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赋能弱势就业群体——模式、趋势与扶持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2-22
/ 3

数字经济赋能弱势就业群体——模式、趋势与扶持对策

罗然、程蕾、刘金欢、孙幸、戴岭颖

安徽大学商学院    230601

摘要:“弱势就业群体”的就业作为我国就业发展的一个重大难题,其存在和处理的程度如何,对我国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和全体人民走向“共同富裕”有着重要影响。本项目通过从实例的角度研究数字经济将对弱势群体就业的积极影响,并且分析互联网助困的模式,思考数字经济影响弱势群体就业的模式,通过调查企业、政府帮扶方式的改变,如从以前直接给予经济支持逐渐转变成培训经费资助、共性技术支持等,系统总结数字经济赋能弱势就业群体的具体可行对策。项目聚焦研究“数字经济”时代下,以数字经济发展赋能弱势群体就业的具体模式与对策,可以成为我国弱势群体就业的新增长点,具有较强创新意义。

关键词:数字经济;弱势就业群体;就业;共同富裕

一、新时代数字经济和弱势就业群体的内涵

(一)数字经济

数字经济是一种基于数字计算技术的经济形态,核心在于利用数据资源进行决策、指导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推动生产力发展。与传统的经济形态相比,数字经济更加注重数据的应用和分析,具有高成长性、广覆盖性、强渗透性以及跨界融合、智能共享等特性。数字经济不等于虚拟经济,而是以数字化知识和信息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为重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的有效使用为重要推动力,促进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的一系列经济活动。

(二)弱势就业群体

弱势就业群体是指那些在就业方面受到歧视或处于不利地位的人群。这些群体可能因为年龄、性别、种族、宗教信仰、残疾等原因而遭受就业歧视,导致他们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

(三)数字经济赋能弱势就业群体

我们正处于数字经济快速发展时期,数字经济作为一种基于数字技术的经济,创造了大量具有高度灵活性、随机性的工作机会,解决弱势就业群体就业难提供了新的突破口和契机。同时,数字经济具有灵活性,可以为弱势就业群体提供更加灵活的就业方式和时间选择。数字经济造就的共享平台可以为弱势就业群体提供更多的创业机会和就业渠道,这些新型就业方式可以为弱势就业群体带来更多的选择和机会,提高其就业质量和稳定性。

二、数字经济赋能弱势就业群体的现实基础

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弱势就业群体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本文将从数字技能提升、信息技术应用、包容性发展和社会支持等方面探讨数字经济赋能弱势就业群体的现实基础。

(一)数字技能提升

针对弱势就业群体,政府和企业应该加强数字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数字技能水平,同时为弱势就业群体提供实践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掌握数字技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信息技术应用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弱势就业群体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选择。通过信息技术应用,弱势就业群体可以更好地融入数字经济,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远程办公、在线兼职等新型就业模式成为可能。这些新型就业模式为弱势就业群体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选择,帮助他们拓展就业渠道。信息技术还可以帮助弱势就业群体提高就业质量,为员工提供更加个性化的职业发展路径和培训机会。

(三)包容性发展

政府和企业应该采取措施消除数字鸿沟,让弱势就业群体也能够享受到数字经济发展的红利。政府可以鼓励创新创业,为弱势就业群体提供更多的机会和选择。

(四)社会支持

社会支持是数字经济赋能弱势就业群体的关键因素之一。政府、企业和非政府组织应该加强合作,为弱势就业群体提供全方位的社会支持。政府可以制定相关政策支持弱势就业群体的发展,还可以通过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方式为弱势就业群体提供经济支持。

企业应该积极参与数字经济赋能弱势就业群体的过程,为他们提供实习机会和培训资源。此外,企业还可以通过公益慈善活动为弱势就业群体提供支持和帮助。

非政府组织可以通过多元化的方式为弱势就业群体提供支持。

三、数字经济如何赋能弱势就业群体就业

(一)提供技能培训和教育支持

首先,可以建立培训项目或课程,针对弱势就业群体的特殊情况和需求,提供相关技能培训。培训可以由专业人士或技术人员负责,为弱势就业群体提供系统的培训和指导,帮助他们掌握更多的技能。

