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节水灌溉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研究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2-01
/ 2

基于节水灌溉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研究分析

王立峰

132629197801230614

摘要:节水灌溉技术在水利工程建设中的应用是改善我国水资源浪费,提高水生态环境建设的关键所在,能够有助于产业可持续发展。文章对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应用进行分析,探讨当前节水灌溉技术存在的不足与节水灌溉水利工程下施工技术措施。

关键字:水利工程;施工技术;节水灌溉;水利灌溉

引言

通过节水灌溉技术应用能够满足农作物对水分的需求,同时保障农业经济发展,提升农作物产量保障资源的优化配置。虽然我国的水域充足,但是由于疆域辽阔,水资源分布并不均匀,在很多地区的农业种植中都存在着干旱等问题,而这些问题将会影响到水资源的利用率,同时也会阻碍农业经济建设与发展。因此,在农田水利工程中需要满足水资源的合理应用,加大节水灌溉技术的使用,利用较少的水资源满足植物生长所需。因此,目前的节水灌溉技术应用就成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发展中的重点问题。

1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意义

我国地域广大,地势多样,处于不同自然气候下的不同地区在降水量方面存在着巨大差异,部分地区存在严重缺水的现象,极端天气下容易出现大面积的自然干旱问题,极易对农作物的健康生长态势造成消极影响。同时,随着大规模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很多地区也出现了水资源紧张的局面。农业灌溉会用到大量的水资源,因此在农业发展中实现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有利于改善目前农田耕地灌溉中存在的不合理现象,节约用水,提升水资源利用率,统筹实现农业生产中水资源供需不足等现象。在农业生产中依托现代科学技术,让灌溉技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和完善。很多地区在农业灌溉中都能够结合区域实际情况选用最适宜的节水灌溉技术,同时有针对性地对灌溉技术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改进和完善,以此促进灌溉效率的极大提升。农业灌溉技术的发展通过农业机械化减轻了农业生产中的人力活动,解放了部分农村劳动力,在有效提高农业工作效率的同时,也进一步优化了现代农业生产中的劳动力结构。这对于新时期加强新农村基础建设、实现深层次的农村经济发展改革意义重大。

2水利灌溉工程运行管理的常见问题

2.1灌溉技术不足

部分地区管理部门侧重于增加作物收入和推广使用农业机械,但对灌溉的重视程度较低。灌溉设备和灌溉方式的选择、灌溉技术的推广利用等方面没有得到明确落实。目前,我国灌溉技术还不成熟,很多地方的农田灌溉依旧采用人工灌溉,不能充分发挥水利灌溉工程的优势。在灌溉过程中人工进行漫灌,效率低下且人力投入高,水资源浪费严重。例如,甘肃省临夏州就是一个水资源相对缺乏的地区,农民对农田普遍采用大水灌溉的方式,长此以往导致水资源在上游被耗尽,下游农田很难进行合理灌溉,对农业的健康发展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因此,未来的农田水利工艺需要加大先进灌溉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改变传统的灌溉理念和技术。

2.2设施设备日常保养维修不足

在水利灌溉工程的运行管理中,做好设施设备的日常保养维修,这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水利灌溉工程的设施设备大都处于露天环境当中,长期受到烈日、霜冻、雨雪、大风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同时还会受到外部人力因素的影响,容易出现一些故障问题。从当前运行管理工作的实际开展来会所,设施设备的日常保养维修不足,已经成为一个普遍性的问题,尤其是很多基层的水利灌溉工程,由于缺乏资金、设备和人员,无法有效落实日常的保养维修工作,导致一些设施设备严重老化,长期带病运转,降低了水利灌溉工程的运行效率,增大了安全风险。

