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小组管理体制 育自主成长之花 ——我的班级管理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2-29
/ 3

建小组管理体制 育自主成长之花 ——我的班级管理谈

刘红英

中山市南朗街道云衢小学  广东中山 528400

摘要十九大提出了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教育在本质内涵上是培养人的教育实践活动。高质量教育在本质内涵上也同样是培养更高素质的人的教育实践活动。为培养更高素质的人才,各学校也纷纷树立自己专属的品牌,构建教育特色。笔者学校从规划入手以品至云高,行达衢远为价值追求,创建自主教育为教育特色,以正气、志气、朝气、雅气为育人目标。而班级是学校的构成部分,是学生成长的沃土,也是学生成才的实践基地。学生自主管理,在管理中实现知识的获得,能力的提升,有利于形成健全的人格,提升核心素养,成为学校培养的四气少年。

关键词学生;特色;管理;自主

     十九大报告强调,教育的本质内涵就是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构建学校特色是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需要。学校特色反映了教育改革对学校办学目标的基本要求,是学校提高教育品位,提升办学质量的必然选择,更是学校在竞争与发展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策略。笔者所在的学校从规划入手,以推进素质教育为突破口,在管理上以人为本,创建了自主教育为本校的教育特色。从学校管理到教师管理、学生管理都力求打造自主管理的特色。当代小学生见多识广,大部分学生有展示自己个人才华的积极心态。作为教师,要遵循学生的心理规律,深入了解学生的成长特点,努力地引导学生在思维能力、审美与创造等多方面素养得到最大的进步与发展。新课程理念也明确地指出,义务教育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陶行知说,我们的教育是要培养有思想有深度的人才,而不是要培养只会考试的机器。作为班主任——集体的领导者,要充分认识到班级是学生成长的实践基地,学生是班级的小主人,最了解班级情况的是学生自己。因此笔者充分相信学生的评判能力和组织能力,在班级建立小组管理体制,把权力下放给学生,让学生自主管理班级,管理自我,实现自主管理,自主成长。

下面结合笔者的实践经验,谈谈在班级施小组管理的系列措施。

一、成立管理小组,形成学习共同体

1.民主选举班委会管理组长

班委会是一个班级的核心,一个班级管理和运行得好不好,班委会的组建发挥起着关键作用班委会成员也即将成为学习共同体的引领者、管理者。首先,挑选一批品学兼优而且有一定的组织领导能力的学生作为组长的侯选人,并将名单公示在班级里,学生根据公示的名单可以提出自己的意见,或否定或补充。再经过班会进行全员投票选举出适当的组长。如:班里有48位学生,选举出了10位组长。这10位选举出来的组长同时也会根据各自的特长承担班委的班长”“学习委员等要职。这样通过民主选举的组长才是心目中高度信任的,想携手并进的领头羊。

2.对班干部(组长)进行业务培训

一个人的能力只有在学习、实践中才能得到最大的提升。组长选好后,对他们进行管理能力的培养。首先找到合适的时间和地点召开组长会议,美称六3班领袖会议并邀请了年级组长对组长们颁发了聘书。聘书内容是这样写的陈洁莹同学:由于你品学兼优并且具备领袖能力,同学们信任地聘请你为六3班集体的小组管理组长,聘期为一学期。用这样的方式来肯定组长的地位和作用,激发组长的自豪感,增强管理的信心。然后给他们印发部分小组建设之我见”“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班级管理的诀窍等相关资料,让组长们学习。每周定时定点地进行同学矛盾缺交作业违反纪律等情景模拟,让他们对情景中的人物进行教育处理,班主任再针对实际情况对组长进行点拨和指导,以提高组长们教育、管理的能力。

3.学生自主入组,激发学生自主成长的内驱力

确定了组长的人选之后,让组长在主题班会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3班管理小组成立之行进行演讲,要求演讲的内容趋向几点:一是组长的建队措施、二是小组的成长目标,三是组长的领导热情。演讲后,让同学进行自主选择自己想要的小组。马斯洛的自我实现理论表明人都有自我实现的需要。越是在自主状态下,独立地发挥出潜能,获得自我价值的实现,越有成长的内驱力,越能成为自由、健康、无畏的人。小组管理必须基于对学生的尊重。尊重学生,意味着尊重学生的需要,尊重学生的选择。学生选择了自己心目中的小组才会笃定地跟着组长前行,才会在前行中收获知识、快乐、以及人生的哲理。学生做出了选择之后,若小组的人数悬殊太大,班主任可按照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原则(即把不同特长的学生放到一个组内,让小组成员能取长补短。同时,还要考虑缩小竞争小组之间的差距,平衡各小组的平均能力,尽可能让学生觉得起跑线是公平的。)进行调配,把每一组的人员调配为每一组4到6人为宜。

