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检测中的测量控制技术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31
/ 3

建筑检测中的测量控制技术分析

曾成刚

太科技术有限公司  广东省深圳市  518053

摘要:建筑检测是保障建筑结构安全和质量的重要环节之一。在建筑检测中,测量控制技术通过对建筑物的精确测量和控制,确保其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标准。测量控制技术是利用各种测量设备和仪器,对建筑物进行精确测量和控制的技术手段。其基本原理是通过测量设备获取建筑物尺寸、位置、形状等数据,并与设计图纸进行比对,以验证建筑物的准确性和合规性。同时,测量控制技术还可以帮助及时发现潜在问题和缺陷,提高建筑质量和安全性。本文将浅谈建筑检测中的测量控制技术,介绍其重要性和技术分析。

关键词:建筑检测;测量控制;技术分析

  1. 建筑工程检测的重要性

建筑工程检测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结构安全保障: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是建筑工程的首要考虑因素。通过检测可以及时了解建筑结构的变形、裂缝、沉降等情况,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并采取相应的修复和加固措施,从而保障建筑物的结构安全。

2)工程质量控制:建筑工程需要符合国家标准和相关规范,保证工程质量。通过检测可以评估工程施工的质量,包括土方开挖、混凝土浇筑、钢筋安装等环节,提供实时的数据和信息,及时发现和纠正施工中的问题,确保工程质量达到设计要求。

3)施工过程控制:建筑工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按照施工图纸和施工方案有条不紊地进行。通过检测可以对施工过程中的各项参数进行监控和控制,如混凝土的强度、温度、湿度等,保证施工工艺和施工质量的合理控制。

4)建筑用途和维护管理:不同类型的建筑物有着各自的用途和功能要求,在检测中可以确保建筑物满足设计要求和使用需求,如对医院建筑的空气质量、噪声控制等方面进行检测,对大型公共场所的消防系统进行监测等。同时,通过检测还可获取建筑物的运行数据,为后续的维护管理提供依据[1]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检测的重要性在于保障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控制工程质量,监控施工过程,满足建筑用途和维护管理的需求。通过科学、准确的检测手段,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建筑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和有效运行。

  1. 常见建筑测量控制技术

2.1沉降测量技术

建筑检测中的测量控制技术中包括沉降测量技术。沉降是指建筑物或土地表面在一定时间内发生的下沉现象,可能是由于地基不稳定、地质条件差或建筑物本身的荷载造成的。为了确保建筑物的结构安全和稳定性,沉降测量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中。沉降测量通常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

1)直接测量法:直接测量法使用测量仪器(如水准仪)测量建筑物或固定点的高程变化。测量员在不同时间进行测量,并比较测量结果,从而确定是否存在沉降。

2)沉降标志物法:在建筑物或固定点周围设置标志物,如嵌入建筑物墙体或桩基中的铜片,随着沉降的发生,标志物的位置也会发生变化。测量人员定期对标志物进行测量,并记录位置变化,以确定沉降的程度和速度。

3)地面测量法:地面测量法利用全站仪、GPS等技术,测量地表上某些点的位置坐标。通过不同时间的测量数据对比,可以推断出地表的沉降情况。

沉降测量技术可以帮助工程师和监理人员及时了解建筑物的沉降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证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2边坡测量技术

建筑检测中的测量控制技术中包括边坡测量技术。边坡是指地面或山体上的斜坡或倾斜面,可能存在土壤侵蚀、滑坡、塌方等风险。为了保证边坡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边坡测量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和土木工程中。边坡测量技术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边坡形态测量:通过测量边坡表面的形态参数,如倾角、面积、高差等,来评估边坡的稳定性。常用的测量方法包括全站仪、激光扫描仪、无人机等。

2)地下水位测量:地下水位是影响边坡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测量地下水位的变化,可以了解边坡承受水力压力的情况。常用的测量方法包括水位计、井旁观测井等。