其次,可以在教育方面提供支持,为弱势就业群体提供更多的教育机会。此外,还可以为弱势就业群体提供学习资源和学习辅导,帮助他们克服学习困难,提升学习成绩。

此外,还可以利用数字平台和在线教育资源,提供远程教育和在线培训。这样可以使弱势就业群体不受地理和时间限制,灵活地学习和提升技能。数字平台还可以提供在线交流和合作的机会,为弱势就业群体搭建与他人学习和交流的平台。

(二)创造包容性的就业平台

首先,创造包容性的就业平台需要关注弱势就业群体的需求,并为他们提供相应的培训和教育机会。弱势就业群体往往面临教育和技能匮乏的问题,而数字经济领域存在大量的职业机会,因此,就业平台可以提供相关的培训课程,帮助他们提升技能水平,从而增加就业机会。

其次,创造包容性的就业平台还需要关注弱势就业群体的社会保障和福利。弱势就业群体在数字经济中可能面临雇佣风险和收入不稳定的问题,因此,就业平台可以与政府和企业合作,为他们提供更稳定的就业机会和福利待遇,以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需求。

此外,创造包容性的就业平台还可以通过促进弱势就业群体之间的合作和互助,提供更多的机会和资源。数字经济时代,弱势就业群体可以通过协作和共享经济模式,互相支持和合作,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和经济收入。

(三)政府政策支持和合作

首先,政府可以制定政策来鼓励数字经济企业招聘和培训弱势就业群体。政府可以提供补贴或减税等经济激励措施,鼓励数字经济企业为弱势就业群体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同时,政府可以与数字经济企业合作,共同开展培训计划,提供专业技能培训和就业指导,提高弱势就业群体的职业竞争力。

其次,政府可以建立数字经济创业孵化基地和就业服务中心,为弱势就业群体提供创业支持和就业机会。政府可以通过设立资金支持计划和提供创业培训课程,帮助弱势就业群体实现创业梦想。同时,政府可以在就业服务中心设立专门的数字经济岗位推荐和就业咨询服务,提供针对弱势就业群体的个性化就业帮助。

此外,政府可以加强与数字经济企业的合作,共同推动数字经济的发展和就业机会的增加。政府可以与数字经济企业合作开展项目,共同研究数字经济领域的创新应用和就业需求,为弱势就业群体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和职业发展机会。政府还可以加强对数字经济企业的监管和引导,确保其合法合规经营,为弱势就业群体提供公平的就业环境。

四、数字经济对弱势群体就业赋能的意义

当前,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相互促进,推动新业态“无中生有、层出不穷”和传统产业“有中出新、日新月异”交织演进,推动着劳动领域不断发生变革。数字经济打破了工作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增强了工作的灵活性、选择性和包容性,能够吸纳包括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扶弱势群体就业,为稳就业提供了重要支撑。

(一)推动资源要素流动,实现就业跨时空发展

数字经济打破了传统经济模式时空受限的问题,与网络共同作用经济领域,以特有的渗透率与发展效率,推动传统产业链的转型升级,促进形成落后不发达地区信息差追赶的后发优势,为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数字经济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优化,推动资源配置更加合理,资源要素充分流动,使数据资源成为了关键的生产要素,带来新产业的涌现。在传统的经济生产方式和模型中,地理环境和资源禀赋对生产力的发展产生了诸多阻碍,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部分地区的就业,使得弱势群体在就业方面更加不利。

