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发热及不明原因发热患者的优质护理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22
/ 4

感染性发热及不明原因发热患者的优质护理观察

孙唤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江苏 徐州  221000

【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运用于感染性发热及不明原因发热患者中的临川效果。方法:实验对象90例为感染性发热及不明原因发热患者,入院后以简单分样法分为传统组(n=45)、探讨组(n=45)两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优质护理,并对比护理效果,研究起止时间为2022年8月-2023年9月。结果:护理干预后,探讨组的焦虑及抑郁评分低于传统组(P〈0.05);探讨组的护理效果优于传统组(P〈0.05);探讨组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探讨组(P〈0.05);探讨组的健康知识掌握度高于传统组(P〈0.05)。结论:对于感染性发热及不明原因发热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以优质护理的效果显著,可切实改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保证护理效果,提升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值得推广。

【关键词】感染性发热;不明原因发热;优质护理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high-quality nursing care in patients with infectious fever and unexplained fever.Methods: Ninety patients with infectious fever and unexplained fever were pided into traditional group (n=45) and exploration group (n=45) by simple sampling after admission, and were given routine nursing and high-quality nursing respectively, and compared the nursing effects, and the study started and ended from August 2022 to September 2023.Results: After the nursing intervention, the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ores of the study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traditional group (P〈0.05). The nursing effect of the discussion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traditional group (P〈0.05). 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score of the discuss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discussion group (P〈0.05). The health knowledge mastery of the discuss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traditional group (P〈0.05).Conclusion: For patients with infectious fever and fever of unknown cause, the effect of providing high-quality nursing on the basis of routine nursing is remarkable, which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anxiety and depression of patients, ensure the nursing effect, and improve the mastery of health knowledge and satisfaction with nursing work, which is worth promoting.

【keywords】infectious fever; fever of unknown origin; Quality care

发热属于一种异常的身体病理症状,在临床中是指身体温度超过37.3℃。导致发热的因素有很多,大致可分成感染性及非感染性的原因。当中,感染性发热是因为病毒、细菌和寄生虫造成的。非感染性发热包含的原因很多,如为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变态反应、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无菌性坏死组织吸收、心力衰竭或某些皮肤病、内分泌与代谢疾病等[1]。除了以上可以明确发热的原因外,还包括不明原因的发热,病因不明,但临床诊断标准明确,体温>38.3℃,发热时间持续21天,基于此,病人入院7天内的检查诊断,都不能明确病因

[2]。对于不明原因发热者,临床医生会针对其临床表现谨慎用药,还可恰当提供抗生素类药物来改善病情,此外,护理人员对此类病人的护理干预更加全面、科学,以促进病人尽早恢复身体健康。本实验将我院收治感染性发热及不明原因发热患者采用优质护理的研究结果作出以下报道。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实验对象90例为感染性发热及不明原因发热患者,入院后以简单分样法分为传统组(n=45)、探讨组(n=45)两组,研究起止时间为2022年8月-2023年9月。其中传统组男25例(55.56)、女20例(44.44),年龄18-50岁,均值(34.71±4.20)岁;病程7-8天,均值(7.40±3.11)天;探讨组男24例(53.33)、女21例(46.67),年龄20-50岁,均值(35.09±1.12)岁;病程8-9天,均值(8.07±0.93)天。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实验已通过上级部门批准认证。病人和家属知晓实验内容并签订知情同意书。

1.1.1入组标准:(1)满足不明原因发热的相关诊断标准;(2)年纪>18岁;(3)发热时间≥7天,入院后测量体温最少3次,均在37.3℃以上;(4)入院超过7天没有明确诊断;(5)临床资料完整;(6)意识清晰,生命体征稳定;(7)知晓实验内容并签订知情同意书。

1.1.2排除标准:(1)合并HIV感染;(2)处于哺乳期及妊娠期女性;(3)免疫力差;(4)已确诊存在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严重疾病;(5)有精神类疾病,或视力、听力、沟通能力异常等;(6)依从性极差,或由于个人因素无法参与实验全程。

1.2方法

1.2.1常规护理

传统组予以常规护理,完善临床各项检查,确定病人的发热因素。予以病人降温干预,按医嘱指导其服用对乙酰氨基酚片,间隔4小时测体温一次,并做好护理记录,体温无明显浮动后,每天早晚各测1次体温即可,告知病人增加饮水量,保证休息时间充足,对其发热证型进行评估总结。