3)岩体测量:对于岩石边坡或岩石结构体,岩体测量是非常重要的。岩体测量主要包括岩体裂缝测量、岩体位移监测等,通过监测岩体的变形和位移情况,评估岩体的稳定性。

4)边坡位移监测:边坡位移监测是通过布设位移传感器或监测仪器,实时监测边坡的位移变化。常见的位移监测技术包括总站法、测斜管法、倾斜计法等。

边坡测量技术可以及时监测边坡的变化情况,提前发现潜在的风险,为工程师和监理人员提供决策依据,从而保障边坡工程的安全与稳定[2]

2.3全站仪测量技术

全站仪测量技术是建筑检测中常用的一种测量控制技术之一,全站仪是一种集观测仪、测距仪和数据处理仪于一体的高精度测量仪器,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中的各个环节。在建筑检测中,全站仪可以用于以下方面:

1)建筑物变形监测:全站仪可以通过对建筑物各个关键点的测量,了解建筑物是否发生了变形、位移等情况。通过与基准点的对比计算,可以判断建筑物结构的稳定性,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修复。

2)土方开挖和基坑监测:在土方开挖和基坑施工中,全站仪可以精确测量土方开挖的高程和坐标,以及基坑的稳定性。通过实时监测,及时发现土方滑坡、坍塌等情况,确保施工安全。

3)混凝土浇筑质量控制:在混凝土结构施工中,全站仪可用于测量混凝土浇筑的高程、坐标和倾角等参数。通过实时监测混凝土的位置和水平度,可以保证混凝土结构的质量,避免出现倾斜、错位等问题。

4)钢筋安装和构件位移监测:全站仪可以测量钢筋的坐标和长度,确保钢筋的安装精度。同时,通过测量构件的位移,可以了解建筑物的变形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补偿和修复措施。

全站仪作为一种高精度、多功能的测量仪器,在建筑检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提供准确的数据和信息,帮助工程人员实时监测和控制建筑物的各项参数,确保工程质量和结构安全。

  1. 建筑测量控制技术策略

3.1完善工程测量体系

建筑测量控制技术策略是为了确保工程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从而完善整个工程测量体系。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建筑测量控制技术策略:

1)建立有效的控制网:在进行建筑测量之前,需要建立起一个稳定、高精度的控制网。控制网由控制点组成,通过精确测量这些控制点的坐标,并采用合适的大地测量方法进行校正,确保控制点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2)使用高精度测量仪器:选择高精度的测量仪器对于建筑测量非常重要。现代测量仪器如全站仪、GNSS接收机(全球定位系统接收机)等具有高精度和自动化功能,可以提高测量的准确性和效率。

3)采用合适的测量方法:根据具体测量任务的需求,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例如,对于建筑物的平面测量可以使用全站仪进行测量,而对于垂直高度的测量则可以使用水平仪或激光测距仪等仪器。

4)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在测量完成后,对采集到的测量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这包括数据的校正、误差检查和数据融合等步骤,以提高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5)进行定期验证和监控:建筑测量应该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进行定期的验证和监控。通过对现场测量数据和设计数据的对比,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偏差问题,确保工程测量的准确性。

综上所述,建筑测量控制技术策略是为了确保工程测量的准确性和稳定性,从而完善整个工程测量体系。通过建立有效的控制网、使用高精度仪器、合理选择测量方法、数据处理和分析以及定期验证和监控,可以提高建筑测量的质量和效果。

3.2加强新型技术研发

为了加强建筑测量控制技术的研发,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1)投入资源:增加对建筑测量控制技术研发的投入,包括人力、财力和物力资源。建立专门的研发团队,引进高水平的研究人才,提供充足的研究资金和实验设备,以确保研发工作的顺利进行。

