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工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策略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15
/ 2

水工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策略分析

邰建兵

 山西大地资产评估咨询有限公司,山西省太原市,030006

摘要:地质灾害主要是指鉴于自然或人为因素造成的地表沉降、地表沉降、滑坡、崩塌等地质过程关于的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问题。地质问题风险评估是指上述地质灾害,评估是灾害研究的核心,是预测和治理灾害的前提。因此,应当需要重视地质问题的风险评估,进而采取科学的治理措施,尽量减少地质灾害对生态环境造成的损害。

关键词:水工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1 水工环地质灾害防治的重要性

1.1水工环地质技术是地质灾害防治的前提

水工环地质技术是地质灾害防治的重要前提,因为地质结构的特点与地质灾害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在防治地质灾害的过程中,水工环地质技术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一旦发生地质灾害,需要对现场的地质环境进行分析和研究,以有效地找出地质灾害发生的原因,并及时采取治理措施。在后续的治理过程中,工作人员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紧急预案,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通过水工环地质技术的应用,可以更好地了解地质结构的特点,预测地质灾害的发生,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

1.2水工环地质技术能够实时反馈地勘信息

水工环地质技术通过利用卫星定位技术、雷达技术以及遥感技术等先进科技手段,能够实现信息的及时反馈,有效解决地质灾害防治过程中信息共享不及时的问题。在实际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由于信号接收效果较差等原因,常常导致信息无法及时共享,从而影响到地质灾害防治的工作效率。而水工环技术的运用,能够实现信号的及时反馈,帮助工作人员进行及时的地质灾害治理,提高防治工作的效率。

2 水工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现状

2.1 评价管理机制的效率低下

改进监测评价机制对降低水文地质灾害发生率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但现阶段在水质监测管理和地质评价方面存在一些问题。我国风险因素缺乏统一的评价标准,审查不严,地质灾害治理工作监管少,地质建设监管不力,正是由于这些问题,水电、环境、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机制仍有待完善。

2.2 评估范围相对狭窄

我国水工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研究范围不够全面,导致地质灾害频频发生。水工环地质灾害的出现是一个及其复杂且受很多因素影响的事件,有些因素是技术人员肉眼能观察到的,而有些潜在因素是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去勘查和评估分析才能知道的。水工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是为了对地质灾害的预测和预防工作,所以工作人员要对会影响灾害发生的所有因素都要考虑到,对地质环境进行全方面研究,扩大研究范围,有效的预防和评估水工环地质灾害的发生。

2.3 评估工作监督问题

水工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监督体系还不够健全,监督太表面化。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没有形成具体的标准作为指导依据,评估工作人员通常都是根据以往的经验对施工人员进行指导,导致对施工现场工作的监督不到位,极易出现危险事件发生,同时对水工环地质灾害预防策略以及评估报告没有进行严格审核,评估工作的监督制度不够完善。

3 水工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策略及优化策略

3.1 合理选择风险评估因子

在水工环地质灾害中,地质灾害的产生和作用过程有明显的关系。为了有效地评估地质灾害的趋势,评估人员需要充分了解水环境、地质结构等因素对地质灾害形成的影响。一般情况下,地下水是判断地质灾害的重要依据。在评估区域内进行工程活动时,地质结构的平衡状态会受到很大的影响。例如,在应力平衡过程中,工程建设区域的受力不均衡会导致岩体开裂,使大量地下水外渗。然而,浅层地下水具有自我修复的能力。当含水层遭到严重破坏时,很容易引发泥石流、塌陷等问题。因此,通过监测地下水的变化区域可以有效预测地质灾害的发生。含水层是浅层地下水资源集中的区域。在开展各类工程建设时,含水层会直接受到的影响。这可能导致大量水资源流失,使地下水总量失衡。有些区域甚至会失去水资源,使得地下水层承受压力增大,进而引发塌陷、沉降等问题。因此,在进行水工环地质灾害风险评估过程中,可以将地下水位、水资源总量、水压等作为重要的评估因子。

3.2 构建风险评估矩阵

为了确保对水工环地质灾害区域进行评价的结果真实可靠,全面收集信息是必要的。这些信息包括地质环境、气候调整、水资源等,以充分了解地质环境的现状。在收集到这些信息后,需要对它们进行转换研究,以产生有价值的数据资料。这些资料将成为研究的基础,更好地了解地质灾害的影响因素。通过确定评价变量的性质,可以将这些评价因子作为数据源,并进行进一步的分析。这样,就能确保数据的统一性和可靠性,为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3.3 明确水文地质灾害风险评估

现阶段由于系统建设相对落后,水环境和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存在明显不足。在此基础上,在当前施工过程中,要加强水文地质生态风险评估,实施有效的监管体系和制度建设,确保工程地质风险评估的有效开展。要评估正在发生的事情,首先需要分析正在发生的事情,以找到规律性。为了评估水环境地质灾害,必须开始分析地质灾害的风险水平和实际发生情况,通过对已经发生的灾害的研究,可以清楚地确定地质灾害的类型、危险因素、破坏程度和发生地区。确定并核算地质灾害的影响,使项目在实施和竣工过程中,通过针对性的风险防护,确定未来面临的风险因素并做好准备来实施,提供具体的科学证据。

3.4 加强地质环境勘察力度

相关工作人员对水工环地质灾害发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系统研究的过程中,需要应用相关专业措施,对地质灾害存在的潜在和直观影响进行准确判断,为后续灾害危险性评估和划分工作开展的有效性提供准确的参考,同时有机结合地质环境和水工环地质灾害,研究地质灾害对相关机械设备、自然生态环境差生的损害,对多种影响和危害全面分析和掌握,选用科学有效的预防措施,最大程度的降低不良事故发生几率。工作人员加强地质环境勘察力度,同时对预测工作进行高度重视,科学准确的预测,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制定针对性有效的应急处理方案,有利于出现突发事件的情况,采用相应措施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进行有效控制,最大限度的减少损失,减少风险范围。

3.5 加强与专业机构的协作互动

成功开展地质环境水力问题风险评估活动,一定要确保评估结果准确。在评估过程中,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主动与专业机构合作。依靠第三方机构进行的专业测试来保证评估的科学性。选用最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来研究项目整体环境,并据此制定行动计划。地质灾害防治的有效策略。例如,在评估特定水利、环境和地质工程的风险时,官员应该聘请高素质的评估机构来确定所有项目建设任务的监测点,并依靠专业知识仔细监测现场的变化。对于边缘监测,应当需要对于边坡失稳现象进行参数设置,最终获得宝贵的参数,通过深入分析整合后,增强底部挡土墙和土壤排水的管理,确保后续开发安全有序。

4 结束语

地质灾害的发生与水工环地质状况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内在联系。水工环地质技术作为一种具有高度实效性的防治手段,能够通过应用该项技术明确地质灾害出现的诱因,并预测其发生的概率和可能性。这样一来,工作人员可以更好地了解地质灾害的风险,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同时,水工环地质技术的应用还可以为人民的日常生产生活提供更多保障,确保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穆应辉.水工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现状、问题及其完善方法分析[J].新疆有色金属,2022,45(03):39-41.

[2]胡小辉,徐扬,程珊珊.水工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策略分析[J].世界有色金属,2022,(07):157-159.

[3]刘洪伟.水工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策略分析[J].建筑技术开发,2020,47(22):143-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