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护理风险因素与防范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5
/ 2

精神科护理风险因素与防范措施

周雪

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610000

摘要精神科护理是一个高风险、高责任的专业,风险是无时不在,无时不有。风险因素错综复杂。护士长在管理工作中要有预见性,要尽早识别分析风险因素。在风险事件出现前采取防范措施。可以有效的降低护理风险。

关键词:神科;护理风险;防范

精神疾病患者是一个有着慢性疾病的特殊弱势群体,护理在整个诊疗、康复的过程中占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在精神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着许多不安全的因素,风险无时不在。精神科的护理风险具有其专业特点。经过对护理风险因素的分析,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并实施,可以有效减少护理缺陷的发生,从而确保护理工作的安全有序进行。

一、精神科护理风险因素

1.护理管理的因素:风险控制体系的不完善,各类规章制度的不健全或者操作性不足,岗位设置的不合理,尤其是一线护士长在监督、考核和检查方面的不足,都是护理风险的根源。

2.护理人员的因素:护理人员缺编,加大了护理工作量,致使护士身心疲惫。过度的劳累使护士的警觉性、注意力下降同样可以造成工作中的失误;在精神科护理工作中,护士的职业素质差,缺乏应有的责任心和临床经验、都给患者带来不安全隐患;年轻护士安全护理意识不强,护理观念滞后也影响了护理的安全性。

3.环境因素:由于医疗设备保养使用不当,可移动的凳子、易破碎的杯子、裂口的肥皂盒、眼镜、衣服扣子、螺丝都可以引发不可预见的风险。造成意外的发生。

4.患者的因素:精神障碍患者在症状的支配下,会有冲动伤人,自杀、自伤,毁物等暴力行为;病程较长的精神衰退患者常有生活自理能力下缺乏自我保护的能力,这些都可以造成意外事件的发生。精神疾病在急性期精神症状丰富,注意力集中在病态体验中,常常不能顾及自己的个人卫生,如意向倒错的患者不知洁净,捡食一些不该吃的东西。慢性期衰退患者生活懒散,不主动料理生活,不知洗漱。这些都是导致医院感染的重要因素。

5.家属的因素:一些患者家属探视时违反医院规定,偷留一些危险物品,护士未能及时查出,致使危险物品流入病房造成安全隐患;或者探视时言语不当;如已经治愈的患者,因家属种种原因拒绝接患者出院,致使患者出院无望,造成意外。

二、防范措施

1.规范、健全风险管理机制:建立健全护理质量控制小组、护理风险管理小组。重新修定具有可操作性的各项护理制度、护理工作流程、精神科意外的防范措施、具有精神科特色的应急预案。建立定期修改的运行机制。

2.完善风险上报制度:护士长负责收集本科室现存或潜在的护理风险信息及情况,识别风险所在,制定防范措施,及时上报;护士发现问题须采取积极对策,及时上报,作好记录。我们通过每月一次的护理安全会,来分析存在的各种不安全因素,并及时制定整改措施。

3.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

3.1加强护理人员法律法规的培训:护理部每年对护士进行两次法律知识培训。通过聘请律师进行相关知识讲座。提高护理人员的法律观念、法律意识、安全意识及工作的责任心。增强护士防范护理风险的意识和能力。

3.2加强护理人员业务水平及沟通技巧的培训:通过护理业务学习、护理业务查房、护理理论考试、护理操作考核,全面提高护理人员的理论水平、操作技能,提高观察病情、有效沟通及处理问题的能力。

4.合理人员配置:医院通过招聘新护士来弥补护理人员的不足。护理部深入临床一线了解岗位人员分配情况。对护理任务繁重的科室适当补充护理人员。避免因护士不足而造成的安全影响或隐患。

5.环境因素:病区设一名专业护士,对仪器定期检查及保养。确保其功能良好。做到正常运转。病房设施、定期检查,及时维修确保牢固。

6.1安全护理:要求护理人员必须熟悉患者的病情、诊断、护理要点。加强巡视,发现问题、堵塞漏洞,预防意外。多与患者沟通了解病人的心理动态,从患者的言语、表情、动作、行为中进行观察、分析掌握病情的动态变化,早期发现其并发症,及时解除患者的痛苦。

6.2安全检查:严格落实安全检查制度。如新病人的安全检查,每周一次的安全大检查,每日两次的床单位检查。重点是危险物品的检查如锐利物品、绳带类、药物、等特别是注意及时收回那些已裂口的塑料水杯、皂盒,患者用的眼镜,筷子等危险物品。患者探视时设一名护士,负责探视物品、食品的检查并注意患者及家属谈话的内容及患者的情绪。患者外出返回时也要进行安全检查,防止危险物品流入病区造成安全隐患。

6.3加强重点病人的安全护理:对有严重自杀、自伤,冲动伤人,毁物行为和企图的患者安置在重症监护室,控制活动范围;出现攻击行为的患者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对重症、护理难度大的患者实行医护联合查房的治疗护理方案,做到早期控制,避免意外。

6.4病人的管理:患者要集中管理,加强工娱活动,减少患者单独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勤巡视,随时制止异常行为,尤其是精神衰退患者要防止其他患者对其造成的伤害。要督促、协助、帮助患者料理个人生活。对那些生活懒散、不知洁净的患者,应督促病人养成饭前、便后洗手、不喝生水的习惯。监督患者避免暴饮暴食,食用过期、变质食品。对感觉障碍的患者,要注意随季节增减衣服。做好防蚊蝇工作。避免医院内感染的发生。

7.护士长要加强管理

7.1抓好重点环节:严格落实危重患者床头交接班,重点患者心中有数,如新入院急性期患者、危重患者。执行护士长每天两次查房评估制,护士长上班后、下班前对可能发生的情况予以护士预见性的提示。

7.2规范重点时段的管理:如节假日、夜间、中午吃饭时、交接班时。通过采取节假日增加护士、轮流吃饭、值班的兴奋室、巡回班不参加交班以及增加值夜班护士的待遇等措施,以降低这些时段的各种风险。

7.3护士长加强检查:对护士日常工作完成情况进行检查,不规范之处及时指出,并监督指正,以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8.加强病人及家属的宣教:向患者及家属做好精神卫生知识的宣教工作。护士处在医疗服务的第一线,与病人及家属接触的机会最多、时间最长,通过给病人讲解精神疾病的一般知识,使患者及家属认识到精神疾病是一种慢性的、致残的、反复发作的终身性疾病;对精神病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预后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三、体会

精神科护理工作确实有一定的安全隐患,因为患者的行为可能不可预测,风险因素也相对复杂。然而,我们通过仔细的因素分析和评估,制定了一系列有效的防范措施来最大限度地保护患者的安全。我们建立了全面的风险评估流程,通过观察和与患者交流来了解他们的特殊需求和隐患。根据评估结果,我们针对每一位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以减少潜在的危险因素的影响。我们加强了人员培训和管理。护士接受相关培训,学习如何处理患者的不稳定行为和紧急情况。同时,我们建立了严格的值班制度和沟通机制,确保在需要时能够及时调动资源和协助。

结束语

总之,精神科护理工作确实存在安全隐患,但通过因素分析和执行防范措施,我们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风险发生,保证患者的安全。持续改进和学习是我们确保护理工作质量的重要方面,为患者提供最好的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1] 王芳.精神科护理风险因素与防范措施[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6(8):2.DOI:10.3969/j.issn.2096-2479.2016.08.097.

[2] 蒋芳.精神科护理风险因素与防范措施[J].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医药, 2021(4):2.

[3] 谈精神科护理风险因素与防范措施[J].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