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工业企业环境风险防控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13
/ 2

浅议工业企业环境风险防控策略

尹亚琳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山东 青岛 266000

我国工业企业的迅猛发展促进了我国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提升,同时也对环境带来了重大威胁。据报道,我国仅在2008年一年就发生了145起环境污染事故,其中工业污染就占八成以上,主要是污染物的超标排放、化学品泄漏和爆炸等[1]。环境污染事故具有很多危害性,主要为威胁人体健康与生命、造成经济与财产损失、造成社会不安定因素、导致生态环境破坏、危及城市生命线等。因此,面对当前严峻的环境安全形势,做好工业企业环境风险防控尤其重要。本文就工业企业环境风险防控策略提出几点浅显的思考。

一、组织环境风险评估和隐患排查

环境风险评估是一种科学的分析过程,旨在评价环境系统中存在的或潜在的危害因素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的影响和损害的可能性和程度,以及提出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和建议。环境风险评估主要参考《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分级方法(HJ941-2018)》,按照危害识别、剂量(浓度)-反应(效应)评估、暴露评估和风险表征四个步骤开展。环境风险评估分为定性评估法和定量评估法。定性评估法是通过分析历史数据和现有资料等信息,对危险源产生的污染物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进行定性判断的方法,该方法适用于较小规模的环境风险评估。定量评估法是通过建立数学模型等方法,对危险源产生的污染物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进行定量评估的方法,该方法适用于较大规模的环境风险评估。

环境风险隐患排查用于研判企业生产工艺过程与环境风险控制水平,主要根据环保和相关工艺领域专家经验,结合《企业突发环境时间隐患排查和治理工作指南(试行)》开展。评估排查人员通过现场核查企业由原料到产品的整个生产流程,查阅企业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监测数据等资料,发现环境隐患的位置、内容和危害程度并提出整改建议[2]

二、购买环境污染责任保险

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又有“绿色保险”之称,是以生产企业发生污染事故对第三者造成人身伤害或经济损失后,依法应当有生产企业承担的经济赔偿责任为保险标的保险。简单的说就是,被保险人(投保单位)在保险合同规定场所的区域范围内从事保险合同载明的业务时,因突发意外事故,发生污染损害,并由此造成第三者(生产企业及其员工之外的受环境污染影响的人和单位)发生人身伤亡、直接财产损失、根据法律法规对污染物清理时产生的必要的合理的清理费用、以及事故发生时为了减少污染范围人身抢救等发生的必要合理的施救费用、合理必要的诉讼费用等,由第三者在保险期间内首次向被保险人提出人身健康和经济损失赔偿请求,依照我国法律应当由被保险人承担的经济赔偿责任,保险公司会按照保险合同的约定负责经济赔偿。

《中国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五十二条规定:“国家鼓励投保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有利于分散企业经营风险,有利于发挥保险机制的社会管理功能,促使企业加强生产安全和环境风险管理,提升环境管理水平;有利于稳定社会经济秩序,减轻政府负担。

环境风险评估和隐患排查作业企业环境管理的重要手段,与环境责任保险有机结合,有助于破解环境责任保险定价体系不科学,技术支撑体系不完善的问题,还能发挥环境责任保险前端风险管控的作用[3-4]。因此,有条件的工业企业购买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是十分必要的。

三、制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编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可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开展,编制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针对性。应急预案的编制应针对不同类型的环境风险物质、环境风险单元和可能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情景制定切实有效的应急处置措施,体现应急预案的针对性。(2)协调性。环境应急预案是企业应急的重要组成部分,编制过程注重与企业其他预案、与政府有关部门应急预案进行有机衔接,体现预案间的协调性。(3)实操性。应急预案的编制应针对企业各种突发环境事件情景制定相应的现场处置措施,事前规定流程、步骤、措施、职责、所需应急资源等内容并制成应急处置卡,对应急预案实施卡片式管理。要求定期开展培训和应急演练,针对实施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不断进行完善和修改,体现应急预案的实操性。

四、强化环境应急培训与演练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办法》第十九条规定:“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将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培训纳入单位工作计划,对从业人员定期进行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知识和技能培训,并建立培训档案,如实记录培训的时间、内容、参加人员等信息”。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培训是加强环境应急管理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是降低事故危害、减少事故损失的重要措施。工业企业应当严格落实环境主体责任,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知识和技能培训,不断提升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环境应急演练是一项重要的工作,通过模拟真实环境事件,可理清应急人员的职责与应急流程,提升相关人员应急处置能力,并验证应急预案的完善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演练结束后应做好总结工作,根据暴露出的应急预案中的不足之处,对应急预案进行及时调整和完善。