数字经济的发展将大数据、人工智能、互联网、区块链等技术充分结合,激发了当今经济新业态和新模式的全面发展,推动资源要素快速流动,实现跨界发展,打破时空限制。数字经济发展带来新兴就业模式的兴起,例如网络直播、远程运营、短视频创作等,相较于传统的就业模式而言,新兴涌起的产业带来的就业岗位和模式包容度更高,上手更快,有利于弱势群体重新对就业抱有希望,实现自身就业和价值。

(二)增强经济发展新动能,疏通就业市场供需端

数字经济以其高速成长,高能扩散和高效影响的优势,在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经济活动四大要素中,更加畅通各要素环节,以生产促进消费,以消费反作用促进生产,推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的深刻变革,使得国民经济更加有序运行。

数字经济增强经济发展新动能,将数字资源成为关键的生产要素,使得新产业不断涌现在产业链和产业空间上重新布局,疏通上下游产业链联合发展,为欠发达地区提供新的发展机遇,这大力促进了不同企业在数字经济中不断发展,促进产生新的岗位,疏通就业供给端,给促进弱势群体就业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数据对传统生产方式产生重大变革和影响,让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融合发展成为现代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数字经济以更大的创造性,流动性和共享性对实体经济进行全方位,全链条的升级,也实现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共同发展。

除了在就业市场的供给端增加就业岗位和创新就业模式,数字经济的助力也能够赋能弱势群体就业的需求端,数字经济的主要网络模式,让不同地区的弱势群体对就业更加有信心,让不同地区弱势群体对就业抱有更大的希望。同时,激发弱势群体的就业潜力,借助数字经济的力量,帮助弱势群体提升自身就业能力和素质,使得就业更加简单。

五、数字经济赋能弱势就业群体的策略

互联网浪潮下,抖音数字惠农业服务、支付宝惠农专场等活动的出现反映了互联网科技公司已经意识到数字可以与底层人民联系起来,并创造出了许多就业新形式和新型岗位。

企业在帮助数字经济赋能弱势群体就业中发挥重要作用。数字经济就业的灵活,模糊了行业之间的边界,改变了传统的就业观念。但低门槛会让行业鱼龙混杂,良莠不齐,这时就要发挥企业自身的作用,要专业化管理,真正的带动新就业模式发展的同时也让社会的整体秩序不会受到干扰。在促进平台经济健康发展的同时,更好地保障弱势群体就业者在数字经济下就业的权益。

仅仅通过企业招聘、个人或者市场机制来提高弱势群体就业率是远远不够的,政府应该牢牢把握住大方向,给予必要的政策倾斜与保护,完善市场化就业政策,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政府相关部门要主动与企业对接,深入挖掘后备企业岗位潜力,根据其新增岗位需求,组织职工进行有针对性的职业技能培训,全面提高劳动者者素质,增加人岗匹配度。同时制定相关政策进行引导,促使就业者改变老旧的就业理念,积极适应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就业新形势,注重自身素质和就业能力的提高。

六、总结与发展

当前,稳定弱势群体就业工作任务依然繁重、艰巨,需要综合企业、社会、政府以及弱势就业群体本身等多方面的努力。解决好弱势群体就业问题既要立足当前、立足实际,还要着眼于国情,着眼于长远发展,多措并举,不断促进高质量就业。

七、参考文献:

[1]刘翠花,戚聿东.数字经济促进就业扩容提质的理论逻辑、作用机理与推进路径[J].理论学刊,2023(04):129-141.

[2]高星.数字经济发展赋能共同富裕的实证检验[J].统计与决策,2023,39(14):11-16.

[3]王蔷馨,苏昕.“数商兴农”背景下数字经济赋能农村经济发展路径探索[J].商业经济研究,2023(11):86-89.

[4]陈锦其.面向共同富裕的数字经济赋能机制、失序风险和政策向导[J].浙江学刊,2023(04):141-148.

[5]张志元,李洋.数字经济赋能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探析[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23,24(03):134-142.

[6]曾素佳. 乡村振兴视角下数字经济对农民高质量就业的影响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