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直双锁定加压钢板治疗对肱骨干下段骨折患者的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5
/ 2

垂直双锁定加压钢板治疗对肱骨干下段骨折患者的效果

王子辉 

遵化市人民医院 河北遵化 064200

摘要目的探索垂直双锁定加压钢板治疗对肱骨干下段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1年1月-2022年12月纳入的100例肱骨干下段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案不同分二组。对照组采取传统的手术,观察组患者则实施垂直双锁定加压钢板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主动进行功能锻炼的时间、优良率、并发症发生率、手术前后患者肩关节功能评分。结果观察组各项指标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肱骨干下段骨折患者实施垂直双锁定加压钢板治疗效果确切。

【关键词】垂直双锁定加压钢板;肱骨干下段骨折患者;效果

肱骨干骨折为肱骨髁上2 cm到肱骨外周缘2 cm范围内的一种骨折。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各种治疗方式均有其优势,但没有哪一种方式可以适用于各种不同的骨折[1]。近年来,由于外科器械的快速发展,使得外科手术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肩肘关节僵硬、骨折畸形愈合等问题,从而逐步拓展了其适应症,并成为临床上的主要手段。在长期的临床应用中,传统的单钢板治疗这种方法存在着骨折不愈合和内固定失败等严重的问题,从而延后了患者的运动锻炼时间,从而造成了肩肘关节的功能损伤无法有效得到恢复。采用垂直双锁定加压钢板固定肱骨干下段骨折具有简便、疗效好的优点。本研究探讨了垂直双锁定加压钢板治疗对肱骨干下段骨折患者的效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21年1月-2022年12月纳入的100例肱骨干下段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案不同分二组。观察组50例,男女比例是29:21,年龄最小、最大分别25岁、76岁,平均(46.23±2.45)岁。对照组50例,男女比例是31:19,年龄最小、最大分别27岁、73岁,平均(46.12±2.36)岁。

两组资料有可比性。

1.2方法

手术开始前30 min,常规使用抗菌药物,防止术后发生感染,麻醉结束后,病人采取俯卧位,患肢向外伸,术区进行常规的灭菌和铺巾。

观察组给予垂直双锁定加压钢板治疗:上臂下段前外侧先做一15 cm长的纵形切口,切开皮肤、皮下和筋膜,将肱、桡肌肌间稍做分离,露出肱、桡筋膜,小心地将桡神经分离出来,并小心地将其暴露出来。于肱肌和肱二头肌之间露出肱肌前区,纵向切开,将肱骨干的尖端露出。对骨折断端进行彻底暴露,并将其彻底清理,并在手术中对其进行手术复位。用点式复位钳暂时进行固定。将LCP钢板放置于肱骨干的对侧,在不切开骨膜的情况下,进行了骨膜外固定。在经过初期的稳固后,将接骨板定型后,从原来的伤口处或另外的中间开口放置到肱骨干的前面或里面,然后将螺钉置入。若患者的骨折均已完全复位满意,且内固定牢靠,肘部的屈伸度和屈伸度均无异常,无伤及桡神经,则用生理盐水清洗创面和止血,放置引流通管,并将切口层层闭合。在置入钢板时应尽量避免损伤桡神经。

对照组:传统单锁定加压钢板治疗。采用前外侧切口,在肱、肱肌肌间分离出桡神经,纵向切开肱肌,露出断端。在对位良好的情况下,将一块锁定加压钢板放置在肱骨前外侧。如果需要,可以通过螺钉来帮助其他骨折块的固定,其他的操作方法与观察组相同。手术后采用三角巾悬挂患肢,以预防下肢水肿。术后12小时应用抗菌药物,术后48小时拔管。术后定期进行康复训练和 X线检查。

1.3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主动进行功能锻炼的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手术前后患者肩关节功能评分。

1.4统计学处理

SPSS24.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 t检验计量数据,x2检验计数数据,P<0.05表示差异显著。

2结果

2.1两组主动进行功能锻炼的时间分析对比

观察组主动进行功能锻炼的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两组主动进行功能锻炼的时间分析对比(x±s)

组别(n)

主动功能锻炼时间(d)

对照组(50)

15.14±3.24

观察组(50)

10.02±1.12

t

5.256

P

0.000

2.2两组并发症对比

观察组并发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两组并发症比较

组别(n)

骨折不愈合

桡神经损伤

剧烈疼痛

并发症率

对照组(50)

4

3

2

9(18.00)

观察组(50)

1

0

0

1(2.00)

X2

7.111

P

0.008

2.3手术前后肩关节功能评分分析对比

观察组指标更好,P<0.05。如表3.