1.2.2优质护理

探讨组在传统组的基础上,予以优质护理干预,具体内容:(1)基础护理。保证病房的整洁、安静,每日按时开窗通风,对室内地面、物品严格消毒,调节室温为20℃-23℃,相对湿度为20%-70%,保证病人的舒适度。告知病人多饮水,尽量卧床休息,确保体力良好,针对病人的发热症状和病情变化,严密查看其生命体征。给病人建立个体化的饮食方案,增加膳食纤维、优质蛋白及热量的摄入,注意饮食的易消化、低脂肪。嘱咐病人穿着透气的衣服以便排汗,并告知其适当补充液体,防止出现脱水情况。密切关注病人有无发热并发症,间隔4小时测1次体温并做好记录。等体温稳定之后,可调整为每日早晚各测1次,评价总结其发热热型。从而给后续相同病症的诊治提供临床依据;(2)药物护理。针对已经明确诊断的感染性发热病人,应针对实验室检查结果个体化指导用药,对不明原因发热病人,需针对其具体状况与临床表现提供治疗药物。病人体温低于38℃时,无需进行特殊降温干预,密切查看其生命体征变化。倘若长时间持续发热,可使用温水擦拭身体以降温。体温超过39℃后,需第一时间通知医生,协助医生进行药物降温处理。责任护士应严密观察不明原因发热病人用药之后的反应,密切关注病人各项检查指标的变化状况,和病人及时交谈,倘若发现异常,需马上通知医生,并合理调整药物的类型、用法及用量,监督病人严格按医嘱用药;(3)心理干预。发热病人的自身舒适感比较差,倘若未明确发病因素,并且检查项目很多,就会出现比较严重的烦躁、焦虑情绪。特别是不明原因发热的病人,更要求责任护士增强和病人的交流沟通,时刻保持微笑服务,和病人交谈时要保证耐心、和蔼。护士应详细给病人介绍医生当前采用的检查和治疗方式,从而提高其对临床检查和治疗的依从性及配合度。病人住院治疗期间,责任护士应予以病人充分的支持和鼓励,介绍以往我院成功治愈的案例,帮助其树立康复信心。

1.3指标观察

1.3.1观察记录两组的退热时间及感染控制时间,组间对比分析。

1.3.2以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两组的心理状况进行评估,分值越高,表示焦虑及抑郁情绪越严重。

1.3.3通过我院自拟的护理调查问卷评估,内容为操作水平、舒适程度、服务态度及环境设置,每项分值范围均为0-100分,评分越高,代表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越高。

1.3.4采用本院自制调查问卷,评估两组对发热知识的掌握情况,包括发热原因、临床表现、降温措施、饮食要求,统计健康知识知晓率,组间对比分析。

1.4统计学分析

SPSS21.0版本软件处理数据,变量资料以“t”计算,定性数据用x2核实,分别以(±s)与(%)表示,P<0.05为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效果对比

探讨组较传统组的退热时间及感染控制时间均更短,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两组护理效果对比(n,±s)

组别

例数

退热时间(d)

感染控制时间(d)

探讨组

45

3.45±0.25

5.11±1.20

传统组

45

4.73±0.64

7.15±2.20

t

-

12.497

5.461

P

-

0.000

0.000

2.2两组干预前后心理状态对比

护理干预后,探讨组较传统组的SAS及SDS评分更低,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两组干预前后心理状态对比(n,±s)

组别

例数

SAS评分

SDS评分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探讨组

45

65.13±6.65

39.04±3.76

69.47±5.36

41.47±3.91

传统组

45

64.32±6.23

46.36±6.04

69.69±5.62

52.13±4.85

t

-

0.596

6.902

0.190

10.778

P

-

0.553

0.000

0.850

0.000

2.3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

探讨组较传统组的护理满意度更高,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n,±s)

组别

例数

操作水平

舒适程度

服务态度

环境设置

探讨组

45

80.93±3.67

80.25±3.49

90.47±5.54

93.37±4.69

传统组

45

60.40±2.46

69.86±3.25

70.03±4.34

73.84±5.55

t

-

31.171

14.615

19.483

18.030

P

-

0.000

0.000

0.000

0.000

2.4两组健康知识知晓率对比

探讨组较传统组的健康知识知晓率更高,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4:

