淤泥质地基处理方法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26
/ 2

淤泥质地基处理方法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分析

李润春

身份证号码:360732198905096113

摘要在岩土工程的施工建设中,经常会面临淤泥质地基,此类型的地基会对工程整体结构稳定性产生严重的影响,而且施工困难也是非常大的,但通过应用合理有效的处理方法可提升淤泥地基稳定性,由此为之后的工程施工建设作业稳定安全开展奠定基础。结合这些情况,本文重点对淤泥地基处理方法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探究,望可以为岩土工程施工建设效率和质量的不断提升提供相应的参考。

关键词:淤泥质软土地基;特点;软土地基处理方法;应用

引言

在建筑工程当中,地基处理是不可缺少的一项内容。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建筑工程无论是在数量和结构方面,还是在规模方面均都有了较大的发展,因此对于地基处理要求更为严格。实际上地基处理目的就是改变和优化地基结构性质,以提升其结构强度和承载力,基于此保证后续工程建设项目可以有序开展,同时保障地基稳定性,有效避免基础沉降和位移情况的出现,最终使工程质量得到有效提高。在岩土工程中的地基处理操作中,淤泥质地基是复杂性较高的一类地基,对于这类地基的处理需要技术人员进入现场进行具体调研,同时结合实际提出有效合理的技术处理方案。

1.淤泥质地基性质特点

1)淤泥质软土。淤泥质软土指的是淤泥和淤泥质土,除淤泥以外,通常还存在冲填土或杂填土,因为软土地质含水量较高,并且支撑力严重不足,再加上分布范围广,所以在多数施工中,不能避免会遇到淤泥质软土地基,而此类地基对于建筑工程地基建设则有较高要求。因为淤泥质软土内含水量较大,使内部结构变得非常松散,软土内孔隙与其他类土大,土质颗粒间结合度与紧密度都较低,支撑力差。在施工中,如承载力超出范围,必定会导致形成沉降问题。

2)含水量大。淤泥质地基环境通常都靠近河流或湖泊等地域,对于这类地区实施施工中,因地基内含水量较大,尤其是在降雨量大的一些地区,在大量水分渗入土层以后,便会造成地基地层内含水量增大[1]

3)渗水性差。在岩土工程施工中,如面临淤泥质土层,因此类地基渗水性差,会对地基固化效果产生较大影响。特别是在相应压力下,将会造成软土地基固结速度变慢,再加上淤泥质土基强度低,内部含有大量有机物,所以,较易产生气泡,降低软土地基渗水性。

4)压缩性不足。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发现,淤泥质地基含水率与压缩数值通常都是成正比的,如含水率高,那么压缩系数便会随之增大,系数大压缩性也会越高。在沿海地区或河流附近的土层当中,较易存在固结效果不好的土质,如此极易造成地面沉降问题。

5)抗剪强度差。因受排水固结因素的影响,导致淤泥质地基抗剪力强度较差。再因抗剪强度所承受的荷载,所以,在保证土层内摩擦角的前提下,需不断提高淤泥质地基抗剪强度和黏合度。

2.岩土工程中淤泥质地基处理方法的应用

2.1换土法

淤泥质地基因为复杂度高,所以,常受地形因素影响,一般都会采用换土法。然而在淤泥地形当中,通常会存在杂填土、暗沟等。针对浅层施工而言,需充分了解地质详情,在施工中,需结合已配置好的石灰土和水泥等材料来完成相应处理。除此之外,在换土作业中还涉及到了沉井作业,因此必须要保证多层次岩土工程的整体稳定性[2]

2.2排水固结和灌浆法

在淤泥质地基处理中,应将多余水分排除掉同时实施加压操作。排水固结法恰好可以发挥此功效,对淤泥质地基结构的优化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排水固结法可分两部分来完成,分别是排水系统和加压系统,其中排水系统是将排水体设在岩土地基当中,之后充分利用地基透水性,由此实现排水的目的,通常在工程施工中,需要技术人员做好水体差异化分析,之后科学设计排水模式,在此当中砂井排水和塑料排水具的应用性都是非常好的[3]

