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在急性胃出血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21
/ 2

护理干预在急性胃出血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张玉兰

米易县人民医院   四川攀枝花  6172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急性胃出血患者运用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共有62例,研究时间范围为2021.5-2022.9,把62例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组(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常规护理干预及护理干预),各组31例。对比分析2组急性胃出血病人的心理、治疗效果、生活质量。结果:比较于常规组,研究组HAMA评分、HAMD评分较低(P<0.05);比较于常规组,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高(P<0.05);比较于常规组,研究组治疗有效率30例(96.77%),明显较高(P<0.05)。结论:对急性胃出血患者开展护理干预效果明显,一方面能够使其负面心理得到改善,提升其配合度,另一方面能够极大提升患者治疗效果,使其症状快速消除,提升其生活质量,推荐临床上广泛应用。

关键词】护理急性胃出血

急性胃出血在急诊科属于比较常见一种疾病,该病发病因素有劳累过度、不良饮食、药物影响、基础胃病等,该病发病突然,病情严重[1]。患者主要症状有上腹部隐痛不适,打嗝、恶心、呕吐等,严重者还会有晕厥、休克、呕血等现象发生,给患者生命带来极大威胁,需要进行及时救治[2]。临床治疗急性胃出血主要采取药物和手术治疗方法,由于大多数患者对急性胃出血知识不够了解,加之发病突然,极易引发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导致配合度下降。为此,给予急性胃出血患者全面护理干预及其关键。本文研究分析急性胃出血患者运用护理干预的效果。如下总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共有62例,研究时间范围为2021.5-2022.9,把62例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组(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常规护理干预及护理干预),各组31例。纳入标准:(1)熟知本次研究内容,并主动参加者;(2)符合急性胃出血病人临床诊断标准;排除标准:(1)合并肝肾功能障碍者;(2)听力、视力障碍者;(3)合并精神方面疾病者;(4)药物过敏者。研究组:男∶女=17:14,年龄介于:[38-54(42.35±3.25)]岁;常规组:男∶女=18:13,年龄介于:[39-55(42.38±3.28)]岁。组间急性胃出血病人基线资料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

1.2方法

1.2.1常规组

常规护理干预。具体:护理人员对患者病情进行密切观察,协助患者体检,给予其用药指导,并且做好术前准备工作等。

1.2.2研究组

护理干预。具体:(1)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引导患者表达内心感受,利用专业知识回复患者提出的疑惑,对患者不良心理进行安抚,为其介绍急性胃出血有关知识,提升其对该病知识的认知。疏导不良情绪,告知患者保持稳定心态对疾病治疗的好处。(2)口腔干预:护理人员对患者口腔进行及时清理,给予患者采取生理盐水漱口。(3)药物干预:护理人员遵医嘱给予患者止血药物,为患者介绍药物副作用,观察其用药后反应;需要手术者,做好术前工作。(4)饮食干预:护理人员告知患者出血后要停止饮食,好转后少量食用流质食物,禁止食用刺激、生冷、过烫食物。

1.3观察指标

(1)评估患者心理,分别选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分数越低,说明其心理状况越好。

(2)评估生活质量,选用生活质量量表(SF-36),分值与生活质量成正比。

(3)评估治疗效果,内容有显效:患者上腹部隐痛不适,打嗝、呃逆,口中有血腥味、少量出血等症状消除;有效:患者上腹部隐痛不适,打嗝、呃逆,口中有血腥味、少量出血等症状有所改善;无效:以上症状无改变。

1.4统计学整理

数据的输入及计算利用SPSS26.0统计学,计量资料通过(±s)计算,利用t检验;计数资料通过[n(%)]计算,利用X2检验。如果(P<0.05),表示差异具有显著性。

2结果

2.1比较HAMA评分和HAMD评分

比较于常规组,研究组HAMA评分、HAMD评分较低(P<0.05)。如表1:

表1: 对比HAMA评分、HAMD评分

组别

例数

HAMA

HAMD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研究组

31

46.14±2.3

34.49±3.37*

53.47±4.37

45.59±3.44*

常规组

31

46.16±2.44

38.54±2.44*

53.45±4.48

47.47±3.36*

t

-

0.164

6.276

0.121

2.244

P

   -

0.847

0.010

0.923

0.021

注:*与干预前相比,P<0.05

2.2比较生活质量

比较于常规组,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高(P<0.05)。如表2:

2:对比SF-36评分(,分)(n=31

观察指标

时间

常规组

研究组

t值

P值

生理机能

干预前

干预后

71.65±3.45

85.72±4.56*

71.68±3.50

88.45±4.27*

0.945

3.933

0.344

0.004

情感职能

干预前

干预后

72.64±3.33

83.52±3.44*

72.66±3.27

87.55±3.65*

0.056

4.855

0.943

0.003

社会功能

干预前

干预后

73.46±4.24

83.57±5.21*

73.49±4.34

87.76±5.69*

0.066

2.933

0.920

0.003

躯体功能

干预前

干预后

71.66±3.45

82.57±4.44*

71.68±3.58

86.33±4.22*

0.010

4.233

0.967

0.003

总体健康

干预前

干预后

72.45±3.55

82.76±5.23*

72.47±4.42

86.46±6.16*

0.012

2.874

0.945

0.003

注:*与干预前相比,P<0.05

2.3治疗效果比较

比较于常规组,研究组治疗有效率30例(96.77%),明显较高(P<0.05)。如表3:

表3:治疗效果比较[n(%)]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研究组

31

20(64.51)

10(32.26)

1(3.22)

30(96.77%)

常规组

31

16(51.61)

9(29.03)

6(149.35)

25(80.64%)

X2

4.026

P

0.044

3讨论

胃出血属于消化内科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该病发病比较急,病情发展较快,患者症状有呕血、上腹部隐痛不适、黑便等,大部分患者呕血后会有心慌、恶心、两眼发黑等体征,严重者还会出现面色苍白、昏厥等现象[3]。如果得不到及时救治,会给患者生命带来极大威胁。临床多采取药物和手术方法治疗急性胃出血,由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难免出现不良心理,为此对其进行护理干预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给予急性胃出血患者心理护理干预,疏导其不良心理;同时给予其药物指导,对于手术患者做好术前指导和准备工作;结合患者情况给予其合理的饮食指导等。本次研究结果得出,比较于常规组,研究组HAMA评分、HAMD评分较低(P<0.05);提示,护理干预的应用,可以缓解患者不良情绪。比较于常规组,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高(P<0.05);提示,护理干预的应用,可以使其生活质量得到保证。比较于常规组,研究组治疗有效率30例(96.77%),明显较高(P<0.05)。提示,护理干预的应用,可以使患者治疗效果得到极大提高。

综上所述,对急性胃出血患者开展护理干预效果明显,一方面能够使其负面心理得到改善,提升其配合度,另一方面能够极大提升患者治疗效果,使其症状快速消除,提升其生活质量,推荐临床上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刘金苹. 零缺陷护理在急性胃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中国民康医学,2021,33(14):162-164.

[2]伍梅. 细节护理在急诊胃出血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 智慧健康,2021,7(20):142-144.

[3]李佩,刘中华. 综合护理模式在凝血酶联合兰索拉唑治疗胃出血患者中的效果及对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 中国医药科学,2021,11(10):141-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