表4两组健康知识知晓率对比(n,%

组别

例数

发热原因

发热表现

降温措施

饮食要求

探讨组

45

45(100.00)

45(100.00)

42(93.33)

42(93.33)

传统组

45

36(80.00)

39(86.67)

36(80.00)

35(77.78)

x2

-

10.000

6.429

4.406

5.414

P

-

0.002

0.011

0.036

0.020

3讨论

大部分不明原因发热病人的病程时间都比较长,进入医院就诊之后提供常规检查诊断和治疗方式,从而确定发热的根本因素。临床治疗疾病的期间,通常发生盲目性使用抗生素、退热药等状况,导致在一定程度浪费了有限的医疗资源,并且影响了对病人发热因素的诊断。因为病程时间长、不确定性原因多、临床表现繁杂等诸多因素的干扰,病人通常会产生各种程度的烦躁、焦虑情绪。临床除了及时明确发热原因,还应强化对病人的优质护理干预,以有效改善病人的心理性和生理性的双重问题。在予以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优质护理措施的开展,也可以促进病人尽早恢复健康。开展护理工作的时候,责任护士应掌握常见的发热病因,且熟练掌握各种热症的护理方式,持续加强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护理技能。针对感染性发热病人而言,临床中采用优质护理干预的效果比较理想,是基于“以患者为中心”理念的高效护理措施,在本次实验中运用的护理方式,也最大程度体现了此护理模式的指导思想[3],此外,还也参考了其他临床一致肯定的护理方式,包括循证护理、人性化护理等,责任护士应充分尊重病人的意愿,关注其住院治疗过程中的内心感受,尽可能增加和病人的交流频次,使其身心始终处于最放松的状态,并且在用药方面的指导,应保证高度的科学及严谨。

本次实验结果提示,护理干预后,探讨组的焦虑(39.04±3.76)及抑郁(41.47±3.91)评分低于传统组(P〈0.05);探讨组的退热时间(3.45±0.25)及感染控制时间(5.11±1.20)短于传统组(P〈0.05);探讨组的护理满意度评分[(操作水平(80.93±3.67)分、舒适程度(80.25±3.49)分、服务态度(90.47±5.54)分及环境设置(93.37±4.69)分)]均高于探讨组(P〈0.05);探讨组的健康知识掌握度[(发热原因(100.00.45/45)、发热表现(100.00.45/45)、降温措施(93.33,42/45)及饮食要求(93.33,42/45)]高于传统组(P〈0.05)。研究人员针对感染性发热病人实施心理干预、药物指导等优质护理服务,其对护理人员的操作水平(80.84+3.54)分、舒适程度(90.12+3.44)分、服务态度(90.25+5.37)分及环境设置(90.22+4.61)分等方面,护理满意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本次实验结果和临床相关研究[4]结论基本一致。由此可知,给不明原因发热病人在基于内酰胺类药物对症治疗的同时,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所获得的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病人对护理工作的认可度更高。针对不明原因发热病人而言,不但需提供优质护理服务,还应密切关注其生命体征和心理状态的变化情况,严密监测其病情进展,对其临床表现的变化进行总结,给后续护理工作提供可靠经验[5]

总而言之,在使用内酰胺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优质护理措施对感染性发热和不明原因发热病人进行干预,可以有效改善病人的发热症状,促进其早日恢复健康,提升其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提高对发热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缓解焦虑及抑郁情绪,从而给后续感染性发热及不明原因发热病人的护理服务提供有效、科学的临床经验。

参考文献

[1]俞雪菲,娄爱青,陈春,陈怡.五级分诊联合可视化健康教育对提高儿科发热门诊预检效率和家长满意度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23,29(17):155-157.

[2]李甲,孙天贺,张洪旭.循证护理对不明原因发热老年患者心理状态及依从性的影响[J].数理医药学杂志,2023,36(6):458-463.

[3]曲士翠.不间断提升护理水平对门诊预检分诊准确率与满意度的干预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22,20(23):21-24.

[4]许月.94例感染性发热及不明原因发热患者的早期针对性护理措施[J].中外医疗,2022,41(15):110-114.

[5]王云,郝蔷.门诊发热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21,32(8):1247-1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