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非连续性文本助力连续性文本教学的策略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2-02
/ 2

运用非连续性文本助力连续性文本教学的策略探究

宋小媛

广东番禺中学   511400

摘要: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高中化学学科的教学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很多教师都在积极探索如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有效运用非连续性文本,进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以高中化学学科为例,分析了高中化学学科非连续性文本教学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利用非连续性文本助力高中化学连续性文本教学的策略,以期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

关键词:非连续性文本;连续性文本;高中化学

化学非连续性文本包含化学用语、图像、数据、装置、流程等形式,是化学文本的重要类型之一。目前,有研究认为非连续性文本相比具有更丰富的呈现形式和更广泛的阅读对象,能够更为全面地展现信息、理解信息和表达信息。

一、高中化学学科非连续性文本教学的重要性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中出现多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相关的描述,如符号表征、从微观结构理解(预测)化学变化、收集证据、基于证据进行分析推理、解释证据与结论之间的关系、运用模型描述、解释和预测、依据信息建构模型、对观察记录的实验信息进行加工等。高中化学学科的“非连续性文本”有很多,例如图表、示意图、数据表格等,这就要求教师要能够通过这些知识来提升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用化学语言来表达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此可见,高中化学教学中“非连续性文本”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二、利用非连续性文本开展高中化学教学的策略

研究表明:把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归纳为五类能力:筛选整合、理解阐述、反思评价、推断探究、实践应用。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掌握这五类能力,从而更好地利用非连续性文本进行学习,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进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一)“检索性阅读”

“检索性阅读”,是指阅读时带着问题,边读边思考,从而迅速地确定自己需要的信息的阅读方法。它要求学生对信息进行快速捕捉,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准确地分析和判断,迅速提取与主题相关的信息,然后结合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概括和总结。例如,在学习《高中化学(选修1)》“物质结构”时,教材中配图、文字说明等都是文字材料,让学生读图、读字来理解化学用语。这一节的内容可以让学生通过“检索性阅读”来快速提取信息:首先,在读到“这张图片中有几种元素?”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这是几种元素,同时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图中都有哪些元素?”“这些元素都是什么物质?”“这些元素都有哪些化学性质?”“图中这些元素的化学式分别是什么”……当学生能够通过“检索性阅读”来提取信息之后,再将其进行概括和总结。通过“检索性阅读”,可以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有利于学生理解所学知识,从而提升他们的学习能力。

(二)“扫描性阅读”

高中化学课程中,涉及很多的阅读材料,比如教科书、化学杂志、化学竞赛试题、实验报告等。在阅读这些材料时,学生往往会受到很大的干扰,产生“读了这一页,就不知道下一页要学什么了”的消极态度。教师应引导学生在阅读时合理安排阅读的顺序,指导学生把自己认为重要的内容进行扫描性阅读。例如:在学习元素周期律时,学生会了解到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在学习原子结构之前,学生还需要了解化学键、分子和原子、分子轨道、能量高低等基本概念。此时可以先读元素周期表和化学键理论这两本教材中的教材,引导学生对教材内容进行扫描性阅读。在阅读时,要抓住关键点,例如:原子结构图中的“点”“线”“面”“体”,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来理解,在宏观上,可以关注原子的数量,如:原子的个数、元素的种类、原子半径等;在微观上,可以关注电子的数量和运动状态,如:电子层数、电子排布等。在阅读过程中,可以采取不同的阅读策略,如:先读一读教材中关于原子结构的文字叙述,再读一读教材中关于原子结构的图示说明,再读一读教材中关于分子结构的文字叙述,最后再读一读教材中关于分子轨道的文字叙述。

(三)“咀嚼性阅读”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化学实验中,学生对实验现象、实验结论的理解和掌握是很关键的,通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咀嚼性阅读”来学习化学,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如在学习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第3节,“氧化还原反应”时,教师可以设计如下问题:1.阅读材料《为什么空气中含有氧气?》2.读完上述问题后,学生可以根据问题和文本进行梳理、归纳、总结。在此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再加工,让学生通过“咀嚼性阅读”把非连续性文本变成一种教材。通过以上问题的设置,学生可以进一步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特征等。同时还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关知识的延伸与拓展,如:(1)通过对氧化还原反应特征的学习,能掌握电子得失与化合价变化之间的关系;(2)通过对氧化还原反应发生条件的学习,能掌握化学平衡移动原理。

综上所述,提高化学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能力的研究空缺特别大,开展系列研究是迫切的、急需的。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学生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非连续性文本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作用,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品质。

参考文献:

[1]李海霞、周兴平:《浅析高中生化学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教育研究》,2018年第7期

[2]王兴东:《关于开展高中化学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调查的通知》

本论文隶属于广州市立项规划课题(课题号201912080 课题名称:促进高中生化学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系统发展的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