4.创建小组文化,形成灵魂引领

小组文化是指以各组员为主体,以督促、引导、激励组员向同一目标为主要导向,以小组风气、小组精神为主要特征的群体文化。它是每个学习小组积极进取的

灵魂引领

小组成立后,每个小组都齐心协力。取一个有意义的组名。象征小组的精神。设立一句响亮的口号,是大家想达到的目的,或是合作规则的概况等。绘制一个小组徽章,象征小组的形象。选一首心仪的组歌,传递给组员们励志的力量;创造一个小组专属的庆贺方式,如:不一样的手势,动作,造型,还有语言等。

小组的文化建设,还要进行展示。通过小组文化展示,增强了小组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初步形成了团队意识和协作意识。

此外班主任还让每个小组设立小组成长录,里面包括小组成员的联系方式、生日、座右铭等资料,开辟生日祝福语录”“温馨小记”“为你点赞等栏目,这些举措在激烈的竞争背后能让学生的心灵得到温暖,增强小组的凝聚力,从而获得更多进取的能量。

二、引发竞争机智,实行奖优惩后制

1.制定班级管理制度,班级管理井然有序

(1)制定班级公约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班级当然也少不了维护集体利益、确保班级活动有序进行的管理制度。如何才能让学生自愿自觉地遵守班级的管理制度呢?那只有使他们获得心理认同,即班级的制度是大家共同制定的,大家才是制定者,也是执行者、维护者,充分体现孩子们的主体地位,树立他们的主人翁意识。于是,各小组成立后, 利用班会课一起制定班级公约。如:按时到校,严守考勤制度;上课认真,积极参与; 课间休息,文明游戏;安静午休,闭目养神;集会纪律,又快又静;家庭作业,按时完成;值日工作,“先公后私”(无论有任何要补的作业或者其他私事,一切都放在值日后);穿着校服,佩戴红领巾;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等。如果违反了公约,按照情况扣小组的分(每个星期每组的底分为20分)按人次扣2分(如一个组员违反第一条则扣该小组2分,两个人违反则扣4分。)如果在一周内都能遵守班级公约,则给该小组按人次加10分。公约制定好后,公示期如无异议,则严格执行。

(2)其它奖惩制度

“教育无小事,事事关教育”学生的每一次付出和收获,班主任都要很关注、重视。温暖该温暖的,鼓励该鼓励的,这样学生才能永远没有倦怠期,才会永远充满了冲劲。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可以建立这些加分制度:课堂上凡是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一次可得2分,朗读有感情的学生也可以得2分,根据学生的发言精彩度,可以加2分到5分不等;学业质量评估检测成绩凡是达到优秀等级的按人次加5分,进步5分以上的加2分;代表班级参加学校比赛或者代表学校参加镇的比赛的,无论得奖与否都给予肯定,加小组5分;拾金不昧的酌情加小组5到10分;班级举行的活动、比赛则按小组取得的名次进行加5分致10分不等。这样的常规看似平凡和微小,但是,坚持用激励的方法,学生能保持一颗向上向善的心。

班级公约的制定促使孩子们在常规方面做得尤其出色,每天教室干净又整洁,当桌椅不整齐的时候,小组的成员会出手相助,把自己组员的桌子都摆整齐,发现组员的地面有垃圾也会互相提醒。在集会时,孩子们坐得笔直,真正做到了“快、静、齐”,常规工作做好了,每周正气班评比流动红旗自然也就“流”到班级了。而其它奖励制度的建立,如学习方面的加分制,能使学生认真听课,积极思考和发言,有利于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形成热爱学习的氛围。给积极参加活动的同学加分也能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丰富学习生活,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学生自主遵守着这些制度,自主地参与着学习、活动、比赛,自主地培养着良好的品德,优良的班风和学风也就渐渐形成了。

2.小组形成奖惩制度,推进团队建设

除了班级的奖惩制度外,各小组经过全体组员的商讨还制定了自己组专属的制度。如:班长甘思炫那一组的制度:按时完成作业者每科每天加2分,有一科没有完成则全部不加分;上课积极回答问题一次加3分;作业受到老师表扬一次加5分;师徒结队辅导要尽责,每周给老师加5分;每周进行一次书写比赛,评出一、二、三等奖并相应的加上5分、4分、3分。受批评或做坏事者按照班级的扣分给予相应的处理;组员之间互助互爱,每周的座位安排先照顾近视的同学,不近视的同学采取轮位制;学期得分多的同学优先参与学校的学期评奖。据了解,这一个组的组员比较内敛,课堂上的表现不够积极,而且普遍的书写不太端正,因而制定了相应的制度,以此来激发组员的学习积极性,督促和提升组员认真书写。一个小组就是班级这个大集体里的一个小集体,每一个小集体都根据自己组的实际制定了特有的小组制度,每一个小集体都在制度的制约、激励中逐渐形成了一股向心力,形成了小组里的凝聚力,在这样的相处中,同学之间的友谊、情感也得到了更好的培养。小组里、班级里处处洋溢着和谐,充满了温暖和幸福感。