2.3后期管理制度不完善

随着先进农业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各地方政府以及相关部门在农田水利灌溉的基础建设方面加大投入,在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的前期设计规划、施工技术交底以及工艺应用等多个环节的科学运转都为未来提高农田耕地灌溉效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然而在灌溉设施的应用和管理工作上,却缺乏相应的完善机制。由于投资成本更多地倾向前期基础设施建设,导致在高效节水灌溉设备的应用和维护上缺乏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农户无法充分发挥设备的节水效用,导致灌溉建设成本的浪费,阻碍了农业水利工程的发展。

3基于节水灌溉水利工程施工技术措施

3.1制定良好的监管制度

在现阶段的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中,需要工作人员融合各个部门以及各个员工满足对操作流程的分析,落实全面的监管机制,确保水利工程中的节水灌溉技术发挥最大的作用与效果。比如,在节水灌溉技术应用过程中,为了满足节水要求,需要落实动态化的监督管理机制,确保水资源能够合理运送到农田中,满足对灌溉的精准控制,实现各个农作物需水量的判断,减少在灌溉中出现的资源浪费。同时,加大对农田水利工程中工作人员的管控,保障每一位工作人员都能够具备较强的技术与素养,加大对整个操作流程的监督,确保节水灌溉技术发挥应有的作用。由于农田水利工程涉及内容较多,为了满足节水灌溉要求,需要各部门之间的紧密配合,所以工作人员需要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包含网络化技术、信息化技术等的应用,实现数据和信息的共享,搭建交流平台,确保节水灌溉技术与农田水利工程有更高的契合度。

3.2提高灌溉技术

采用先进的农田灌溉技术可以合理利用水资源,符合节能节水的可持续发展相关理念。如今,在农业灌溉过程中,不少农民仍然采用传统的灌溉方式,不仅浪费了人力、物力和财力,也不能最大化地提升农作物产量。因此,相关人员应该努力推广使用新的节水灌溉技术,不仅可以确保作物发育期间的充足供水,提高土壤的湿润度,还可以减少水资源的不当利用,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相关单位应实施不同区域灌溉技术,推广喷灌、滴灌等灌溉技术,将人工灌溉转变为先进灌溉技术。在技术推广应用过程中,可先在个体农户中进行示范教学,以确保灌溉技术在短时间内能迅速推广并在大量群体中使用。

3.3建立健全水资源监管体制

完善的监管体制是推动高效节水灌溉措施实施的有力保障。第一,积极争取国家和地方财政的支持,建立稳定的财政资金投入机制,确保高效节水灌溉工程运转实现足额提取、定向使用,并提高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同时,加强科研投入研发人工降雨技术,以调节水资源分布不均。第二,在高效节水灌溉措施推广实施前,要做好前期准备工作。例如提前宣传、合理规划灌溉区域、明确节水技术应用的奖励机制与相关补贴机制等等。第三,确立具体的项目运行管理办法,明确责任与义务,签定设备管护合同,不断完善工程良性运行的管护机制。

3.4控制农田灌溉量和灌溉时间

在农田灌溉作业时,为达到节水的目的,要科学控制灌溉量、灌溉时间,避免灌水过多造成水资源浪费,避免灌水过少无法满足农作物生长对于水分的需求。具体来说,在农田灌溉时,应结合农作物长势、需水期及时灌溉,一般情况下,农作物生长可分为苗期、拔节期、孕育期、成熟期等4个时期,在不同时期,农作物对于水分需求量不同,要灵活调整灌溉时间、灌水量,确保满足农作物水分需求即可,保障农作物良好生长,提高产量和质量。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是农业大国,在农业种植中需要的先进技术类型较多,为了满足农业发展要求,需要融入更多的先进技术以及优秀人才,促进农田灌溉中的资源节约,以及农业经济效益增长。因此,还要提高节水灌溉意识,建立健全管理机制,优化灌溉效果,满足现代农业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徐永刚.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研究[J].农村科学实验,2020(6):12-13.

[2]刘树恩.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J].农家参谋,2020(4):201.

[3]蒋颖.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J].农业与技术,2020,40(2):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