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非正常情况下的行车调度指挥与调整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6
/ 2

地铁非正常情况下的行车调度指挥与调整分析

姜磊

苏州轨道交通运营有限公司  江苏苏州  215000

摘要:地铁作为现代化城市的主要交通方式之一,有着大量的客流量,但是,在地铁运营当中难免会遇到各种意外因素,例如:列车故障、信号系统故障等。因此,在这种秦广下,实现高效、实时的调度指挥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进一步提升地铁运营中突发事件的响应水平,本文旨在探讨地铁非正常情况下的行车调度指挥与调整策略,从而得出提高对突发事件响应水平的方案。

关键词:地铁;非正常情况;行车调度;调整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许多地铁线路也面临着更新改造的问题。在日常交通出行当中,不少市民都会选择搭乘地铁,这是因为,搭乘地铁既能减少安全隐患,又能减少出行时间,费用也很低。但本质上,地铁运营当中包含着各种复杂程度较高的项目,对于处理突发事故,如果不能进行适当的调度,就会有很大的可能影响整个城市的地铁正常运营,危及乘客的人身安全。由此可见,在确保地铁的正常运营下,制订列车调度与行车指挥是至关重要的。在地铁运营当中,根据各种突发状况采取不同的应对手段,尽快地使地铁恢复正常运行。

一、地铁行车调整与行车调度的重要意义

从性质上来看,地铁运营有着强烈的动态性和连续性。在正常情况下,如果地铁受到外部因素的冲击,就有可能会出现断电、晚点、指数混乱等非正常状态。对于突发状况,有必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进行及时的调整,根据各种异常情况采取相应的调度措施。因此,开展行车调度、行车指挥与行车调整具有很关键的价值和意义。当地铁处于非正常状态时,那么开展行车调整与调度的前提就在于保障安全,避免乘坐地铁的乘客由于异常运行而遭受伤害。同时要确保行车调度与行车计划的全面性,能够准确地判定各种故障的原因。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调度员往往只注重其中一种因素,而忽略了其他因素,从本质上影响了地铁运营的整体效能。所以,一旦在地铁运营当中发生了异常状况,各部门应该紧密合作,一起寻找快速恢复运行的方法,从而实现对地铁运行的最大程度的调节,掌握好应对事故的最佳时间[1]

二、非正常情况下地铁事故的安全问题分析

人为因素

在非正常情况下,人为因素是一个重要的安全问题。而人的原因则主要是由于司机的操作失误、维护人员的疏忽和乘客的操作失误等。因此,对乘客、工作人员的人身财产和财产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在轨道交通中,司机的不当操纵是导致交通安全的一个重要原因。若司机在行车过程中出现粗心大意的情况,如行车速度不按要求行驶,刹车不及时,刹车不及时等都有可能造成追尾。另外,驾驶员可能在信号灯显示警告时无视安全规定,从而造成与其他列车碰撞或者撞击到固定的设备。所以,提高司机的技术水平与责任感对于保证地铁运营的安全性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维护工作中的疏忽也会导致轨道交通安全事故,若在例行保养或应急修理过程中疏于检验或使用不当,则会造成装置故障或运转失常,如何不能及早发现故障,不正确地进行检修,或忽视检修工作,则会给行车带来隐患。另外,乘客在乘坐过程中的一些不恰当的操作也会给城市轨道交通带来隐患。乘客在列车上会因为一些私人的不良行为,比如骚扰其他乘客,试图强行进入或者离开车厢,从而扰乱列车的正常运营或者危害其他乘客的人身安全。请各位乘客自觉遵守地下交通法规,尊敬别人,爱护公物,避免危害自己和别人的人身安全。

二)设备因素

随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部分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行管理设施还比较落后,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因此存在着许多的隐患,一旦发生突发事件,那些落后的设施,就不能充分满足运行管理的需要。众所周知,在运营过程中,对于运行中的运行调度设施有着更高的需求,而目前仍采用落后的设施的地铁,明显达不到相应的标准,一旦出现突发事件,能够采取的有效措施十分有限,给人民群众的人身和财产带来了极大的威胁[2]

