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蒌承气汤联合针刺治疗痰热腑实型中风临床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08
/ 2

星蒌承气汤联合针刺治疗痰热腑实型中风临床观察

于年雁

鸡西市中医医院 康复科158100

【摘要】目的:分析痰热腑实型中风患者采取星蒌承气汤联合针刺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22年1月-2023年10月时间中接收的60例痰热腑实型中风患者为试验对象,并按照数表法分成两组,分别是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取西医治疗,研究组采取星蒌承气汤联合针刺治疗,观察疗效。结果:研究组各项中医症候积分治疗后均低于对照组,且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星蒌承气汤联合针刺治疗方法应用在痰热腑实型中风患者患者治疗中可以取得显著效果,可改善症状,减轻机体炎症反应。

【关键词】痰热腑实型中风;星蒌承气汤;针刺;临床疗效

中风作为当前比较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在病情持续发展下,患者会出现下肢偏瘫和吞咽困难等症状,直接降低生活质量。以往临床大多采取西医西药治疗,但是整体疗效不理想,因此临床逐渐采取中医方式进行治疗,中医具有自身独特治疗特点,在中医学理论中表示,中风疾病发生在脑,和心、肝、脾、肾均有着一定关系,认为脏腑阴阳失调、气血亏虚等是主要病机,再加上其他因素影响,导致痰热内蕴与气血逆乱引发疾病,所以中风类型中较为常见类型是痰热腑实型,采取星蒌承气汤联合针刺方法治疗可以发挥出较高功效,快速减轻患者症状。基于此,下文以医院接收的痰热腑实型中风患者为对象,分析星蒌承气汤联合针刺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基础资料

研究随机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0月医院收治60例痰热腑实型中风患者为探讨对象,全部患者入院后在数表法下完成分组,主要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42-65岁,平均年龄(58.72±1.33)岁,病程时间在5-35h,平均病程(19.54±2.55)h;研究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43-66岁,平均年龄(58.66±1.48)岁,病程时间在6-40h,平均病程(19.67±2.44)h;上述资料比较P>0.05。

1.2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抗血小板、抗凝降纤,脱水将颅压、调节血压、血脂,神经营养等常规治疗。

研究组加入中药星蒌承气汤联合针刺治疗,星蒌承气汤具体汤方有:胆南星、瓜蒌各15g,竹茹、当归、桃仁各10g,赤芍、大黄各12g,黄连5g,甘草6g,所有药物加水煎煮,取300ml汤汁,早晚服用。在星蒌承气汤服用疗程中,配合针刺治疗,选择患者三阴交、委中、天枢、水沟、内关、合谷等穴位,通过提插捻转手法,平补平泻,具体针刺强度按照患者耐受度决定,每天针灸1次,每次大约30分钟。

1.3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症状经治疗后改善情况,主要通过积分法方式评估,0-3分,每个分数对应症状程度,0分对应无症状,1分对应轻度,2分对应中度,3分对应重度,记录各个症状积分。

采集患者静脉血,借助ELISA法测量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D二聚体(D-D)。

1.4统计学分析

SPSS23.0处理分析,X2、t检验,并用(n/%)(±s)表示,P<0.05,则数据有差异。

2 结果

2.1患者症状积分比较

    经治疗后研究组中医症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

1对比两组患者中医症候积分±s)

组别

n(例)

腹胀便秘

口黏痰多

半身不遂

胸胁满闷

对照组

30

2.04±0.36

2.08±0.24

1.96±0.22

1.89±0.31

研究组

30

1.04±0.31

1.14±0.33

1.24±0.25

1.31±0.25

t

11.5291

12.6177

11.8421

7.9770

P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2.2血清炎症指标比较

治疗后相比治疗前,研究组IL-8、TNF-α、D-D水平降低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

2比较两组患者IL-8、TNF-α、D-D±s)

组别

IL-8(μg/L)

TNF-α(μg/mL)

D-D(mg/L)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对照组

33.54±5.58

28.74±4.21

1.63±0.33

1.28±0.24

4.29±1.26

1.82±0.42

研究组

33.63±5.47

18.69±3.97

1.61±0.28

1.14±0.12

4.38±1.25

1.63±0.31

t

0.0631

9.5127

0.2531

2.8577

0.2777

3.0428

P

0.9499

0.0000

0.8011

0.0059

0.7822

0.0035

3 讨论

中风是当前临床常见病,西医治疗主要以抗凝、抑制血栓形成为主要目的,尽可能帮助侧支循环恢复和建立,改善脑组织损伤,但是如果只是采用西药治疗,疗效上存在一定局限性,所以需要探讨更加有效治疗方法。

从中医学角度上分析,中医普遍认为中风基础病机是风,且在谈痰夹瘀上扰清窍后,造成阴阳失调与气血逆乱,最终引发疾病,所以在治疗方法上,采取中医针刺可以发挥出一定作用,给予患者针刺后可以具有行气活血、舒筋络活与阴阳协调的作用,并根据具体穴位进行刺激,给予腧穴针刺后,可以对脑皮质运动中枢及西宁有效刺激,有助于病灶血液供应得到改善,加快神经功能恢复;给予内关、三阴交等穴位针刺,可以起到醒脑开窍的作用,改善脑部血液循环;诸多穴位针刺,可以实现疾病的有效治疗。在此基础上,加以星萎承气汤内服治疗,汤方中胆南星、瓜蒌具有清热涤痰与润燥滑肠的作用,大黄具有倾泄火邪与疏通经络的作用,赤芍具有凉血化瘀作用,当归、桃仁具有活血化瘀与润肠通便作用,甘草可以调和诸多药性,诸多药物配伍可以起到通腑泄热与化痰祛瘀的治疗效果,帮助患者症状快速改善。

综上,星蒌承气汤联合针刺治疗方法应用在痰热腑实型中风疗效确切,可改善症状,降低机体炎症反应。

参考文献:

[1]霍野. 星蒌承气汤联合针刺治疗痰热腑实型中风临床观察 [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3, 21 (06): 114-117.

[2]吴刚,易鹭宜,李晶等. 针刺结合放血疗法治疗痰热腑实型中风后吞咽障碍的效果观察 [J]. 中国医学创新, 2022, 19 (36): 87-91.

[3]贺阿利,刘国强,王晓霞. 针刺结合个体化桥式运动治疗中风后痰热腑实型便秘临床研究 [J]. 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2, 45 (03): 79-83.

[4]罗媛媛. 星蒌承气汤联合眼针治疗痰热腑实型中风的疗效观察 [J]. 当代医学, 2020, 26 (09): 4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