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合并严重复合伤临床护理干预的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4
/ 2

骨折合并严重复合伤临床护理干预的疗效观察

赵娜     蒋莉娜通讯作者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巴南医院 骨科    401320 

[摘要]目的分析骨折合并严重复合伤患者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月~11月院内86例骨折合并严重复合伤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对照、观察两组,分别以常规护理、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比效果。结果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2.33%,低于对照组的18.60%(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心理健康水平无差异性,不同方案干预后均有改善,尤以观察组效果显著(P<0.05)。结论骨折合并严重复合伤患者治疗中,经针对性护理配合可有效防控潜在并发症,且有利于调节其不良情绪。

[关键词]骨折复合伤临床护理

    暴力伤害是骨折发生主要原因,如交通事故、高处坠落伤等,且此类骨折患者多伴随复合伤,病情复杂且凶险[1]。针对复合伤的处理,以优先保障生命安全为基础原则。因患者随时可能发生病情变化,且潜在并发症较多,还需加强治疗过程的护理配合[2]。主要护理目标为急救配合、稳定生命体征、监测病情变化等。针对性护理模式可满足此种护理需求,为患者提供个性化护理服务[3]。因此,本研究中以86例骨折合并严重复合伤患者为例,经分组观察探究临床护理干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3年1月~11月院内86例骨折合并严重复合伤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对照、观察两组,均43例。对照组:男25例,女18例;年龄28~59岁,平均(47.52±6.38)岁;伴脑外伤8例,胸损伤13例,腹部损伤20例,脾破裂2例。观察组:男26例,女17例;年龄29~62岁,平均(48.59±6.41)岁;伴脑外伤7例,胸损伤13例,腹部损伤21例,脾破裂2例。组间基线资料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接诊后辅助医师评估患者病情,并配合急诊抢救,连续监测病情变化,遵医嘱用药及完善相关检查,防控并发症。

观察组:针对性护理,具体如下:

(1)针对性病情评估:①监测体征与24h出入量,依据实际情况控制液体输入,预防肺水肿与脑水肿。②观察失血量,对症止血及输血治疗。③观察面色、意识、瞳孔等变化,以及有无恶心呕吐、头晕头痛等症状,评估生命体征稳定性,针对异常表现立即通知医生,并配合处理。④监测体温变化,若持续高热或体温突然升高,立即检查是否发生感染,对症退热与抗感染治疗。

(2)针对性休克护理:针对入院休克患者,立即建立2条静脉通路,进行输液与输血治疗,纠正血容量异常。依据实际病情,给予吸氧治疗。若伴随脑水肿,则严格控制输液速度与液体输入量。

(3)针对性体位管理:①疑似伴脊柱损伤患者,进一步鉴别损伤部位,若颈椎损伤则佩戴颈托,保持气道通畅;胸腰椎伤患者,进行胸腰部固定。②搬运时至少3人进行,保持患者脊柱在一条直线,翻身时采用圆木滚动方式进行,预防脊柱旋转与屈伸。②针对骨盆骨折患者,平移搬动,保持平卧位。③针对四肢骨折患者,以夹板充分固定后搬动,预防断端活动加剧疼痛及神经肌肉损伤。④入病房后取舒适体位,休克者保持休克卧位,颅脑损伤者头部抬高15°,四肢骨折者适当抬高患肢。

(4)针对性并发症防控:①入院时初步观察外伤,对伤口大或出血量大伤口立即处理,抢救后完善检查,对外伤进行处理,预防感染。②通过症状表现与影像学检查结果及时识别脏器损伤,预防内脏出血或脏器功能衰竭。③保持呼吸道通畅,做好口腔与呼吸道护理,依据实际情况排痰,预防继发肺部感染。

(5)针对性心理护理:①因疾病痛苦引起烦躁不安情绪者,采用按摩、热敷、止痛药、体位调整等方式缓解痛苦。②因病情突发恐慌焦虑者,及时告知病情及治疗情况,全程观察情绪变化,及时进行情绪疏导,包括健康教育、心理支持、肢体安抚等。

1.3观察指标

(1)观察并发症发生率;(2)以焦虑自评表(SAS)、抑郁自评表(SDS)评估心理健康,分值高则负性情绪严重。

1.4统计学处理

以SPSS 26.0系统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s”描述,两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并发症

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2.33%,低于对照组的18.60%(P<0.05)。见表1。

表1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组别

例数

肺部感染

外伤感染

血栓形成

总发生率

观察组

43

0(0.00)

1(2.33)

0(0.00)

1(2.33)

对照组

43

3(6.98)

3(6.98)

2(4.65)

8(18.60)

2

-

4.468

P

-

0.035

2.2心理健康

干预前,两组患者心理健康水平无差异性,不同方案干预后均有改善,尤以观察组效果显著(P<0.05)。见表2。

表2 两组心理健康水平对比[(±s),分]

组别

例数

SAS评分

SDS评分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观察组

43

65.26±4.18

44.25±3.05

56.46±3.04

40.15±3.08

对照组

43

65.35±3.24

47.35±3.26

56.35±3.27

43.26±2.51

t

-

0.112

4.553

0.162

5.133

P

-

0.911

<0.001

0.872

<0.001

3 讨论

骨科患者中,因暴力伤害所致骨折多伴随复合伤,如脏器损伤、多发外伤等。因复合伤存在导致病情复杂,治疗难度较高[4]。为保障患者安全,需客观评估病情,对危及生命安全的疾病预先处理,避免直接进行骨折处置而延误其他严重伤治疗时机,增加死亡风险[5]。临床实践中,依据患者实际情况开展护理干预,可强化急诊治疗效率,并降低潜在风险因素,于患者生命安全有益。

本研究中发现,相比常规护理,针对性护理所获效果良好。具体为,依据实际病情、治疗、生理心理健康状况,提供符合其需求的护理服务。首先,少数患者发生肺部感染、外伤感染、血栓形成并发症,观察组发生率较低。针对性护理干预中,依据患者复合伤类型制定系统化干预方案,对症调整适合治疗方案。如休克、脏器损伤等患者,完善检查,及时吸氧与补液治疗,预防继发肺部感染。全面评估外伤情况,通过积极处理,预防伤口感染。对骨折患者进行体位管理,适当抬高下肢,促进局部血液回流,预防血栓形成。另外,干预前,两组患者心理健康水平无差异性,不同方案干预后均有改善,尤以观察组效果显著。因暴力伤害及病情突发,导致患者入院时多处在紧张、焦虑、恐慌情绪状态,不利于生命体征稳定以及治疗配合。因此,护理工作中重视心理护理,依据负性情绪形成原因,针对性情绪疏导,减轻心理压力、安抚恐慌情绪,便于积极配合治疗。

    综上所述,骨折合并严重复合伤患者治疗中,经针对性护理配合可有效防控潜在并发症,且有利于调节其不良情绪。

参考文献:

[1]郑雅允.基于外科损伤控制护理理念对骨折合并严重复合伤预后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22,20(27):122-125.

[2]马丽菊.对多发性骨折合并休克患者进行综合性急诊护理干预的效果[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2022,01(1):52-55.

[3]徐荣.心理护理干预对创伤性骨折合并多发性骨折患者的护理效果[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2023,01(06):136-139.

[4]时娟,胡琴,朱小芹,等.损伤控制理论在不稳定型骨盆骨折合并多发伤患者中的干预效果[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2,19(14):2138-2141.

[5]郑红艳.整体护理干预在多发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2022,04(11):123-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