表3治疗前后肩关节功能评分分析对比(x±s,分)

组别

时期

肩关节功能评分

观察组(50)

术前

72.13±2.24

术后

90.24±4.11

对照组(50)

术前

72.32±2.13

术后

82.44±3.02

3讨论

肱骨干因其形态和周围组织的复杂性而成为一种常见的骨科结构性损害。肱骨干下段周围有很多的肌肉,这些肌肉都是通过一些重要的神经通路,它们的血液供应是由周围的骨骼和骨骼肌所组成的,所以,要想将它们切断并封闭起来是非常困难的。如果治疗不当,可能会使骨折部位的营养血管受到损伤,从而影响其对骨的血液供应,从而引起一系列的临床问题

[2]。所以对于肱骨干下段骨折的患者,如何选用合适的内固定材料仍有很大的争论。

早在上个世纪,就有一位科学家发明了钻石型接骨板,在此基础上,首次提出了“接骨术”的理念。然而,常规接骨板与骨组织的长时间接触和挤压会影响骨内的血液循环,从而影响骨改建和血管新生[3]。所以,目前在临床上使用垂直双锁定加压钢板。与常规单钢板相比,垂直双锁定加压钢板其优点是:①能保持固定的骨块角度,能有效地适应各种类型的骨折;②垂直双锁定加压钢板增加了患者在较大载荷下的运动能力,增加了患者的骨折愈合率;③在不破坏骨膜血供和促进骨折愈合的情况下,垂直双锁定加压钢板能更好地利用其作为内固定支架的功能;④垂直双锁定加压钢板具有良好的骨把持力,适合老年及骨质疏松及复杂性骨折病人[4-5]

垂直双锁定加压钢板是一种“生物材料”,它是一种起到锁固-受压效果的内固定器,和单一 LCP相比,垂直双锁定加压钢板在生理上具有更大的优点,它是一种多向立体的立体结构,可以保证支架的稳定性和抗轴力,使病人能够更好地进行早期的功能训练,从而降低了病人的日常活动能力,降低了手术过程中的并发症,使病人更快地达到骨折前的肢体功能。观察组的并发症明显减少,并且患者的主动运动的时间也明显提前。另外,在12个月的追踪中,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积分和改进的 Cassebaum积分均比对照组明显提高,说明垂直双锁定加压钢板对于肱骨下段骨折的稳定、患者术后早期功能活动、更少的桡神经损害发生率和更好的肩和肘关节功能的恢复,是一种非常安全的手术方法。这与其突出了骨独特的生理-力学特性,注重解剖重建,更好地利用了垂直双锁定加压钢板的优势,契合了生物内固定理念[6]

总行,垂直双锁定加压钢板可以获得更可靠的内固定效果,有利于患者的早期运动,减少了手术中的并发症,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方法。

参考文献:

[1]张国磊, 刘俊川, 查君璞, 张哲敏, 邸军. 体外锁定加压钢板内侧与外侧固定肱骨中下段骨折稳定性分析[J]. 北京生物医学工程, 2023, 42 (05): 513-517+530.

[2]丁晖, 杨洪宇. 锁定加压钢板治疗对肱骨干下段骨折患者手术指标、肘关节Mayo功能评分及并发症的影响[J]. 世界复合医学, 2023, 9 (03): 46-49.

[3]卢豪. 锁定加压钢板与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效果比较[J]. 临床医学, 2023, 43 (02): 28-31.

[4]信鑫鑫. MIPO技术结合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对疼痛评分及肩关节功能的改善[J]. 中华养生保健, 2023, 41 (01): 190-193.

[5]杨国栋. 微创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的效果分析[J]. 浙江创伤外科, 2022, 27 (06): 1124-1126.

[6]梅正峰, 雷文涛, 黄东辉, 马伟, 潘国标, 倪凌之, 韩志伟. 锁定加压钢板联合内侧支撑钢板治疗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J]. 中国骨伤, 2022, 35 (12): 1193-1196.

作者简介:王子辉(1982年-),男,汉族,河北省遵化市,本科学历,主治医师,研究方向:创伤骨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