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高龄射血分数降低型心力衰竭的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2-21
/ 2

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高龄射血分数降低型心力衰竭的效果观察

黄奎

长兴县人民医院  浙江省湖州市  313000

摘要:目的:研究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高龄射血分数降低型心力衰竭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于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高龄射血分数降低型心力衰竭患者60例,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采用缬沙坦治疗,观察组采用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两组均采用常规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对比两组高龄射血分数降低型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心功能指标、预后效果。结果:观察组(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高龄射血分数降低型心力衰竭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缬沙坦治疗),心输出量、每搏输出血量、左心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缬沙坦治疗),6min步行试验高于对照组(缬沙坦治疗)、MHFQL量表低于对照组(缬沙坦治疗),对比结果差异显著(P<0.05)。结论: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高龄射血分数降低型心力衰竭的效果显著优于缬沙坦治疗,因此联用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更具推广价值。

关键词:射血分数降低型心力衰竭;沙库巴曲缬沙坦;心功能指标;预后效果

前言: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是慢性心力衰竭的主要类型之一,具体指射血分数下降至40%以下的心力衰竭患者[1]。临床上可以采用利尿剂、血管扩张剂以及抗心力衰竭药物进行治疗,改善患者胸闷气短症状,改善心室重构情况,提高患者心室射血分数。患者出院后仍需长期服药,同时通过饮食运动改善心脏功能,期间不可擅自停药或更改药物剂量。本院于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60例高龄射血分数降低型心力衰竭患者中,观察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高龄射血分数降低型心力衰竭的效果。本研究经过长兴县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批件号2023—068)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高龄射血分数降低型心力衰竭患者一般资料情况如表1-1所示。

表1-1 高龄射血分数降低型心力衰竭患者一般资料情况

组别

例数

男/女(例)

心功能分级Ⅱ/Ⅲ/Ⅳ(级)

平均年龄(岁)

观察组

30

16/14

10/15/5

74.47±2.73

对照组

30

18/12

8/16/6

74.00±3.19

P

-

>0.05

>0.05

>0.05

纳入标准:年龄≥60岁的高龄射血分数降低型心力衰竭患者。

排除标准:药物过敏者;合并其他严重基础疾病者;脏器功能不全者。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缬沙坦治疗,观察组采用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两组均采用给予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进行常规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

(1)缬沙坦治疗。缬沙坦片(常州四药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10823,规格:40mg),1次80mg,1日1次,持续治疗两个月。

(2)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J20170362,规格:50mg(我院规格100mg)),1次50mg(起始治疗剂量),1日1次,可根据患者症状好转情况在第二周增加药物剂量,最大不超过400mg/d(需分2次服用),持续治疗两个月。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高龄射血分数降低型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心功能指标、预后效果。

①临床治疗效果根据心功能指标评价,心功能分级下降至Ⅰ级或下降2级(与前面数字不对应)及以上表示显效,心功能分级下降1级表示无效,心功能分级未下降表示无效,总有效率为显效和有效之和[2]

②心功能指标包括心输出量、每搏输出血量、左心室射血分数。

③预后效果根据6min步行试验和MHFQL量表评价,MHFQL量表满分105分[3]

1.4统计学方法

对本文计数、计量资料均采用SPSS 23.0软件处理数据,并且用P<0.05表示差异显著。资料分别采用2t检验,并且用(%)和(x±s)表示。

2结果

2.1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

观察组(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高龄射血分数降低型心力衰竭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缬沙坦治疗),对比结果差异显著(P<0.05)。见表2-1。

表2-1 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观察组

30

18(60.00)

11(36.67)

1(3.33)

29(96.67)

对照组

30

11(36.67)

13(43.33)

6(20.00)

24(80.00)

P

-

-

-

-

<0.05

2.2两组心功能指标对比

观察组(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高龄射血分数降低型心力衰竭患者心输出量、每搏输出血量、左心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缬沙坦治疗),对比结果差异显著(P<0.05)。见表2-2。

表2-2 两组心功能指标对比

组别

阶段

例数

心输出量(L/min)

每搏输出血量(mL)

左心室射血分数(%)

观察组

治疗前

30

4.24±0.10

56.15±1.56

46.83±4.91

治疗后

30

6.37±0.26

77.14±1.89

58.27±2.29

对照组

治疗前

30

4.20±0.08

56.05±1.73

47.13±4.73

治疗后

30

5.57±0.36

66.57±2.58

52.47±2.84

P

-

-

<0.05

<0.05

<0.05

2.3两组预后效果对比

观察组(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高龄射血分数降低型心力衰竭患者6min步行试验高于对照组(缬沙坦治疗)、MHFQL量表低于对照组(缬沙坦治疗),对比结果差异显著(P<0.05)。见表2-3。

表2-3 两组预后效果对比

组别

阶段

例数

6min步行试验(m)

MHFQL量表(分)

观察组

治疗前

30

233.51±9.85

28.43±4.46

治疗后

30

343.76±15.79

14.27±2.48

对照组

治疗前

30

233.75±9.35

27.43±4.87

治疗后

30

311.74±9.66

21.20±3.45

P

-

-

<0.05

<0.05

3讨论

本文实验结果表明:观察组(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高龄射血分数降低型心力衰竭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与对照组(缬沙坦治疗)比较显著提高16.67%,可见缬沙坦治疗+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对改善高龄射血分数降低型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疗效具有积极意义。治疗后观察组(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高龄射血分数降低型心力衰竭患者心输出量、每搏输出血量、左心室射血分数分别为6.37±0.26(L/min)、77.14±1.89(mL)、58.27±2.29(%),与对照组(缬沙坦治疗)比较各项指标均显著提高,可见缬沙坦治疗+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对改善高龄射血分数降低型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具有积极意义。治疗后观察组(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高龄射血分数降低型心力衰竭患者6min步行试验、MHFQL量表分别为343.76±15.79(m)14.27±2.48(分),与对照组(缬沙坦治疗)比较6min步行试验显著增加、MHFQL量表评分显著下降,可见缬沙坦治疗+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对改善高龄射血分数降低型心力衰竭患者预后效果具有积极意义。

综上所述,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高龄射血分数降低型心力衰竭的效果显著优于缬沙坦治疗,因此联用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更具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朱世明,冯燊龙.沙库巴曲缬沙坦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射血分数降低型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J].智慧健康,2022,8(32):84-87.

[2]刘姗姗,吴俊荣.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高龄射血分数降低型心力衰竭的效果[J].临床医学,2022,42(01):98-100.

[3]胡敏,蔡东东.沙库巴曲缬沙坦钠治疗高龄射血分数降低型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研究[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21,11(29):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