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时代气象信息传播的困境及应对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7
/ 2

融媒体时代气象信息传播的困境及应对策略

赵亮、龚晓丽

宁夏气象服务中心 750001

摘要:本文旨在探讨融媒体时代气象信息传播面临的困境,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通过分析气象信息传播的特点和融媒体时代的发展趋势,探讨如何有效应对当前气象信息传播存在的问题,提升信息传播效果和社会影响力。

关键词:融媒体时代;气象信息传播;困境;应对策略

引言

随着融媒体时代的来临,气象信息传播方式和渠道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困境。本文将就当前气象信息传播的困境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以期提升气象信息传播的效率和质量。

一、融媒体时代气象信息传播的困境分析

(一)传统气象信息传播存在的问题

在融媒体时代,气象信息传播面临着一些困境,主要源于传统气象信息传播存在的问题。其中,信息滞后性和信息准确性以及可信度是两个重要方面。

首先,传统气象信息传播存在信息滞后性的问题。传统气象部门通常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传统媒体向公众发布气象信息,这种方式存在一定的时间延迟。由于气象变化较快,当公众接收到信息时,天气情况可能已经发生了变化,导致信息与实际情况不完全匹配。特别是在灾害性天气事件发生时,信息滞后可能会影响到公众的及时防范和救援行动,增加灾害造成的损失。

其次,传统气象信息传播在信息准确性和可信度方面存在挑战。传统媒体受限于传播渠道和篇幅限制,往往只能提供简要的气象信息,无法深入解读和分析。这可能导致信息的不充分和不准确,公众对气象信息的理解和信任度有所降低。尤其是在网络时代,信息的传播速度极快,虚假信息和谣言也较为猖獗,公众难以判断真假,容易受到误导。

因此,传统气象信息传播存在的信息滞后性和信息准确性以及可信度等问题,在融媒体时代愈发凸显。为了应对这些困境,气象部门和传媒机构需要加强合作,利用新兴科技手段如互联网、移动应用等,提升气象信息传播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可信度,以更好地满足公众需求,保障社会安全和稳定。

(二)融媒体时代气象信息传播的新挑战

在融媒体时代,气象信息传播面临着新的挑战,主要源于多元化传播平台和用户需求多样化两个方面。

首先,多元化传播平台给气象信息传播带来了新挑战。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兴起,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变得更加多样化。传统的电视、广播等传媒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公众对气象信息的需求,而各种新兴的数字平台、移动应用、社交媒体等也成为了重要的信息传播渠道。气象部门需要在不同平台上进行信息发布和传播,以确保信息能够覆盖更广泛的受众群体,这对传播者的技术能力和资源投入提出了更高要求。

其次,用户需求的多样化也给气象信息传播带来了挑战。不同群体的人对气象信息的需求可能有所不同,一些人可能更关注天气预报,而另一些人可能更关心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在融媒体时代,用户获取信息的途径更加便利,他们也更加注重个性化和定制化的信息服务。因此,气象部门需要根据不同用户群体的需求,提供更加精准、个性化的气象信息服务,这对信息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提出了挑战。

为了克服融媒体时代气象信息传播面临的新挑战,气象部门需要不断创新,积极借助新技术、新媒体平台,提升信息传播的效率和质量。同时,也需要更加关注用户需求,调整信息传播的策略和方式,确保信息能够准确、及时地传达给用户,满足公众对气象信息的多样化需求,提升社会公众的气象信息获取体验。

二、应对融媒体时代气象信息传播困境的策略探讨

(一)加强技术支持与人才培养

首先,引入新技术可以有效提升气象信息传播效率。随着互联网、移动通信等新技术的发展,气象部门可以利用这些技术手段扩大信息传播渠道,实现更广泛的覆盖和更快速的传播。例如,通过建设气象信息发布平台、开发气象信息手机App、利用社交媒体进行信息推送等方式,可以将气象信息传播延伸到更多的用户群体,确保信息的及时传达和有效触达。此外,还可以借助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提升气象信息的预测准确性,进一步增强信息传播的可信度和实用性。

其次,培养专业化气象信息传播人才是至关重要的。在新媒体时代,需要具备跨媒体传播、数字化传播等新技能的气象信息传播人才。因此,气象部门可以加强与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合作,开设相关专业课程,培养掌握气象科学知识和传播技能的专业人才。这些人才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气象学科知识,还需要熟悉新媒体传播技术,了解用户需求和行为特点,能够灵活运用各类传播平台进行信息传播,提升传播效果和用户体验。

通过引入新技术提升信息传播效率以及培养专业化气象信息传播人才,气象部门可以更好地适应融媒体时代的挑战,提升气象信息传播的质量和影响力,满足公众多样化的信息需求,促进社会公众对气象信息的理解和应用。

(二)优化传播策略与内容呈现

首先,个性化定制内容是提升气象信息传播效果的重要手段。在融媒体时代,用户对信息的需求日益个性化和定制化,因此,气象部门可以通过分析用户的偏好、习惯和需求,提供个性化定制的气象信息服务。例如,可以根据用户的地理位置、兴趣爱好、行程计划等信息,向其推送相关的天气预报、气候变化信息等内容,满足用户个性化的信息需求。通过个性化定制内容,可以提高用户对气象信息的关注度和使用率,增强用户粘性,进而提升信息传播效果和影响力。

其次,多元化传播渠道也是优化气象信息传播策略的重要举措。在融媒体时代,用户获取信息的途径多样化,因此,为了覆盖更广泛的受众群体,气象部门需要在不同的传播渠道上进行信息发布和传播。除了传统的电视、广播等传媒之外,还可以利用互联网、移动应用、社交媒体等新兴平台,扩大信息传播的覆盖范围。通过多元化传播渠道,可以使气象信息更加全面地触达到用户,提高信息传播的效率和传播范围,增强信息的传达力和影响力。

通过个性化定制内容和多元化传播渠道的优化,气象部门可以更好地适应融媒体时代的挑战,提升气象信息传播的效果和质量,满足用户多样化的信息需求,增强社会公众对气象信息的理解和应用,推动气象信息传播工作向更高水平发展。

(三)加强公众参与和互动

在融媒体时代,公众的参与和互动可以有效促进气象信息的传播和应用。气象部门可以通过建立互动平台、开展线上线下活动等方式,吸引公众参与气象信息的生产、传播和解读过程。例如,可以设置气象知识问答、天气预报竞猜等互动环节,让公众积极参与其中,增强他们对气象信息的关注和理解。同时,还可以借助社交媒体等平台,与公众进行实时互动,回答他们的疑问、解决他们的问题,建立起更加紧密的沟通和互动关系。

通过加强公众参与和互动,可以提高公众对气象信息的认知度和接受度,增强他们对气象信息的信任感和使用意愿。同时,也可以促进气象部门与公众之间的互动交流,了解公众需求和反馈,及时调整和优化信息传播策略,提升信息传播效果和用户体验。最终,建立起一个良好的公众参与机制,推动气象信息传播工作向更加开放、透明和互动的方向发展。

三、结语

针对融媒体时代气象信息传播面临的困境,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提出有效的解决策略。通过加强技术支持与人才培养,优化传播策略与内容呈现,可以有效提升气象信息传播的质量和影响力,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参考文献

[1]汪银.大数据背景下气象信息传播力[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9,(01):158-159.

[2]蔡辉.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气象信息化困境与对策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8.

[3]李丹,郭起豪,王素琴.媒体融合背景下气象传媒的困境与出路[J].阅江学刊,2017,9(03):27-32+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