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04
/ 2

优秀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戴俊

吉林省辽源市第五高级中学校 吉林 辽源 136200

摘要:在当前新课标背景下,为了不断提高学生的文化自觉性以及民族自豪感,有效增强整个民族的文化力量与文化自信,教师应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地融入到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高中语文教师在为学生讲授语文知识的过程中,需要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其中,以不断增强学生的文化学习水平,进而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文化自信心,充分发挥出学科育人的价值。基于此,本文就从不同角度出发,深入阐述了优秀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的策略,以期能达到提高学生文化素养与文化自信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高中语文;策略

引言

我国在五千年的历史发展长河中所传承下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它能充分展示出我国多民族特色和社会文明状况。同时,优秀传统文化也能够有效凸显出我国的强大力量,它对国家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高中阶段的语文学科作为最主要的人文科目之一,承担着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但是,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语文教学并非易事。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应充分意识到将传统文化融入教学的重要性,并积极采取科学有效的多元化教学策略,确保全面继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一、丰富史料内容,激发学习热情

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想要渗透优秀传统文化可以通过不断丰富史料内容的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传统文化作为一种历史发展的积淀,其中蕴含着非常丰富的史料资源,教师通过在教学中引入这些史料资源,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直观、具体的历史材料,促进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感知传统文化的内涵。这样不仅能够增加学生在学习中的趣味性,还能够让学生在探究历史史实的过程中逐渐形成批判性思维与分析探究能力[1]

比如,在教学《烛之武退秦师》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的历史文献和研究成果,了解《左传》的相关常识以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等。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分析烛之武的行为背后所蕴含的儒家思想和忠诚精神,引导学生思考烛之武的选择对于个人和社会的意义。如此一来,教师通过不断融入丰富的史料内容,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体验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从而有效激发起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以及热情。

二、深入挖掘教材,释放文化魅力

深入挖掘教材,释放传统文化的魅力,这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元素,但往往会被学生所忽视,因此,教师通过深入挖掘教材内容,可以帮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和认知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教师能够通过课堂讲解、小组讨论和针对性辅导等方式,引导学生透彻解读古代文学作品中蕴含的哲理思想、道德观念等,使学生能够从中汲取智慧,不断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比如,在教学《拿来主义》的时候,这是鲁迅在革命时期发表的一篇文章,通过讽刺的手法揭示了拿来主义的弊端以及对于创新的阻碍。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深入分析文章中鲁迅对于拿来主义的批判以及对于自由创新的主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积极探究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原创精神和创新思维,对比分析拿来主义对于文化创造力的影响。在课堂上教师通过深入挖掘教材,可以帮助学生逐渐领悟传统文化中崇尚原创和创新的价值观,并将其真正地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好奇心,使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价值产生更加深层次的认识和体验。

三、营造良好氛围,培养文化思维

新课标中提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辅助学习。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创新形式,为学生创设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不断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进而将传统文化有效融入到课堂活动中。教师可以组织课外阅读、参与文化讲座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文化比较和文化解读,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思维以及审美能力,实现学生文化素养的不断发展。

比如,在教学《林黛玉进贾府》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在课堂开始时,教师可以使用视频技术,为学生展示与小说相关的影视片段,如《红楼梦》电视剧中林黛玉的经典场景。这样的视频展示可以帮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林黛玉的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充分增加学生对小说情节和角色的透彻理解。

同时,教师可以利用虚拟实境技术,带领学生通过虚拟现实设备进入到一个模拟的贾府环境中,学生可以在虚拟环境中与林黛玉进行互动,观察她的言行举止,并与其他角色进行对话。这样的模拟体验可以不断增强学生对小说背景和角色关系的理解程度。

此外,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创建专门的在线讨论平台或使用在线教育平台中的讨论板块,引导学生在课后对文章内容进行讨论和交流。学生可以就林黛玉进贾府的原因、她与其他人物的关系以及她在贾府中的遭遇等为话题展开互动讨论,互相分享自己的观点。这样的讨论平台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有效促进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还能充分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文化思维

[2]

另外,教师也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在教学过程中展示与林黛玉相关的图片、音频和视频片段,从多角度去呈现林黛玉的形象、分析她所处的环境以及她与其他人物之间的互动,进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小说的情节和主题。教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借助信息技术为学生营造出的具有参与性和互动性的氛围,可以充分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进而有效培养学生的文化思维能力。

四、组织实践活动,培养文化精神

为了培养学生的文化精神,高中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组织各种实践活动有效融入传统文化内容。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教室,通过参观博物馆、古迹等文化遗址,引导学生亲身感受传统文化的历史底蕴以及艺术魅力。同时,教师也可以组织文化体验活动,如书法、剪纸、传统音乐等,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亲自体验等方式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深刻魅力。这样的实践活动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还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以及体验到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

比如,在教学《廉颇蔺相如列传》的时候,教师就可以通过开展角色扮演实践活动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体验文章内容。教师能够将班级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鼓励学生分别扮演《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不同角色,如廉颇、蔺相如等,以充分体验人物的思想、情感和行动。在正式开始角色扮演之前,教师可以为学生们提供一些相关的背景资料,引导学生通过研读剧本,进一步加深对角色的性格特点、历史背景和人物关系的了解程度。

在进行角色扮演活动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扮演角色并进行真实演绎,通过模仿角色的语言、举止和表情,深入体会人物在历史情境中的抉择。在活动结束后,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活动反思和互动讨论,引导学生思考角色扮演过程中的感悟,分享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程度。

结束语:

总而言之,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能够充分展示民族精神力量的文化内容。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将课本内容与传统文化教学理念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展开深入学习。同时,教师还应积极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并不断探索融合化的教学理念,以有效促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从而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语文文化素养和文化自信。

参考文献:

[1]陈刚. 浅谈优秀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J]. 学周刊, 2023, (34): 115-117.

[2]罗璐. 探究高中语文教学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 [J]. 中学课程辅导, 2023, (30): 114-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