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地理国情监测质量控制的要点及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4
/ 2

省级地理国情监测质量控制的要点及策略

陈鑫矗

辽宁省自然资源事务服务中心 辽宁省沈阳市 110000

摘要:地理国情监测是我国获取地理空间信息的重要手段,其成果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省级地理国情监测质量的控制关系到国家地理信息数据的准确性和权威性,对我国地理国情研究的深入和应用的广泛开展具有重大意义。本文旨在探讨省级地理国情监测质量控制的要点及策略,以提高地理国情监测数据的质量。

关键词:地理国情监测;监测图斑数据;相容性;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P208文献标识码:A

引言

自然资源监测是在基础调查和专项调查形成的自然资源本底数据基础上,掌握自然资源自身变化和人类活动引起的变化情况的工作,其成果是自然资源各项管理及政府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依据。地理国情监测是通过叠加最新正射影像和国土调查数据库等数据,来提取土地利用变化图斑,并按照最新影像特征识别和初判图斑类型,来分析与评估地理国情的发展趋势和时空特征。监测成果在城市规划实施、自然资源开发利用、重大战略工程实施等领域影响深远,其成果质量往往极度依赖生产人员的技术经验,因此监测成果质量控制环节显得尤为重要。

1 省级地理国情监测的内涵与目标

地理国情监测是为了解决人与自然关系、促进可持续发展而开展的一项重要工作。在我国,省级地理国情监测作为全国地理国情监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各地区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决策依据作用。本文将对省级地理国情监测的内涵、方法、技术体系、应用及挑战进行概述,以期为相关工作提供参考。(1)内涵。省级地理国情监测是根据省级行政区划范围,对地形、地貌、水系、土壤、植被、生态环境、人文地理等要素进行综合调查、分析和描述的过程。它体现了区域人地关系的协调程度,涵盖了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的宏观性、整体性、综合性。(2)目标。省级地理国情监测的主要目标是:获取区域内地理国情信息,揭示地理国情变化规律,为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面提供真实可靠、准确权威的地理国情数据和决策支持。

2 省级地理国情监测质量控制的要点

(1)数据采集与处理。数据采集与处理是地理国情监测的基础环节,直接关系到监测成果的质量。在数据采集过程中,要严格遵循国家相关技术规范,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数据处理环节要注重数据的一致性、规范性和时效性,为后续分析和服务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2)技术方法与手段。省级地理国情监测涉及多种技术方法,如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等。要注重技术方法的选用和优化,确保监测成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同时,要关注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不断提高地理国情监测的技术水平。(3)成果集成与展示。地理国情监测成果的集成和展示是监测工作的重要环节。在成果集成过程中,要注重各类数据的融合和处理,形成具有较高实用价值的地理国情信息。在成果展示方面,要注重地图表达的准确性和美观性,提高用户体验。(4)质量评价与验收。质量评价与验收是确保地理国情监测成果质量的关键环节。要建立完善的质量评价体系,包括过程质量、成果质量等方面。同时,要加强对验收环节的管理,确保监测成果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用户需求。

3 省级地理国情监测质量控制策略

3.1 完善数据质量检查与评估体系

(1)制定数据质量检查标准: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和行业标准,结合省级地理国情监测特点,制定适用于本地区的数据质量检查标准。(2)设立多层次质量检查:实施分级、分阶段的质量检查,包括生产过程中的自检、互检、专检等,确保数据质量贯穿整个项目周期。(3)引入第三方评估:委托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专业资质的第三方机构进行数据质量评估,以客观、公正地评价省级地理国情监测数据的质量。(4)建立质量追溯制度:对监测数据的生产、处理、传输、存储等环节进行全程质量监控,确保数据可追溯,便于发现问题并及时整改。(5)加强数据质量培训与宣传:定期组织数据质量培训活动,提高生产人员的质量意识,加强数据质量文化的宣传和推广。

3.2 构建有效的协同管理与沟通机制

为提高省级地理国情监测质量控制工作的效率与质量,构建有效的协同管理与沟通机制至关重要。以下为具体措施:(1)建立健全组织架构:成立省级地理国情监测质量控制领导小组、技术组和检查组等,明确各部门职责,确保质量控制工作有序开展。(2)制定协同工作计划:明确各阶段工作任务、时间节点和责任人,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3)加强内部沟通与协作:通过定期召开会议、座谈会等形式,及时交流质量控制工作中的问题与经验,促进资源共享和协同进步。(4)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利用信息化手段,搭建省级地理国情监测质量控制信息共享平台,实现数据、资料和成果的快速传递、查询和共享。(5)对外协调与沟通:加强与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其他省份及国际组织的协调与沟通,借鉴先进经验,提升本省地理国情监测质量控制水平。

3.3 统一外业举证成果要求

开展本年度的地理国情监测工作时,可参考上年度国土变更调查的举证成果,这样可以减少一部分遥感影像解译样本数据生产的工作量,不仅缩短了项目生产工期,更节约了项目生产成本。但由于国土变更调查的举证成果要求与地理国情监测的解译样本数据要求不一致,通过比对发现,举证成果虽然没有轨迹数据,但图斑实地举证的照片信息可以满足地理国情监测工作的需要。为做好地理国情监测与国土变更调查项目的衔接、统一,建议调整地理国情监测项目的解译样本数据生产要求,使其与国土变更调查项目的举证成果要求保持一致,这样地理国情监测项目的外业举证成果也可以服务于本年度国土变更调查工作的需要。为满足地理国情监测外业成果数据入库的要求,可以研发批处理软件,将挑选出的变更调查外业举证照片和举证信息表批量制作为遥感影像解译样本数据库。

3.4 监测图斑成果错、漏检查内容及要求

监测图斑成果利用人工与计算机进行交互检查,重点检查以下严重影响质量的错误情况:1)跨“三调”图斑界线更新的图斑。2)LCPA层更新过的图斑TAG值只能为“1”或“2”;未更新的图斑TAG值为空。3)采集的变化图斑,NCC与影像反映的覆盖地类特征明显不符的,且不符合技术规定的归类规则的错误图斑。4)新生的水面(1001)图斑,其Feature属性项必须有值,枚举值如1011、1012、1020、1031、1032等。监测图斑成果严禁出现以下严重影响质量的漏更新情况:1)图斑的地理国情信息分类(OCC码)与影像反映的现状覆盖类型明显不符的,未做更新的。2)扣除套合差后,边界位置变化超过5个像素的发生实质性变化的图斑未修改图斑边界位置的。3)扣除套合差后,实际变化范围的面积大于上图指标的图斑,而未更新的。

结束语

提高省级地理国情监测质量是保障地理信息数据准确性和权威性的基础,关系到国家发展战略的制定和实施。通过明确质量控制要点和策略,有助于提高地理国情监测数据的质量,为我国地理国情研究和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 张健,郭庆胜,周思嘉.城市公共管理平台的地理信息可视化技术[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8,41(5):83-86.

[2] 龚国辉,董春,亢晓琛.国土三调数据与地理国情数据融合可行性分析[J].遥感信息,2020,35(6):67-75.

[3] 任俊梅.地理国情监测地表覆盖与地理国情要素数据交互质检方法的研究[J].经纬天地,2018(5):9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