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企业安全生产流程化管理实践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22
/ 2

机械制造企业安全生产流程化管理实践研究

王炳荣

612527199003110031

摘要:当今,我国经济发展十分迅速,标准化作业即生产活动开始前,合理制定生产计划并严格依照工序操作。机械制造行业标准化作业即企业经营发展中,结合要求开展作业,具体表现为标准化作业与标准化安全管理2个方面。结合安全生产标准化理念,机械制造企业实现标准化作业,降低各

类安全问题发生的概率。

关键词:机械制造企业;安全生产;流程化管理;实践

引言

为有效防范机械伤害、物体打击等各类安全事故风险,强化机械制造企业安全管控能力,提出以生产工艺流程为主线,以各层级管控确认表单为抓手,按照“六个步骤法”建立的安全生产流程化管理建设流程,并以某机械制造企业某条生产线为例,探索安全生产流程化管理的实践成效。结果表明:开展安全生产流程化管理可以进一步压实各级人员安全管理责任,提升管理部门业务管理效能,彻底排查安全风险隐患,并有效推动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为机械制造企业提供新的安全管理思路。

1机械制造企业的生产特点

当今,我国社会经济正处于持续增长的过程中,在此背景下,各个行业正在迅速发展,在不断发展、改革、创新的同时,每个行业均形成了一定的规定与特点,这些规定与特点通常是该行业所独有的,机械制造行业也不例外。通过对机械制造行业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查发现,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针对不同的产品,其制造工艺程序也各不相同。在产品生产制造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相关工艺程序,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产品质量达标。一般情况下,机械产品的生产制造,均要按照相应的步骤,不同生产车间负责不同的步骤,一件产品的完成,需要经过不同车间并运用不同工艺进行加工,每个工艺流程结束之后,均要进行质量检测,以确保最终的产品质量符合要求。就现阶段来说,我国大多数机械制造企业采取的生产模式为离散型模式。在离散型模式下,机械制造企业在生产产品时,主要是按照从小到大、由简到繁的顺序进行加工,即先加工生产小零件、小部件。机械制造企业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使用一些大型机械设备,甚至是超大型设备,这些机械设备的种类非常多,不同类型的机械设备的操作方式也有明显的差异,这就需要大量的专职人员来负责操作这些机械设备。在机械制造企业的现代化生产线中,一道生产工序通常情况下是对应一个岗位,这些生产工序共同组成了一件产品的生产线,产品生产完成后应进行检测,评估产品是否达标。层次性、复杂性是机械制造企业的主要生产特点,在工业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当今社会对机械产品的要求与需求正在朝着多样化、大量化的方向转变,因此,机械制造企业应致力于提高生产效率与质量,并要做到安全生产。总而言之,机械制造企业的生产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烦琐的过程,每个产品均有其一定的制造工艺程序,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只有严格遵循相关工艺程序,才能生产出合格的产品,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错误,便有可能影响产品的质量,甚至诱发安全事故。因此,为保障机械制造企业的生产安全,相关人员应加强生产现场的安全管理,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并予以解决。与此同时,在机械制造企业的生产过程中,现场安全管理也是一项硬性要求,是提高生产效率、保障生产质量的关键手段。

2机械制造企业安全生产流程化管理实践

2.1转变思想意识,压实安全责任

从以基层生产单位为主责,开展风险因素辨识、管控措施制定、检查频次确定等流程化管理建设工作,转变为由综合安全、设备设施、工艺技术、生产现场、作业人员、危险品、物料等业务领域的管理部门主导,从上至下梳理各管控环节的管控要素,确定具体管控措施。将“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一岗双责”落到实处。同时按照工厂、分厂、班组和岗位4个层级开展日常排查,层层管控,充分压紧压实各环节、各要素的全过程安全生产管控责任,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全力保障企业生产安全。

2.2做好应急宣传培训教育

宣传教育工作在开展时要先结合建立的

双重预防机制中的重点内容,教育目的在于提升员工操作中的风险意识,明白哪些作业场所有哪方面的危险因素,以及事故如果发生时造成的危害,怎样规范化作业来保证安全等。其次,要让员工对应急救援中的防护常识熟练掌握,提高对危险信号的感知度,还要让其知道为有效防止事故的发生应采取何种措施进行预防,且事故一旦发生,该怎样予以紧急避险和应急处理,对企业入职的新员工一定要做好这些安全教育培训工作,还要将应急处置卡发放到各个岗位中,并要求员工牢牢掌握。还可通过企业应急文化的构建,来促进所有工作人员应急意识的提升。企业还可对全体员工定期组织开展培训学习活动,要求全员参与,通过学习培训来不断提升其责任意识、安全防护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以便消除企业生产中的各项隐患,即使遇到安全事故时,员工也可以保持镇定,有效应对并进行自救和互救。此外,可丰富宣传教育形式,保障细致化、多样化及具体化,可进行全员实操体验式培训活动,比如开展火灾逃生、心肺复苏、包扎止血等实操训练,也可借助R技术开展培训活动,这样更为直观。针对部分生产任务量大的机械制造企业而言,可通过线上和线下一体化教学方式组织宣传培训教育活动,还可设立闯关型问题解答等活动,并对表现好的员工予以适当奖励,以此调动员工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应急演练是很有必要的,通过对真实环境中的突发事故予以模拟,并依据应急预案流程来合理开展应急响应,可让应急机构中的各参与主体在反复演练中发现应急预案的缺陷,还可增强应急管理者在应急响应中的组织力,提升工作人员的风险意识。同时,演练也要和制定的应急预案紧密结合,以此保证应急演练的实操性和针对性,还可对演练的全过程进行录像,以便后续及时查看,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进行改进。最后是及时上报险兆事件并进行有效处理,险兆事件指的是和事故发生条件基本相同,虽然没有造成任何事故损失,但是需及时上报,便于总结经验教训,对建立的双重预防机制予以改进,以此将事故隐患进行排除。险兆事件发生之后还要对人员的心理状态及时关注,做好教育培训和心理疏导工作,防止外界干预等因素让员工出现紧张不安、恐惧焦虑等不良心理情绪。

2.3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

机械制造企业想要实现生产现场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必须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具有可行性的安全管理制度,并结合实际生产状况,及时完善安全管理制度,避免安全管理制度与企业生产实际情况脱钩,确保企业安全管理制度切实满足国家相关标准规范的要求,充分发挥安全管理制度的作用,为生产现场安全管理提供有效的指导。企业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全员安全生产责任清单,对职工进行专项教育培训,落实考核机制,督促全体职工落实本岗位安全职责。与此同时,应根据生产岗位的不同,制定相应的安全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定期排查生产现场存在的安全隐患,将自我排查、相互检查等有机结合,做到及时发现隐患、及时处理问题、强化闭环管理,从而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

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机械制造企业生产管理中,要参考新版《基本规范》制定标准化安全生产体系,促进企业全面实施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指导并规范企业自主安全管理,提高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水平,创新意识明确安全投入是长远规划,有效融合企业生产效率、效益与安全,创造最大的经济与社会效益,推动企业实现科学安全的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光涛.安全生产标准化在机械制造企业管理及应用[J].现代企业,2021(08):13-14.

[2]吴勇.安全生产标准化的机械制造企业安全管理[J].化工管理,2021(18):139-140.

[3]薛卿.基于安全生产标准化的机械制造企业安全管理优化措施阐述[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21(04):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