五、有效避免环境风险

工业企业应严格遵守环保法律法规要求,切实履行环保主体责任,不断夯实环保管理基础,持续做好建设项目“环评”和“三同时”管理、水污染防治、大气污染污染防治、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环境噪声污染防治、辐射管理、危化品管理、排污许可管理、环境监测、环境应急管理、环境信息披露等方面环保工作。

特别注意的是,工业企业应做好适用环保法律法规要求识别工作,并对标各项条款要求,寻找目前环保管理实际与要求之间的差距,制定整改计划与方案,对环保问题进行动态销号管控,全面确保环保管理依法合规,有效杜绝环境风险。

六、提升环境风险信息化管理水平

预警监控系统的应用符合国家安全环保政策方向,对于企业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是帮助企业实现安全环保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5]。环保监测应急系统作为预警监控系统之一,在环境保护工作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可以及时准确地监测环境中的各类参数,如空气质量、水质、噪声等,为环境监测部门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为环境治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环境事故和突发事件频发,如化学品泄漏、水污染等,环保监测应急系统可以实时监测相应参数变化,及时发现问题、预警,并采取相应措施,降低对环境和人民的危害。环保监测应急系统还可以实现环境数据的集中管理和共享,为环保部门和相关研究机构提供方便快捷的数据查询和分析服务,提高工作效率。

环保监测应急系统主要包括监控模板与预警板块两个部分,其中监控模板主要是对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进行数据采集、分析,并形成数据分析图;而预警板块的主要任务是对各个环境监测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并且制定出相应的预警条件[6]

七、消防环保联动处置突发环境事件

消防往往在处置危化品泄露等突发环境事件中成为应急救援主力,消防中使用的灭火剂会破坏臭氧层,产生的消防污水也会对河流与湖泊产生环境污染。因此,消防与环保有着唇齿相依和密闭可分的关系。

处置突发环境事件时,加强消防部门与环保部门联动是策略之一。目前国、外已有消防环保联动处置突发环境事件的成功案例。2015年12月,英国邦斯菲尔德油库发生大爆炸,当地消防部门出动了180名消防员、26辆消防车参加救援,消耗了78万升泡沫和6800万升水,消防人员在现场用混凝土石板搭起隔离墙,防止油料及污染物泄露出污染环境。经确认化学泡沫灭火剂不会污染当地的水质后,用水混合化学灭火泡沫以3.2t/min的速度喷向储油罐,以达到既隔离空气冷却罐壁的作用。消防污水被直接引入现场的地下排污系统,等灭火结束后再排出处理,避免了救援过程中的环境污染。经对出事地点上空大气进行采样监测,有害物质的浓度水平极低,结果令人十分满意[7]

对于兼具消防部门与环保部门的工业企业,可以借鉴联动成功经验进行突发环境事件处置。一是做好信息通报。发生危化品泄露等突发环境事件时,消防部门应第一时间向环保部门通报事故情况。二是做好装备配备。环保部门可为消防车配备环保装备包,内含密封胶、排水垫、围油栏、吸附垫等装备。三是联合编制应急预案。企业应急预案可由消防和环保部门共同编制及修订。四是加强现场协同。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时,环保部门可为消防部门提供现场技术支持和后方技术咨询。五是强化教育培训。环保部门可为消防部门提供环保专业技术培训,并将环保知识纳入消防灭火救援培训项目中。

八、结语

环境风险防控已成为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主要任务,也是严峻环保态势下的环保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就工业企业环境风险防控策略提出几点浅显的看法,主要包括组织环境风险评估和隐患排查、购买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强化环境应急培训与演练、有效避免环境风险、提升环境风险信息化管理水平、消防环保联动处置突发环境事件七个部分,希望对工业企业提升环境风险防范管理水平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边归国,齐文启.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防范设施和应急措施调查的研究[J].环境与发展,2016,28(06):41-49.

[2]周游,吴键,朱文英,等. 论环境责任保险中的企业环境风险评估和隐患排查[J].观察,2018,22(10):45-47.

[3]刘鸿志,王志新,侯红,等.将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引入环境风险管理-----环境风险管理的无锡经验[J].环境保护,2017(10):28-31. 

[4]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无锡分公司.无锡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专家服务”模式[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12(12):8.

[5]刘敏. 预警监控系统在安全环保应急控制工作中的应用[J].化纤与纺织技术,2023(2):92-94.

[6]张博靖. 刍议环保监测应急系统的发展[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23(2):91-92.

[7]丁显孔. 灭火造成的环境污染及其对策[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08(6):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