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护理对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的护理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20
/ 2

康复护理对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的护理效果

任静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安徽合肥230000

摘要:目的:分析并研究康复护理在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时间为2020年9月至2022年9月,研究对象为我院收治的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患者10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50例与实验组50例,将常规护理应用在对照组中,再将康复护理应用在实验组中,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身体机能恢复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时间更短,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护理效果比常规护理更好,可以为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患者提供针对性护理措施,展开个性化的康复指导,提高患儿的治疗效果,改善其临床症状,加快康复进程。

关键词:康复护理;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护理效果

病毒性脑炎在临床中比较常见,会诱发偏瘫、四瘫、视力丧失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1]。该疾病是由病毒所引起,病毒侵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属于一种感染性疾病[2]。对于重症病毒性脑炎患者来说,接受治疗后无法彻底痊愈,特别是小儿重症患者,由于缺少自主能力,缺乏对疾病的科学认知,治疗依从性比较低,导致治疗效果不佳。为了加快患者康复进程,必须要注重优化护理方式。基于此,本研究分析了康复护理对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的应用效果,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20年9月至2022年9月期间,所收治的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50例与实验组50例,对照组的男女比例为27:23,年龄为4至11岁,平均为(7.52±0.67)岁,病程为2至5d,平均为(3.32±0.14)d;实验组的男女比例为26:24,年龄为4至10岁,平均(7.52±0.62)岁,病程为1至4d,平均为(3.21±0.11)d。从一般资料比较,两组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比较。所有患儿家属均知情并自愿参与,经本院医学研究伦理委员会审核及批准。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具体措施包括:(1)生命体征的监测:患儿入院后,先对其开展体征检测工作,包括血压、体温、瞳孔变化等,如果有发热现象,需及时进行物理降温,针对患儿病情恶化的情况,做好相应的急救准备;(2)用药管理:遵医嘱明确告知药物的使用时间及方法,认真监督并管理患儿用药;(3)饮食和运动指导:注意饮食规划,加强科学饮食指导,协助家属正确辅助患儿进行肢体运动的锻炼;(4)健康教育:需在入院时开展健康宣教工作,提高患儿家属的疾病认知水平,针对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的临床表现、注意事项等进行介绍,宣讲疾病健康知识,增强配合度[3]

实验组接受康复护理,措施如下:(1)加强病房管理:保持患儿病房的干净、整洁,定时进行通风和消毒,一日2次,合理调节室内的温度和湿度,主动营造出温馨舒适的病房环境;(2)心理康复指导:护理人员要增强患儿家属的认知,多陪伴患儿,消除其陌生和恐惧感,可采取言语安抚、看电视等方式,转移患儿的注意力,主动询问患儿的真实感受,尽可能满足其合理诉求,可提供患儿喜爱的玩具、卡通片等,提高患儿的配合性[4]。同时,还要叮嘱家属合理控制情绪,避免影响患儿的预后效果;(3)康复训练:根据患儿恢复情况,可做如下要求:颈部屈伸训练一日3次,每次坚持5s;呼吸和吞咽控制训练一日3次,每次坚持20至30s;面部肌肉训练一日2次,每次坚持30至60s;舌肌抗阻训练一日5至8次,每次坚持5s;(4)认知康复护理:联合患儿家属,可对患儿开展多种智力活动,如阅读少儿图书、练习拼图游戏等;(5)运动功能康复训练:协助家属帮助患儿开展运动康复训练,加快患儿的运动功能恢复。训练前,科学按摩患儿肌肉,坚持伸缩和弯曲的训练,一日2次,每次20至30min为宜。可结合音乐进行辅助治疗,指导患儿做简单的运动练习;(6)强化体位护理:先固定患儿头部,调整为平卧位姿势,确保患儿良好睡眠,睡前可按摩其头部,促进睡眠质量提升[5]

1.3 观察指标

(1)对比护理后,两组患儿的身体机能恢复时间,其指标包括:惊厥、颅神经障碍、肢体障碍方面;
(2)对比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患儿病情稳定时,可分为显效、有效、无效,分别对应恢复情况较好、患儿情况明显好转且症状消失、无明显病情变化甚至病情加重。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借助SPSS22.0软件处理患者数据及资料,组间计量资料用(x±s)来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n(%)来表示,进行X2检验。当P<0.05时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身体机能恢复时间的比较

从身体机能恢复时间的指标来看,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数据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身体机能恢复时间的比较(x±s,d)

组别

例数

惊厥

颅神经障碍

肢体障碍

实验组

50

1.97±0.35

9.54±2.58

10.66±0.34

对照组

50

5.73±1.55

15.37±3.46

16.35±3.44

t

-

16.7317

9.5514

11.6393

P

-

0.0000

0.0000

0.0000

2.2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的比较

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明显大于对照组7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的比较[n(%)]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实验组

50

31

17

2

48(96.00%)

对照组

50

19

18

13

37(74.00%)

X2

-

-

-

-

9.4902

P

-

-

-

-

0.002

3 讨论

有临床资料显示,小儿病毒性脑炎具有较高的发病率,重症患儿的病情十分危急,且致残率和死亡率都很高[6]。传统治疗过程中,采取止惊、降温等措施,以降低颅内血压,改善患儿的脑部微循环,可以提高患儿的生存质量,缓解临床症状。但常规护理的效果不明显,存在明显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对康复护理和运动功能等方面的指导,应用疗效较差。为了提高临床有效性,可采用康复护理的措施,对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开展一系列的运动训练,加强个性化的心理干预,注重康复运动的护理,可降低致残风险,增强患儿对治疗工作的配合性。

本次研究结果中,实验组的身体机能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其治疗总有效率大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也进一步说明康复护理能够改善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的临床症状,增强患儿的运动功能,分析其原因,与常规护理比较,康复护理更注重患儿的依从性问题,通过联合患儿家属,共同完成护理任务,提高患儿的治疗配合度,加快康复进程。

总之,针对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进行康复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儿身体机能的快速恢复,缩短治疗时间,且应用疗效显著。

参考文献:

[1] 黄薇.康复护理对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患者肢体障碍恢复影响分析[J].健康必读,2021(30):142-143.

[2] 郭新文.康复护理对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的护理效果[J].妇幼护理,2022,2(7):1610-1612.

[3] 李佳.康复护理对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J].健康管理,2021(9):221.

[4] 凌娟,左蓉.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的康复护理对其临床症状及体征恢复时间的缩短评价[J]. 饮食保健,2021(48):91-93.

[5] 樊国华.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实施康复护理对护理效果及护理满意度分析[J]. 健康必读,2020(17):96.

[6] 李慧.康复护理应用于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护理中对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影响[J]. 家有孕宝,2021,3(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