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质量与内部控制缺陷之间的关系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11
/ 2

审计质量与内部控制缺陷之间的关系研究

李宏伟

伊通满族自治县审计局 吉林省四平市 130700

摘要:本文研究了审计质量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缺陷之间的关系,分析了内部控制缺陷对审计质量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内部控制缺陷可能造成内部监督人员的混乱、责任模糊和制度不完善,不能及时发现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加大了财务风险隐患。同时,审计质量的好坏也反映了审计机关内部控制的健全与否。因此,提升审计质量也需要加强审计机关内部控制建设,减少内部控制缺陷的存在。

关键词:审计质量;内部控制缺陷;影响因素

引言

审计质量与内部控制缺陷之间的关系是当前审计研究的热点之一。而内部控制缺陷是导致审计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研究审计质量与内部控制缺陷之间的因果关系,分析影响审计质量和内部控制缺陷的因素,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具有重要意义。

一、内控制度缺失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影响

内控制度缺失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方面:首先,可能导致财务报表存在虚假记账、舞弊行为等问题,影响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公允性;其次,缺乏内控制度会增加行政事业单位的运营风险,因为可能无法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从而导致损失或危机;最后,内控制度缺失也会影响行政事业单位的社会形象,因为它增加了舞弊、贪腐等问题的风险,一旦出现此类问题,都会严重损害行政事业单位的社会形象和公信力。

二、审计质量与内部控制缺陷之间的因果关系研究

2.1审计质量与内部控制缺陷的相关性分析

针对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从国家审计角度考虑,审计质量与内部控制缺陷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因果关系。行政事业单位的内控制度是审计工作的重要基础。如果内控制度存在缺陷,就会导致审计工作难以开展,影响审计质量。例如,内控制度不完善、不健全,就会导致审计人员难以获取真实、准确的数据和信息,从而影响审计结论的准确性。如果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较差,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审计人员,审计质量不高,进而导致审计工作存在风险和隐患。

例如,审计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就会导致审计报告缺乏可信度和可靠性,进而影响内控制度的有效性。

2.2 内部控制缺陷对审计质量的影响机制研究

内部控制缺陷对审计质量的影响机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1. 财务信息失真:内部控制缺陷可能导致财务信息的失真,例如,财务报表中存在错误或舞弊行为。这些失真的财务信息可能误导审计结论对国家财政状况的评估,从而影响审计质量。2. 财政资金滥用:内部控制缺陷可能导致国家财政资金的滥用或浪费。如果审计人员未能发现这些问题,就可能无法准确出具审计报告,从而影响审计质量。3. 审计证据不足:内部控制缺陷可能导致审计人员无法获取足够的、可靠的审计证据来支持其审计结论。这可能使审计报告缺失相关性和可靠性的证据支撑,从而影响审计质量。4. 审计程序不足:内部控制缺陷可能导致审计人员无法执行足够的审计程序来发现潜在的问题。例如,如果内部控制缺陷导致某些交易或账户无法被充分监督和记录,审计人员就可能无法发现其中的错误或舞弊行为,从而影响审计质量。

三、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缺陷对审计质量的影响

3.1 内部控制缺陷对财务报表的影响

内部控制缺陷对财务报表的影响是显著的,因为它们可能导致财务报表中的错误或舞弊行为得不到发现和纠正。这不仅会影响财务报表的准确性,还会影响审计人员对财务报表的评估。财务信息失真:由于内部控制缺陷,财务报表中的信息可能不准确、不完整或存在误导性。这些问题可能导致审计人员对国家财政状况的评估出现偏差,从而影响审计质量。财政资金滥用:由于内部控制缺陷,国家财政资金可能被滥用或浪费。如果审计人员未能发现这些问题,就可能无法准确评估国家财政的健康程度,从而影响审计质量。

3.2 内部控制缺陷对法律风险的影响

由于内部控制缺陷,可能会导致行政事业单位面临法律风险。如果内部控制系统存在缺陷,会导致行政事业单位的违法行为得不到及时发现和纠正,从而面临法律责任。例如,如果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系统存在缺陷,会导致其未能遵守法律法规或合同约定,从而面临法律诉讼或赔偿风险。这些问题可能会对审计质量产生影响,因为审计人员需要评估行政事业单位的法律风险,并采取相应的审计程序来应对这些风险。如果行政事业单位存在内部控制缺陷,可能会导致其声誉受损,从而影响其社会形象和公信力。

3.3内控制度缺失对审计机关本身的影响

对于审计机关本身,内控制度缺失同样会带来一系列的影响:它会增加审计风险,使得审计机关在发现问题、获取审计证据和形成准确判断方面的难度增大;同时,由于无法进行有效审计,可能会降低审计质量,影响审计效果;此外,如果因为内控制度缺失导致未能发现被审计单位的问题,也会对审计机关的形象造成负面影响;最后,内控制度缺失可能会导致后续审计成本的增加,因为它增加了复审和追责的必要性。

四、提升审计质量与解决内部控制缺陷的对策

4.1 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的角色与责任

加强审计计划和审计方案的制定:在审计计划和审计方案的制定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被审计单位的情况和特点,制定针对性、操作性强的审计方案,明确审计目标、审计内容、审计方法和时间节点等,确保审计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注重审计方法和技术的运用:在审计过程中,要采用先进的审计方法和技术,如数据挖掘、趋势分析、风险评估等,提高审计效率和准确性。同时,要注重对被审计单位业务流程的梳理和分析,发现内部控制缺陷和不足。强化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审计机关同样应该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明确各岗位的职责和权限,规范业务流程,确保各项业务活动符合法律法规和内部规定。

4.2 加强行政事业单位治理和内部控制建设

加强行政事业单位治理和内部控制建设是行政事业单位提高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的重要措施。从国家审计角度出发,提出加强行政事业单位治理和内部控制建设的几点建议:完善治理结构:行政事业单位应该建立完善的治理结构,明确决策、执行、监督等各层级的职责和权限,确保权力得到有效制衡。同时,要建立健全的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规范权力运作和决策程序。强化内部控制制度建设:行政事业单位应该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完善内部控制体系,确保各项业务活动符合法律法规和内部规定。同时,要注重内部控制制度的更新和完善,及时发现和纠正内部控制缺陷和不足。加强风险管理和防范:行政事业单位应该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和防范机制,及时识别、评估和防范各类风险,确保各项业务活动的稳定运行。同时加强对重要岗位和关键环节的风险管理和防范,建立健全的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

结束语

提升审计质量和解决内部控制缺陷需要多方共同努力。行政事业单位应加强治理和内部控制建设,审计人员应提高素质和经验,审计监管和制度改革也是不可或缺的。只有通过综合的措施,才能有效提升审计质量,解决内部控制缺陷,为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