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超限超载及长效治理对策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4
/ 3

公路超限超载及长效治理对策分析

胡雁飞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和质量保障中心  内蒙古巴彦淖尔015100

摘要:本文针对公路超限超载治理问题进行研究,首先剖析超载超限治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源头治理不到位、超限超载治理措施不完善、部门联合执法不足等方面,并提出切实可行的长效治理对策。力求通过注重货运源头监管、优化超限超载治理措施、创建互联互通治理平台等方式,将治超执法与“黑名单”制度相挂钩,倒逼驾驶员规范自身行为,并在多方协作下促进执法效率提升,有效预防超限超载的概率,维护道路运输安全。

关键词:公路运输;超限超载;治理措施;运输管理

引言:当前,国内经济飞速发展,交通网络日益完善,公路货运量不断增加,许多高大的集装箱存在超载现象,不但容易损坏公路设施,还会引发道路交通事故,威胁路桥与人员的生命安全。针对上述情况,执法部门应加大公路超限超载治理力度,从源头着手,对全部货车信息登记,禁止改装车、超载车、超限车上路,并加大惩处力度,对车辆驾驶员、所属单位负责人或团体进行严厉处罚,以震慑违规人员,使其规范驾驶,不为一己私利做出危害社会公共安全的事宜,也使得道路交通安全得到切实保障。

1公路超限超载治理存在的问题

1.1源头治理不到位

源头治理的重点是对源头运输企业、违规改装车辆的监管与查处,是治超工作的重点所在。当前,各大城市已经针对源头治理出台的一系列政策,但落实效果不够理想。例如,部分汽车生产厂家为达到销售目的,任意改装或者增加货车的实际载货量,导致公路管理普遍存在源头治理不到位问题,表现如下。一是,治超运输期间,车辆出厂未得到严格监管,非法改装车辆问题屡见不鲜,相关部门忽视源头工厂运输车辆的载重监管,因源头管理缺失,导致车辆运营证、经营许可证的发放没有与“黑名单”制度挂钩,起不到震慑作用。二是,超限车辆倒查机制不完善。当前,查获超限车辆后,多采用罚款、批评教育、原路劝返等方式处理,未实施严格的处罚制度,导致违法成本较低,不够起到震慑和防范作用,导致此类事件时有发生。三是,超限超载考核机制不健全,单纯以超载超限率为考核内容,忽视货运源头的治理,且在此项治理工作中,政府投入的资金、人力等较少,难以起到明显管控效果[1]

1.2超限超载治理措施不完善

如今,国内治超措施不够完善,以往多采用设置固定、流动检测站点的方式,对超载超限车辆进行拦截,但个别区域的检测站桩建设时间久远,只适用于前期路网,随着后期公路网络不断建设和发展,检测点数量远远不足,一些老司机为了躲避检查,多采取绕行或者夜间运输的方式躲避检查,逃避超载超限的惩罚。此外,治超设施也有待提升,许多计重收费系统建设时间较早,功能单一,只适用于车辆的重量收取相应过路费,不具备信息共享、历史记录查询等功能,无法为治超工作提供辅助作用,也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导致各部分兼容性较差,影响执法效率提升。

1.3部门联合执法不足

现阶段,大部分治超系统信息资源未能共享,导致信息资源处于孤岛状态,影响部门联合执法效率。究其原因,许多行政处罚系统、信用评价系统等没有相互关联,省市之间、区县之间的公路平台不统一,数据未能对接共享,难以实现跨区域、跨部门、跨业务的协同运作,增加联合执法难度,影响执法效率提升。此外,在联合治超过程中,还存在公安交警部门警力不足的问题,未能做到24小时的持续治超,使许多违规车辆夜间驶入公路,逃避应有的惩处。

2公路超限超载长效治理的有效措施

2.1注重货运源头监管,预防超限超载

国内公路治超源头治理始终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进入新时期后,交通管理部门应格外注重货运源头监管,从根源上抓起,有效预防超限超载,措施如下。

(1)加强货运源头工厂管理。各区域应认真排查,将所辖范围内全部货运源头企业详细登记,以改装企业为重点检查对象,禁止任何改装车辆的进出,一经发现,严厉惩处。一是加强车辆出厂监管,将源头信息公示出来。在工厂出入口或者其他便于展示之处,公示源头企业名称、治超管理人员信息等,便于随时监督检举;二是货运源头出厂货车装载管理与“黑名单”制度挂钩。加强货运源头工厂的货车管理,针对没有严格遵循装载标准,出现超载、超限的车辆,将其纳入“黑名单”,严重者除了罚款之外,还会影响车辆运营证、所属工厂经营许可证的审核与发放,由此控制源头工厂货车的装载量;三是行业管理部门加强超载人员的惩治力度,尤其对于源头工厂的超载车辆,应从严处罚,以儆效尤。当发现超限、超载车辆时,将货运站场的经营许可证吊销,由各市交通运输执法部门加强管理,日常执法中,实时更新辖区范围内货运站场的数据,保证数据精准可靠[2]

(2)健全源头单位软硬件管理设施。许多源头单位因软硬件设施不足,影响治超工作效率提升,这就要求增加资金投入,配备充足的称重、视频设备等,并为源头单位安装货物称重、计量设备,创建与之匹配的计量器具管理、载货车辆出厂称重检验制度,依靠监控系统动态跟踪货物来源,为每辆货车配置一个二维码,执法人员只需扫码便可了解货车来源、产品类型、物流公司等相关信息,为治超工作开展提供诸多助力。