三、让班级的墙壁说话 激励小组的成长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许多班级管理软件也不断涌现。使用率相对较高的是班级优化大师。根据使用的体验,这不失为一个很好的记录仪器。如何在进行管理的同时,培养学生更多的能力?笔者使用了班级的墙壁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无论是种植花草树木,还是悬挂图片标语,或是利用板报广播,我们都将从审美的高度深入规划,以便挖掘其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并最终连学校的墙壁也在说话。”教室,

既是学生学习的场所,更是他们生活的空间,成长的实践基地。根据学情教室进行充分的布置和美化,它能成为无声的教育资源,激发和触动学生的心灵,使他们获得最大的成长结合本班小组自主管理的模式,在教室的后墙上设立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农场,学生在这个农场里,共了10棵果树,学生的照片(小组合照)张贴在每棵树的树干上,每一棵树所在的位置就是他们的小农场每个月树上会结一个果子,果子上贴着恭喜第1(按组名号)小组:在3月份的辛勤耕耘中你们收获了150分(按照小组所取得的分数),继续努力哦,农场等你来开垦,果树请你来浇灌。如果班级里举办了什么活动,也会按照这样的形式让他们的农场结出果子。每一次,颁发硕果的时候,孩子们都洋溢着愉悦。而当他们互相观赏其他组的农场时,都在对比着自己,找到目标、找到动力。

另外,还可以实行小组承包责任制,把教室需要布置的其他专栏让小组自主来承包,小组经过集体的智慧,确定了专栏的主题,如星语心愿为你点赞雏鹰争章等栏目,收集了相关的资料制作了唯美的装饰,把教室布置得既美观又温馨还充满了正能量。会说话的墙壁,激发和触动了孩子们的心灵,从而激发了斗志,储备了进取的力量。

四、盘点小组收获 ,组织趣味活动

丰富的班级活动是促进班级全体学生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全面发展、打好素质基础的重要形式、途径和方法班级活动,充实了学生的生活,学生更多地体验个人同他人、集体的关系,并在实践活动中履行所掌握的品德规范。可以组织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给学生提供消费的渠道,体现小组收获的分数之价值。通常,每个学期末的散学典礼上都会举行有趣的派对,在派对上小组一个学期来收获的分数就能派上用场了。如:在散学典礼上举行了舌尖上的六3”——美食拍卖会。每个同学都准备一些美食,有咖喱鱼蛋、土豆饼等等。在拍卖会上,每组把一些美食进行创意摆盘,拍卖。其他小组可以用分数代币来买食物,价高者得。拍卖所得的分数又将成为硕果积累到下学期的农场里。这样的活动,既是一次口语交际、又是一次社会模拟实践,还是一次创意比拼,学生既大饱口服又锻炼了各方面的能力。另外奖品、节目表演也可以拍卖,形式跟美食会类似。学生喜欢的还有幸运大抽奖活动,奖品可以设学习用品、小零食类精美食品、精神奖励类,如老师一个拥抱”“同学一个赞美,当然还少不了的谢谢惠顾”“一杯奶茶”“一份炸鸡等这些极度刺激的奖。每每举行这些活动班里便洋溢着学生的欢声笑语,小组的凝聚力自然生发出来。

自从实施小组自主管理,班级在各方面都得了不错的成绩:在五年级连续两学期获得正气班评比的一等奖。六年级,第一学期取得了15(评比了16次)次周正气班的光荣称号;在班级文化的布置的评比中获得了一等奖;在运动会的开幕仪式评比中获得了出场仪式全校最高分奖。学生们自主成长、自主发展,在正气”“朝气”“雅气方面也得到了不同的发展,获得的个人奖项不胜枚举,有林美惠等同学参加现场作文比赛获得奖项,罗嘉仪的软笔书法获市奖项。班级的学科成绩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如今,学生在组长的带领下,在团队精神的感召下,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蔚然成风。晨读时间,学生们自主阅览课外书,早读课,在代表的带领下书声琅琅,课堂上认真,课下活泼又文明。小组管理体制,让班级既温暖、又进取,班风、学风再上新台阶。

高质量教育要求把学生培养成真正的大写的,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必须树立以生为本的管理理念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创造性及个性发展而展开一系列管理活动,才能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把大部分学生培养成能力突出、人格健全,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人才。在小学阶段,小组自主管理的模式是通往这个目标的最佳途径。学生在管理中、在合作中、在协调中培养了主人翁意识,真正实现了个性成长,自主成长、健全发展,提高了核心素养,最终使祖国的花朵成为栋梁之才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