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分析及饲料质量检测技术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19
/ 2

饲料分析及饲料质量检测技术探析

刘丽芳

410481198706072042

摘要:饲料质量分析检测主要是对饲料属性、品质进行分析,近年来饲料生产行业发展迅速,不少新技术、新工艺、新原料被应用其中,给饲料质量分析及检测带来一定难度。为提高质量检测效果,需要对相关技术经验进行总结。

关键词:饲料分析;质量检测;化学检测

引言

饲料质量与农产品生产质量息息相关,通过前期质量分析检测可间接提升农业食品安全。本文探讨饲料分析及饲料质量检测技术,介绍常见饲料质量检测方法,前瞻技术发展趋势,供相关人员借鉴参考。

1.化学检测技术

化学检测结果可靠性较高,通过各种仪器的配合,对饲料的化学特性进行分析,该方法在实际检测中应用相对普遍。常见的化学检测技术包括光谱分析、质谱分析和色谱分析3种。

1.1光谱分析检测

光谱分析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科学研究和工业领域的测试技术,它能够帮助我们了解饲料样本中金属元素的构成和存在形式。金属元素在饲料中的含量和存在形态对动物的健康和生长发育起着重要作用,因此精确地分析金属元素的组成成为饲料质量控制和安全性评估的重要一环。

在光谱分析中,常用的方法包括原子吸收光谱、原子发射光谱和荧光光谱等。原子吸收光谱通过测量金属元素吸收特定波长的光线来确定其存在的浓度,具有高灵敏度和选择性。原子发射光谱则通过测量金属元素的发射光线来分析其存在形态,可用于检测金属元素的离子状态和化合物形式。而荧光光谱则能够提供更多有关金属元素的信息,包括能级跃迁和激发态等。

1.2质谱分析检测

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和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不断提高,饲料质量和安全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质谱分析技术作为一种高效、准确的分析方法,在饲料检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质谱分析检测主要是为了确认饲料样本中存在的未知物质。通过对质谱库中已知物质的对比,可以对这些未知物质进行定性分析,从而了解其成分和性质。这对于饲料生产商来说至关重要,因为饲料中的未知物质可能会对动物的生长和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为了提高饲料检测的准确性和全面性,常常会将质谱分析技术与其他化学检测技术结合使用。其中,质谱与液相色谱技术的联用更是一种常见的组合。通过将质谱分析仪与液相色谱仪连接在一起,可以实现对饲料样本的定性和定量分析。这种联用技术在瘦肉精检测项目中得到广泛应用,可以同时确定饲料样本中是否含有禁用的瘦肉精以及其浓度,以保障动物食品的安全性。

质谱联用技术的发展给饲料质量检测带来了更精确、可靠的检测方法。通过不断改进和优化仪器设备的性能,提高分析的灵敏度和分辨率,可以更准确地鉴定饲料样本中的未知物质。同时,质谱联用技术的应用也为饲料生产商提供了更全面的质量控制手段。通过对饲料样本中的微量成分进行分析,可以检测出可能存在的潜在危害物质,确保饲料产品的安全性和合格性。

1.3色谱分析检测

色谱分析检测将性质、形态、结构不同的物质通过互不相溶的两相分离,以确定样本中的物质组成。常用的色谱分析工具为气相色谱仪和液相色谱仪。其中,气相色谱仪主要应用检测农药残留,但目前饲料中添加油脂的现象不断增多,给质量检测方法的应用带来一定困难,油脂的定性及质量分析也成为饲料质量分析检测的一个重点。由于气相色谱法能便捷、准确的确定油脂中成分,应用范围逐渐扩大。而液相色谱法的优势在于灵敏度更高、检测时间短,一般较大型的饲料检测分析项目会优先选择液相色谱法。