(3)开展源头单位治超宣传培训。为使规范运输理念深入人心,邀请源头单位负责人参与治超培训活动,解读法律条文、规章制度等,使其意识到超限超载的危害,并督促源头工厂负责人组织关键岗位人员进行技能培训,如计重、装载、安全管理等,使上述岗位人员能够增强责任意识,自觉约束个人行为,预防超限超载现象发生。此外,还应定期开展主题宣传活动,例如在国际安全日开展“拒绝超载超限,安全回家”的宣传活动,通过张贴警示标语、微信群发、电子屏显示等方式,面向司机和相关岗位人员进行宣传教育,使源头工厂治超工作入心入脑,营造浓郁的安全管理氛围。

2.2优化超限超载治理措施,提高治理效率

为提升我国治超工作效率,可将扣分处罚管理模式引入进来,根据超载车辆的违法程度扣除相应分值,扣分周期为2年,其对应扣分项目在高速ETC系统内累计,按照周期内分值对车辆所属公司进行相应处罚,如表1所示。对于车辆出现的超载情况,扣分标准如表2所示。对于出现的车辆超限情况,可根据高度、长度、轴重超限等进行划分,其中高度超限范围在4.1—4.2m之间,扣3分;超限范围在4.2—4.5m,扣5分,超限范围超过4.5m扣15分;对于长度超限情况,超过2.5—2.6m,扣3分,超过2.6—3.25m,扣5分,超过3.25m以上扣15分;长度超限12—13m扣3分,超限13m以上扣5分;轴重超载10—15m扣3分,超过15m以上扣15分。运输企业为减少扣分,自然会控制超限超载程度,此举可使非现场治理模式得以完善,借助ETC技术,使治超工作从现场执法变为长期记录、累积惩处,达到长久高效治理的目标[3]

表 1 不同扣分对应的处罚

序号

累计扣分数量

惩处方法

1

30分

到指定场地参加学习

2

60分

停止公司部分车辆通行优惠1个月

3

90分

停止运输公司部分车辆通行优惠2个月

4

120分

停止公司全部车辆通行优惠1个月

5

150分

停止公司全部车辆通行优惠2个月

表 2 车辆超载的扣分标准

总重量(吨数超载扣分标准)

最远轴距(m)

车长

(m)

车型

扣3分

扣5分

扣15分

扣30分

不足5.5m

不计

单轴货车

20-22m

22—30m

30—40m

超过40m

多轴牵引车

22—40m

37—40m

5.5—7m

低于9m

单轴货车

20—24.2m

24.2—37m

37—44m

超过44m

多轴牵引车

24.2—42m

42—44m

超过7m

9—11m

单轴货车

20—24.2m

24.2—30

37—44

超过44m

多轴牵引车

24.2—37

42—44

2.3多方协作,创建互联互通治理平台

在网络时代背景下,先进的信息技术逐渐应用到道路执法行业中,通过创建公路信息管理平台,可使执法信息迅速上传,实时共享。但是,部分乡镇地区因技术水平不高,治超期间存在更多困难,例如外省车辆入境后信息查阅困难,或者调取信息不全、真实性不高等,且无法与其他地区实现信息共用,导致违规行为查处难度较大,存在违法事实认定困难、调查取证费时费力等问题,许多案件成为瑕疵案件难以妥善处理。针对上述问题,应多方协作,通过创建互联互通治理平台的方式得以解决,措施如下。

(1)加强相关部门的执法互助。在公路治超管理期间,公安、工商、运管等部门可建立合作关系,创建完善的协同作战体制机制,在信息查阅、案件推送、抄送告知等方面,全方位合作,与单一部门执法相比,多部门的互帮互助更易提高打击力度和办事效率,对违法违规分子起到震慑作用。

(2)增强监管互动。在查处超载超限车辆后,马上联系该车辆所属单位的负责人,在车辆运营登记、年审、单位工商注册等环节提高门槛,从严管理,使违法成本增加,倒逼当事人规范自身行为,严格按照法律要求做事,主动拒绝超载、违规运输等行为,由此提高治超效果;

(3)建设信息共享平台。针对各部门、各地区治超信息无法互通共享的问题,应借助网络渠道,创建信息共享平台,打通公安、交通、工商等相关部门的信息壁垒,实现公安部门与交通、本地和外省车辆的“一体化”“跨区域”管理。同时,还应健全失信制度,将违规车辆列入“黑名单”,信息在全市范围内共享,交警人员在路口拦截,重点检查是否存在超载、超重情况,有效降低车辆超载概率,维护道路交通安全[4]

3.结束语:综上所述,当前公路建设日益完善,货运作为主要的运输方式之一,为区域经济发展做出突出贡献,但部分工厂为提高自身效益,盲目增加货车载重量,使公路超限超载问题变得十分严峻。对此,执法人员应加强重视,从源头治理、治超管理模式创新、多方协作等方面入手,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创建多部门信息交互平台,实现跨区域、跨业务的公路管理,有效预防超载超限情况发生,切实维护道路货运安全。

参考文献:

[1]李忠奎,荣朝和.治理公路超载超限运输的长效机制和对策研究[J].中国公路学报,2020,18(4):019-020.

[2]胡强.公路超限超载运输治理对策研究[D].天津大学,2020.

[3]陈红.基于制约理论的超限超载形成机理与治理对策研究[J].经济问题,2021(4):51-53.

[4]周姗姗,董建英,孙玉秋.公路超限超载现状及长效治理对策研究[J].管理学家,2020,000(017):P.143-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