灌浆法是利用相应的气压或是液压,根据淤泥性质,制作水泥浆,之后向地基缝隙内注入水泥浆,通过这样来提高地基稳定性。灌浆法具有加固效果好的优势,在灌浆法中常使用的浆液主要有水泥浆和粘土水泥浆两种。

2.3加筋法

加筋法就是在土层内埋入拉筋或受力杆件等,以此提高地基承载力,达到护坡、降低沉降的目的。在此当中,土木聚合物因为本身重量轻、连接性强、耐腐性、抗拉性强等优点,较适合的软土地基中使用,再因土木聚合物具有排水和加固的和用,所以,可以提升岩土弹性,防止发生沉降问题,明显提升地基稳定性。除此之外,此技术还可在地基中发挥加强层效用,这样可有效避免出现地基翻浆下沉问题。

2.4桩基处理法

针对一些中小型岩土地基工程而言,如遇到的淤泥层较厚,不可全面处理时,便可采用打桩法来对淤泥质地基实施加固。在淤泥质土厚度较大时,因实施深入处理会非常困难,所以,便可采用打桩法来实施处理,打桩处理法种类较多,通常包含以下几类:①如淤泥土层厚度不超过5米时,可借助砂桩或石灰桩来对软土地基实施加固处理,此法是通过吸水和排水方式来对淤泥实施挤压,使软土结构越来越紧密,将其孔隙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以达到施工要求。②在淤泥层厚度在5到7米时,可通过预制桩来实施加固处理,预制桩主要是由钢筋混凝土制成,此类桩的承载力较大,并且具备成本低、质量佳、制作周期短的特点,可以有效控制水闸压力水平荷载,稳定性好。③淤泥厚度在7到10米时,可借助灌注桩来进行加固,只需将桩端直接地埋入硬土层内便可。④如淤泥层厚度超过10米,可采用悬浮桩来进行加固,加大淤泥层密实度,同时还可通过本身所具备的摩擦力来达到降载目的

[4]

2.5强夯法

强夯法是借助大型重锤机械来敲打土层,以达到夯实土层和提升土层承载力的目的,这一方法是当前地基处理中较常用的一种方法。地基深度和岩土软硬度不同,工程对于地基的强度要求也是不同的,所以对于重锤重量也需合理选择。一般重锤力度需大于等于30吨,只有这样才可保证地基稳固性。当前在地基处理中,应用强夯法能够保证夯实效果,此方法是当前较实用效果较佳的地基加固方法。在夯实施工前,施工人员应对土层内具体含水量进行确认,这样能够防止因含水量过大而出现夯实过程中的土层水流动速度过快,造成夯实位置出现偏差,而致使地基出现偏移。

2.6砂石垫层法

此施工技术的关键环节是材料的合理选择。用于换填的材料一定要先保证其质量和性能,要选用硬度适中的砂或是碎石,对于具体使用量要根据具体施工要求来给予明确。施工进行前应对基槽进行检测,把基槽四周的孔洞都填满,以此对边坡起到稳定的作用。如开挖时基槽地面与地下水位存在差异,那么便需采用适合的排水对策,降低积水形成概率。从施工的角度来说,一般都会采用分段施工法来进行施工,这时接头位置需设置在斜坡处,在每填铺一层时,一定要先保证一定的距离之后再实施振捣操作。在碎石垫层施工前,需在基坑底先铺垫一层砂料,避免软土地基表面受到破坏。对于铺设法的选择,可选择平振法、碾压法和夯实法,其中夯实法可利用机械来实现,对于平振法可辅助使用平板式振捣器来进行施工。

3.结语

总体来说,在岩土工程建设中,一旦遇到淤泥质地基便需合理应用有效、先进的处理方法进行加固处理,防止其影响工程稳定性,保证后续工程施工项目可以正常开展。

参考文献

[1]付涛.淤泥质地基处理方法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研究[J].装饰装修天地,2018,(024):50.

[2]肖野.淤泥质地基处理方法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014):1658-1658.

[3]栾国山.淤泥质地基处理方法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工程技术,2022(1):3.

[4]何艳平.淤泥质地基处理方法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J].科技展望,2017(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