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家校共育下初中生自我控制能力培养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23
/ 2

浅谈家校共育下初中生自我控制能力培养策略

杨雨露

天津市武清区下朱庄街南湖初级中学  301725

摘要:家庭教育是学生教育的基础和起点,学校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航标,二者紧密配合对学生的成长有着积极影响。初中生自我控制能力是学生主体性发展的一个重要表征,是学生个体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手段。对处于身心发展关键阶段的初中生来说,只有具备一定的自我控制能力才可以在未来的学习与生活中最大程度发挥自主学习能力,从而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家校合作共育是实现初中学生自我控制能力培养的最佳途径,所以初中阶段的教师应该以家校联动机制培养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让学生在自我管理能力的增强中正确认识和评估自己,以自己的个性和潜质为依据,选择合适的发展方向,通过对时间精力的合理分配达成目标,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初中生;家校共育;自我控制;培养策略

学生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会受到学校和家长的双重关注,但双方必须合作培养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通过“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教学,学生可以把握自我控制能力,并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表现出自主性。自我控制能力是初中学生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培养初中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对于初中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非常重要。在初中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通过家校合作的衔接性、互助性和关联性,建立学生、学校、家庭三级联动培养机制,家庭和学校紧密联系,通力合作,是培养初中生自我控制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创建沟通平台,培养学生自我控制的能力

为了促进家校良好沟通和互动,需要搭建合适的平台。又因为初中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长时间而且连续性的工作,因此,家校合作互动的平台应是长期性的和具有延续性的。在日常的教育管理工作中,我们发现家校联系本、微信群、钉钉群等是目前被广泛应用而且效果良好的沟通平台。

家校联系本是对家校双方技术要求不高的、操作简便的沟通平台。很多年纪稍大的班主任会以家校联系本作为日常家校联系的桥梁和纽带。教师、学生、家长养成每天都填写家校联系本的好习惯,将相关信息反馈给对方,对方及时给予回复和评价。具有学校特色、班级特色的家校联系本还能彰显学校文化。家校联系本的填写要注重真诚、及时、灵活。另外,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家校合作创建了良好的条件,要善于利用信息技术,例如校讯通、公众号、微信群、QQ群、钉钉群等,搭建有效的家校合作平台。信息技术与家校合作之间的有机融合,使学校与家庭、教师与家长、教师与学生、家长与孩子之间形成一种动态的、高效的、立体的、多向的教育互动形式。借助信息技术,除了能够实现传统的家校互动交流,还可以让家校沟通变得快捷、便利而且即时,在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方面,学生表现得好的地方,可以及时表扬和巩固,有待加强之处,及时提醒,家校共育共同提升,从而促进学生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

二、增进沟通交流,提升家校共育的凝聚力

学校和家庭这两个教育者,要行动一致,要志同道合,要有共同的目标和理念,要始终以相同的原则为出发点,无论是教育实践的目的还是实践过程中使用的手段,都要保持一致性。学校要通过家长会、家访、电话、给家长一封信等形式,针对培养学生自我控制能力这一专项工作加强与家长的沟通,通过充分的沟通达成共识,形成合力。

(一) 通过家校沟通,转变家长的观念。目前,唯分数论的现象比较严重,大多数家长会认为,孩子只要学习成绩好,其他方面没所谓。因此,转变家长的育人观念,是培养学生自我控制能力的重要保障。要让家长意识到培养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对孩子的学习和素质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具有自我控制能力才能持续发展,自我控制能力是孩子终生发展所必须的。在家庭育人目标上,把培养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放在首位,在家庭教育过程中,时时处处考虑如何从细节处帮助孩子树立良好的自我控制意识,提高自我控制能力,促进良好习惯的养成。

(二)通过家校密切联系和有效沟通,让家长充分了解学校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有哪些培养学生自我控制能力的具体举措,只有充分了解了才能做到密切配合。例如,学校层面制定了哪些与培养学生自我控制能力相关的规章制度,孩子所在的班级又有哪些具体的管理制度、具体措施,更重要的是,在这些制度和举措中,有哪些是需要家长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具体实施以及如何实施的,等等。

(三)通过家校沟通,互通有无,家长可以了解孩子在校的具体表现,对不满意之处在家庭教育中适当补充;教师也可以知道学生在家的真实情况,在加深了解的基础上对每位学生的培养措施进行调整,做到有的放矢。

三、家校优势互补,使学生在实践中养成自我控制的能力

学校教育具有稳定性、全面性、系统性和严密性,但同时常常因为制度僵化而缺乏针对性;家庭教育具有鲜明的灵活性和针对性,但也常常因为感情因素和素质差异而具有局限性和不均衡性。初中生的突出特点之一就是缺乏稳定的自觉性,如果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两方面教育割裂开,初中生就容易钻空子。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优势、局限性是相对的,为培养初中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学校作为专门的教育机构,应当起到弥补家庭教育不足的作用,而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并且是终身教师,应当利用家庭教育的独特的感染性,弥补学校教育在孩子自我控制能力培养方面的不足。

学校教育利用其系统性,激发学生自我控制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也只有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最终才有可能真正达成学生自我控制能力培养的目标。通过主题班会、班级活动等让学生参与班级管理,让学生从管理者的角度去看待自我控制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自我控制的动机和内驱力。家庭教育中也应当创设一个自由开放的管理环境,在家长的细致引导下,由孩子自主设定自我控制的目标,包括学习和生活的管理、情绪的管理时间的管理等。当然,目标的设定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目标设定之后,由教师、家长和学生共同商量,共同制定评价手册,评价手册中应包含学生自评、家长评价、教师评价,然后在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引导下,让学生学会自我监督,自我评价,并且接受家长和教师的评价,审视自己,不断提高。通过这种学生、家庭、学校三级联动的自评,他评监督机制,能够增强学生内心对目标的认同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发自内心的想要去达成家庭、学校和学生共同设立的目标,真正调动自我控制的积极性。目标和评价手册制定好之后,学校和家庭应当共同提供足够的实践平台,提供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环境,让初中学生在实践中养成自我控制的能力。

教育部门指出,初中生应具备适应如今社会发展和自身终身发展需要的能力和品格。自我控制能力是其中的重要因素,其内涵在于正确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根据自身的特点和潜力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合理分配和管理时问。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与家庭与学校的合作程度有着直接的联系,想要完善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培养体系。提高家庭学校的合作是一个基本前提。忽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学校教育本身就大打折扣。

结束语

总而言之,家校共育,既是提高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质量的一种教育模式,也是培养学生自我控制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有助于加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校和家庭在教育目的上达成一致之后,家校共育才能促成教育内容互补,保证初中生自我控制能力培养的正确方向,家校共育也才能使学生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活动具有衔接性、互助性和关联性。

参考文献

[1]燕凌,胡惠平,赵凿,家校合作,提升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J].福建教育,2021,(36):7-10.

[2]潘小英.家校合作协同育人的现状与问题研究[J].小学生(中旬刊),2021,(08):10.

[3]武亚楠,李波.加强家校合作提升德育成效[J].基础教育研究,2021,(14):12-13

[4]沈丽,夏晋.教育治理现代化视角下家校合作价值的实现[J].教学与管理,2021,(24):42-44.

[5]杨阳.初中班主任在家校合作中遇到的问题及成因简析[J]家长,2021,(22):83-84.

[6]张莉.家校共育: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新路径[J]基础教育论坛,2022,(9):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