2.生物检测技术

相较于化学检测,生物检测技术更加安全,常用的检测方法包括免疫学检测、微生物检测和DNA检测。

2.1免疫学检测

免疫学检测的原理为特异性抗体抗原反应,目前市面上已有多种试剂盒类型。该技术结合特异性抗体-抗原反应和可逆性结合反应两种反应原理,综合性高、选择性强,且检测灵敏度优良、过程简便,可同时检测较大的样本容量。免疫学检测依托专业仪器进行,检测成本相对低廉,饲料中违禁添加成分检测大多采用该技术。目前该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为酶联免疫检测,使用专门的免疫药盒,可在较短的时间内能完成饲料样本中霉菌毒素污染情况的认定,为饲料中保鲜及防霉添加量的合理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2.2微生物检测

微生物检测即检测饲料中微生物的含量、种类。当饲料中微生物含量达到一定程度后,可能给饲养动物的健康带来负面影响,成为某些动物病的诱发原因。同时会提高饲料变质的概率,导致饲料营养效果降低。除之前的平板培养检测外,基因探针试剂盒的应用也逐渐普及。

2.3DNA检测

DNA检测主要是核酸探针杂交、指纹分析和PCR特异性扩张检测。以上方法的检测原理大致相同,即通过对饲料内物质具有的特异性核算序列进行处理,然后提取并检测,判断其具体成分。相比较而言,PCR特异性扩张检测的检测周期短、特异性功能较优,且实验操作便捷,因此其应用范围也最广。如荧光PCR检测技术,在原本检测技术的基础上能达到更高的灵敏度和可靠性。

3.显微镜检测

显微镜检测也可对饲料进行定性和定量检测。在定性检测中,将饲料样本在显微镜下放大10~40倍,观察其形态特点,或使用复式显微镜将样本放大到40-500倍,观察样本中物质的细胞形态,以确定样本是否符合质量标准网。在定量检测中主要是对验证饲料主要材料、添加剂、污染物的比例进行分析。显微镜检测常与化学检测试验、点滴试验等技术联合使用,已成为饲料质量分析检测必不可少的工具。如在饲料采购阶段,使用显微镜及可观察到采购样本是否存在霉变、受潮、污染、存在害虫及杂质等问题,进而对饲料产品进行筛选,从源头上防止劣质饲料投人到农业养殖活动中。

4.饲料分析及饲料质量检测技术前瞻

为了提高我国饲料样本处理的水平,需要在自动化、处理效率和污染控制等方面加强改进。目前,固相萃取技术、超临界萃取技术和微波提取技术正在成为检测技术的研究重点。这些技术具有国际领先水平,在提高检测效率和减少污染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

固相萃取技术是指使用吸附剂将目标物质从样品中提取出来。这种技术可以快速、高效地提取出目标物质,同时还能够较好地控制样品中的杂质。超临界萃取技术则是通过利用超临界流体的特性,将目标物质从样品中提取出来。这种技术具有提取效率高、选择性好的特点,可以有效地提高检测的准确性。

微波提取技术是一种利用微波辐射加热样品,从而促使目标物质快速溶解并易于提取的方法。这种技术具有快速、高效的优势,可以大大提高样品的处理速度。此外,还有一些新兴的检测技术,如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纳米材料检测技术等,也是目前研究的热点。

除了技术方面的改进,研究更快速、更灵敏、适用范围更广的仪器设备也是未来的重点。当前的仪器设备在提高检测速度、灵敏度和准确性方面还有进一步的发展空间。例如,如果能够开发出更高效的检测仪器,就可以大大提高样品的分析速度,同时也能够检测到更低浓度的目标物质。此外,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仪器设备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因此,在仪器设备的研发过程中,还要考虑到适用范围更广的需求。例如,开发一种可以同时检测多种目标物质的仪器,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常用饲料分析及质量检测技术进行总结,在实际工作中需结合待检测样本特点,适当选择检测方法。严格控制饲料产品质量关,以保证农业养殖活动的安全性,提高我国食品安全水平。

参考文献:

[1]吴昊,宋亚伟.饲料分析及饲料质量检测技术探析[J].中国畜禽种业,2020,16(2):60-60.

[2]张燕,王园,杜涓,刘娜,齐景伟,安晓萍.饲料质量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J].中国饲料,2023(19):108-112.

[3]纳嵘,尹慧,胡波.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饲料快速检测领域中的应用[J].饲料博览,2022(2):44-4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