了保证。

4结语

通过对施工实例的分析,指出了在施工过程中,在进行钢结构的设计时,必须严格掌握稳定这一基本原理。此外,还可以利用建模构建、数据计算、图纸对比等多方面的途径,来协助达到更好的设计效果。此外,设计人员还必须与施工人员展开有系统的沟通与交流,以确定设计效果和设计技术应用的可靠性以及在实际施工中的可行性。这样才能保证在每一个步骤中,设计工作与计算工作之间的一致性,从而为最后达到良好的建筑工程钢结构设计稳定效果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薛建阳,马林林,杨焜,.仿古建筑钢结构单梁-柱和双梁-柱节点动力加载试验研究[J].振动工程学报,2020,33(5):1044-1052.

[2]申红侠,林啟邦.中美新规范关于焊接薄壁箱形轴压构件稳定承载力设计方法研究[J].建筑钢结构进展,2020,22(6):69-76.

[3]张俊杰.建筑工程钢结构设计及安装技术研究[J].全国性建材科技期刊———陶瓷,2020(8):118-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