三、地铁非正常情况下的行车调度指挥与调整

(一)定期检测维护地铁

地铁运营部门要对线路进行检修和维修。为保证列车顺利运行,应注意轨道的平直度,定位度,轨道间距等。另外,还要对线路的曲度及总体的稳定情况进行检测,以保证线路的安全可靠。与此同时,由运行单位负责对信号系统进行检修和维修。这包括信号灯,信号设备,信号线等等。他们负责保证交通工具的运行,使地铁能够准时、正确地进行指挥。一旦发现信号出现不正常或不正常,应及时进行维修或替换,保证了列车的安全。在遇到异常状况时,要对其进行相应的调度与调整。他们会针对不同的状况,比如列车故障、道路封闭、交通事故等,对列车的班次、路线进行适当的调整,从而确保乘客的安全与顺畅。并加强与有关单位的联系与协作,及时发现问题,以保证轨道交通安全[3]

确保运营节奏速度

在运行中,地铁的车速是固定不变的,当地铁出现非正常情况时,往往难以在短时间内对其进行迅速的修理,这就加大了维护工作的难度。这样,就可以对轨道交通的运行速率进行相应的调整,使其在某种意义上达到减速的目的。如此一来,一旦出现突发状况,工作人员便能迅速进行撤离,将乘客的人身安全保障得更好,而维护人员则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对地铁进行检修与处置,将伤亡概率降至最低。

三)提高工作人员素质

鉴于部分工作人员的质量还需进一步提升等原因,地下铁道管理机构应通过一些举措,最大限度地提升全体工作人员的整体能力,以促进地铁事业的发展。在此基础上,还应加大对工作人员的专业训练,考察工作人员的工作业绩,考核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确保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能够适应行车调配的需求。此外,在进行地铁招聘工作时,要对员工的准入要求进行适度的提升,避免那些专业素质不够、学习能力不够的员工加入进来,从而影响到员工的综合素质的提升。唯有如此,在人员问题方面,才能将人为因素的影响减至最大程度,也有助于地铁安全运营[4]

增加地铁车次数量

当城市轨道交通运行出现非正常情况时,比如高峰时段客流、车站堵塞等,为了保障乘客的出行安全与顺畅,地铁营运单位必须对其运行计划进行组织与协调。常规的方法是加大车站班次,而营运单位则采取提高行车频次、提高行车容量的方法。通过提高列车开行次数,可以减少乘客等候的时间,提高城市轨道交通的运力,从而减轻乘客拥挤的情况。在采取这种措施前,必须对轨道交通的现状与要求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基于实时的客流数据,安全需求,以及列车的行驶状况作出决定的。运营部门应配合指挥中心,地铁司机及其他有关工作,以确保调度措施的顺利实施。要想完全提高轨道交通的规模,就必须综合考量列车供给、乘客需求、站台容量以及列车开行时间等多种影响因素。运营单位应结合具体状况,对所增班次进行评价与分析,以决定所增班次及班次。这就要求对行车计划,调度员的时间表,以及列车驾驶员的工作日程进行调整。另外,为了应付非正常情况,地铁公司也可以采用其他的方法。比如对行车车速、行车间距、停车次数等进行合理的调整,从而达到提升行车效益的目的。同时,也可强化车站的管理,为乘客做好指引及安全提醒,保障乘客顺利上下车和安全。

结论:

综上所述,在各种城市的交通类型当中,轨道交通占据了其中很关键的地位,由于地铁的整体交通环境友好、安全、便利,已经普遍地为广大市民所接受。为了防止异常事故发生,必须进行适当的调度,针对异常事故给予相应的调整,防止地铁陷入突发事故。当前,与地铁行车指挥和行车调度有关的各项技术措施正在逐步获得改进,在今后的运行当中,地铁的调度指挥人员还应该不断地探索,增加经验,更好地服务地铁运营,消除安全隐患。

参考文献:

[1]陈继焕.地铁非正常情况下的行车调度指挥与调整探讨[J].科技展望,2017,27(18):311.

[2]倪新新.地铁非正常情况下的行车调度指挥与调整分析[J].汽车博览,2021(23):152-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