2)深入前沿领域:关注建筑测量领域的最新研究动态,密切跟踪国内外相关领域的最新技术进展,尤其是新型技术的应用。与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等合作,开展前沿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3)推动标准化工作:积极参与建筑测量标准的制定和修订工作,倡导行业标准化发展,为新型技术提供统一的标准和规范,促进技术研发的规范化和系统化。

4)建立创新平台:建立建筑测量创新平台,提供交流合作的场所,吸引优秀的研发人才和企业参与其中。通过组织专题研讨会、论坛、学术交流等活动,促进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和技术人员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5)建立产学研结合机制:建立建筑测量研发的产学研结合机制,促进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通过项目合作、技术转让、共享实验室等形式,加强技术创新与应用的结合,推动建筑测量控制技术的实践[3]

3.3提高测量人员水平

要提高建筑测量人员的水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措施和策略的制定:

1)提供专业培训和教育:为测量人员提供系统的培训和教育,包括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的培训。培训内容可以涵盖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测量常识、误差处理和校正等方面的知识。

2)注重实践经验积累:培养测量人员的实践经验非常重要。可以通过参与实际的建筑测量项目、跟随有经验的测量师傅进行实地测量等方式,积累实践经验,并学会解决问题和应对实际挑战。

3)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建筑测量领域的技术不断发展和更新,测量人员需要保持学习的心态,并紧跟行业的最新发展。可以通过参加专业研讨会、培训班、阅读相关书籍和学术期刊等方式,获取最新的测量技术和方法。

4)建立测量标准和规范:建立科学严格的测量标准和规范,对测量过程进行规范化管理。这包括建立测量操作流程、质量控制要求和数据处理流程等方面的规范,提高测量人员工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5)提供现代化测量工具和技术支持:为测量人员提供先进的测量仪器和技术支持,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同时,及时更新和维护测量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和精度。

6)建立交流和合作机制:建立测量人员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机制,促进经验和知识的分享,提升整个团队的水平。可以通过组织定期的技术交流会议、讨论和合作项目等方式,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共同进步。

3.4加强测量工作意识

1)建立标准操作流程:制定并建立标准的测量操作流程,明确每个环节的工作内容和操作要求。通过标准化的流程,可以规范测量工作,并确保每个步骤都得到正确执行。

2)强化质量控制意识:重视测量数据的质量控制,在测量过程中严格执行相关的质量控制措施。例如,检查和校正测量仪器、减少误差来源、重复测量以验证结果等,以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引入信息化管理系统:利用信息化管理系统,对测量工作进行全面的记录和管理。可以通过数字化的方式记录测量数据、存储相关文档和图纸、追踪工作进展等,提高工作的效率和透明度。

4)持续学习和更新知识:建筑测量领域的技术和方法不断更新,测量人员需要保持学习的态度,跟随行业的最新发展。通过参加培训、研讨会、阅读专业书籍和期刊等,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工作意识。

结语

建筑检测中的测量控制技术是确保建筑工程质量和安全的重要手段。通过采用先进的测量仪器和技术,可以对建筑物进行准确、全面的监测和控制,从而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问题,保证建筑物的结构稳定性和施工质量。建筑检测中的测量控制技术不仅可以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还可以降低施工风险和提高工程的安全性,其应用使得建筑工程更加科学和精确,在不同阶段都能够进行有效的监测和控制,从而保证建筑物的结构稳定和施工质量。通过采用先进的测量仪器和技术,可以实现对建筑物的全面监测和控制,为工程人员提供准确的数据和信息支持。这些技术的应用将为建筑工程的成功完成提供必要的保障。

参考文献

[1]魏常宝,郑建军,安贵仓,钱铭,刘向荣.隔震建筑检测与鉴定的思考[J].特种结构,2023,40(02):106-112.

[2]安乐.民用建筑检测鉴定新技术探析[J].住宅产业,2023(01):88-90.

[3]沈旭凯,赵笙惠,傅林峰,李武.近代历史保护建筑检测鉴定与结构加固案例分析[J].建筑结构,2022,52(S2):1788-1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