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媒体依赖与睡眠障碍及社交媒体倦怠之关系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30
/ 2

社交媒体依赖与睡眠障碍及社交媒体倦怠之关系研究

张佳琪

泰国博仁大学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社交媒体平台的空前扩张已深深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阶层,人类的交流模式也随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社交媒体在为人们生活提供一定乐趣的同时,其在客观上导致人们对其过于依赖、甚至产生重度上瘾行为,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的不良后果,包括睡眠障碍及社交媒体倦怠,研究在分析其具体不良影响的情况,尝试对其提出优化建议,以期促进人们更加理性地使用社交媒体。

关键词:社交媒体依赖;睡眠障碍;社交媒体倦怠

引言

社交媒体方便性、趣味性,给人们带来快乐的同时,往往也会引发很多负面的问题。社交媒体依赖使人们的睡眠问题逐渐呈现出来,社交媒体海量的信息给用户造成很多的困扰,产生倦怠心理。因此,辨别社交媒体依赖性对他们夜间睡眠质量和社交媒体倦怠的潜在影响势在必行。

一、相关概念概述

社交媒体依赖:是指人们耗费大量时间通过社交媒体来获取心理上的满足,在无法使用或者接触社交媒体时,心理会产生焦躁、焦虑、不自在等状况,在生理上出现想要使用和接触社交媒体的欲望和需求,在使用之后会立即感到满足和开心状态的心情。

睡眠障碍:是指在睡眠准备的过程中,发生了因为各种原因的干扰,从而形成了不规律的睡眠现象,形成睡眠障碍的表现出对于自己的睡眠非常不满意,情绪上也表现出焦躁,并且因为睡眠问题影响到正常的生活。

社交媒体倦怠:是指在人们使用社交媒体的过程中,往往因为过度使用社交媒体,在沟通和在社交媒体聊天互动的过程中导致信息过载和社交过载从而感受到的疲劳,当人们感知到有社交媒体压力和大量的信息时,会对社交媒体产生疲劳,甚至会因社交媒体而感受到焦虑,这些负担应变的反应会引发个体减少或者不继续使用社交媒体的结果。

二、社交媒体依赖对睡眠障碍及社交媒体倦怠的影响

(一)社交媒体依赖对睡眠障碍的影响

社交媒体导致睡眠障碍的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制造焦虑和兴奋:社交媒体上的信息和互动可能会引发焦虑和兴奋情绪,例如过度关注他人的生活、社交压力和虚拟世界的不真实感。这种心理状态会干扰睡眠,导致入睡困难和睡眠质量下降。

陷入沉迷和时间管理问题:社交媒体具有吸引力和成瘾性,容易让人陷入无尽的浏览和滑动中。此类沉迷可能导致时间管理问题,使人们忽略睡眠时间或将其推迟,从而影响到睡眠的充足性和质量。

不规律的生物钟:社交媒体使用通常在晚间较为频繁,延长了人们的觉醒时间。这会打乱个人的生物钟,使得人们很难按照固定的时间入睡和醒来。不规律的作息时间会干扰睡眠的规律性和质量。

(二)社交媒体依赖导致产生社交媒体倦怠

过度曝光和信息超载:社交媒体通常呈现大量的信息和内容,人们往往会不断浏览和滚动以获取新的信息刺激。然而,长时间的曝光和信息超载可能导致疲劳和厌倦感。在社交媒体上不断接收大量信息和内容的过程中,大脑需要处理大量的刺激,这会消耗注意力和认知资源,导致社交媒体倦怠感。

虚拟关系和社交孤立感:社交媒体提供了一种虚拟的社交互动方式,但这种互动往往是表面化和缺乏真实性的。长时间地沉浸在虚拟关系中,缺乏真实的面对面交流和情感连接,可能导致社交孤立感和对社交媒体的厌倦。

时间管理和生活平衡:社交媒体的使用往往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和成瘾性,人们很容易陷入无尽的浏览和滑动中,忽视了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事务和人际关系。长时间沉浸在社交媒体中,忽略了其他方面的需求和活动,可能导致生活的不平衡和对社交媒体的疲劳感。

三、关于如何避免过度依赖社交媒体而产生睡眠障碍及社交媒体倦怠的对策

(一)学校层面

正确引导大学生使用社交媒体,改善上课教学方式,引导大学生在课堂合理运用手机上的软件,从而转移大学生在娱乐软件上的注意力,开展相关课程的微课,引导大学生主动使用学习类软件的习惯。在课外举办相关社交媒体使用带来相关问题的相关讲座,提升大学生分析能力与鉴别能力,合理使用社交媒体,辨别社交媒体利弊信息。

学校可以针对大学生对于社交媒体向往的特点,开展相关教育工作,矫正大学生问题性使用社交媒体的行为,可以开设人际交往、网络安全、社交媒体创作等相关课程。

学校还应该开设专项的心理辅导室,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与指导,学校可以合理运用大学生熟悉的软件例如微信、微博、抖音等软件推送相关的专业心理知识,从而提高大学生自主调节能力。还可以开设在学校公众号、微博、微信等开设相关线上心理咨询室,帮助学生处理社交、信息压力或者是情感问题。

学校也可以适当的举办相关课外活动,组织学生参加从而增加一些社团、校园运动会、校园集体活动、游学旅行等,让学生劳逸结合促进学生现实的社交活动,促进面对面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学生社交交际的能力。

(二)自身层面

加强自我控制,合理科学的安排自我使用社交媒体与睡眠时间,适当控制屏幕的时间,适当的出门放松与锻炼从而保证充足的睡眠。

增加社交人际关系,不局限与社交网络的人际关系,勇于主动的去沟通,不花费过多的时间在社交网络,设置固定的社交媒体使用时间,超过时间自动APP限额,这样不会太多的时间浪费在社交媒体。

积极参加一些社团活动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努力克服与同学相处不自在胆怯的心理,从而增加现实的社交活动,降低社交媒体依赖、社交媒体倦怠的出现的频率。也可以积极参与校园的集体活动和课外运动,同时增加运动,从而减少因使用社交媒体而产生睡眠障碍的问题。

(三)社会层面

针对社交媒体制造过多的垃圾信息和用户上瘾行为,相关管理部门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加强管理:

制定监管政策和法规:相关管理部门可以制定明确的监管政策和法规,要求社交媒体平台对垃圾信息进行有效管理和过滤,并对用户上瘾行为进行限制和引导。

强化平台责任:管理部门可以要求社交媒体平台加强自身的责任意识,建立更加严格的内容审核机制,提高垃圾信息的识别和过滤能力,减少用户接触到垃圾信息的可能性。

加强合作与监督:相关管理部门可以与社交媒体平台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打击垃圾信息和用户上瘾现象。同时,加强对社交媒体平台的监督,确保其履行社会责任,积极主动应对用户上瘾问题。

提供教育和宣传:管理部门可以通过开展教育和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社交媒体垃圾信息和上瘾行为的认知水平。向用户普及正确使用社交媒体的知识,引导他们保持合理的使用习惯和健康的心态。

支持科学研究:相关管理部门可以支持科学研究,深入了解社交媒体对用户的影响机制和上瘾行为的原因,为进一步改善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结语

研究首先对社交媒体依赖、睡眠障碍及社交媒体倦怠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在肯定社交媒体积极性的基础上,指出了其对人们生活所造成的一定负面影响,最后研究针对大学生群体,从学校、用户自身及社会层面,提出了一定的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1]武晓立.从“错失焦虑”到“错过喜悦”:感知超载对社交媒体人们使用心理的影响[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3,45(09):140-149.

[2]鄢骏,邓丽华,陈冰飞.短视频社交媒体依赖与生活压力、情绪及睡眠质量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23,30(25):143-145.

[3]龚劲丹,龚吴蔚.人们“社交媒体依赖”的心理干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3,43(27):46-50.

[4]宋东玉,刘宇舟,常莉霞等.306名人们错失恐惧与社交媒体倦怠的关系:睡眠质量和负性情绪的链式中介作用[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23,61(01):80-85.

[5]李慧,周雨,李谨如.人们正在逃离社交媒体?——基于感知价值的社交媒体倦怠影响因素研究[J].国际新闻界,2021,43(12):120-141.

作者简介:

张佳琪,2000年12月18日,女,汉族,山东省潍坊市,泰国博仁大学,硕士在读,研究方向:传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