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口街道公共文化建设的探索与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12
/ 2

浦口街道公共文化建设的探索与思考

王伟忠

浙江省嵊州市浦口街道办事处

摘  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实现和维护广大农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和重要保嵊州市浦口街道通过加大投入,整合各类资源,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得到了长足发展但发展中也存在着阵地利用率不高、活动开放不正常活动缺乏吸引力等问题,只有通过创设载体,多元投入,培养人才,加强管理,才能使农村公共文化空间更加有吸引力更加接地气

关键词:文化建设现状存在问题对策建议

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是创建文化强市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嵊州市浦口街道党委、政府加大投入力度,建立健全文化组织网络,打造了以排舞、鼓等为特色的文化特色项目,努力为百姓提供优质公共文化服务。但对照《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标准》,无论是镇村两级的阵地硬件设施,还是软件服务环境,尚存在一定的差距与不足。本文主要通过对浦口街道公共文化建设现状存在问题分析,试图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构建及完善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可行性建议。

一、浦口街道公共文化建设的现状

上级文化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嵊州市浦口街道各行政村通过加大投入,整合各类资源,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得到了长足发展。

(一)以创建为载体,文化阵地提档升级。以高起点、高质量推动街道本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走在全市前列。文化站有面积3500平方米,建成嵊州市文化馆浦口分馆和嵊州市图书馆浦口分馆内设展示大厅、演艺厅、培训厅(声乐室、器乐室、形体训练室、培训教室)、球艺馆(乒乓球、羽毛球、健身器)、图书馆、阅览室、电子阅览室、电声博物馆等,建成投入运行后,承办了多次文艺晚会演出和报告会、培训班,全年累计16场次,接待观众约5千人。通过加强文化设施建设,极大地满足了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营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丰富了群众的文体生活。

(二)以需求为目标,文化活动多彩多姿。通过整合辖区的乡村旅游资源,用文艺的形式积极开展文旅融合活动,全方位服务浦口的建设工作,展示新农村、新定位、新形象由浦口街道、嵊州市文广旅游局主办的爱在浦口,醉美乡情乡村旅游节,先后举办少儿美育进文化礼堂及村歌、街道之歌创作活动、月湖公园马寅初纪念馆布馆方案研讨会和展陈资料征集活动、美丽庭院和最美园区(公司、企业)建设评比活动、诗画剡溪健行走(或乌石头驴行登山)活动;又如2023年5月浦口街道举办第三届乡村旅游节系列活动浦口街道趣味运动会、喜迎亚运 富乐浦口浦口8点档美食灯光音乐节、湖光秋月两相和国庆中秋亚运乐富乐浦口·月湖公园中秋游园会等活动。

(三)以队伍为基础,文艺成果争誉添辉搞好群众文艺团队建设,是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题中之义,也是群众文化工作的重要环节。全街道有群众文艺团体15支,有浦东排舞队、棠头溪鼓乐队、浦口村表演队、徐良艺术团、头溪越绍剧团,在此基础上组建开发区合唱团、浦口艺术团、棠头溪民乐团、徐鄂麒书画社、浦口摄影社、开发区文学社等三团三社,发展壮大了群众文化队伍。积极参与市级及以上赛事并获得各类奖项:蒋林头排舞队获得第九届绍兴市暨农村文化礼堂排舞比赛二等奖开发区合唱参加杭州下沙新城杯获得银奖街道排舞队参加紹兴市排舞比赛、上虞浙江省排舞比赛、市广场舞协会排舞比赛获得一等奖,街道民乐队参加市才艺秀复赛、决赛,获一等奖一支、三等奖一支;创作诗朗诵《逐梦前行》参加2018年新时代、新思想、新征程文艺作品创作大赛获得文艺类创作二等奖.舞蹈《半壶纱》获得文艺类创编一等奖少儿乐队的古筝+非洲鼓《采蘑菇的小姑娘》参加绍兴市优秀文艺团队展演街道古典舞蹈队《半壶纱》参加市才艺秀复赛、决赛获二等奖。

二、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尽管这些年来浦口街道在公共文化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资金投入不足、阵地利用率不高、活动常态化尚未形成等问题。

(一)投入偏少,阵地利用率不高。近年来,浦口街道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各村都建立了文化礼堂,配备了文体设施,使文化阵地的硬件设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和经费保障,而无法正常开展文化活动。除老年室能坚持天天开放、正常活动外,其余各室开放都不正常,如农家书屋,农村中看书的氛围还不太浓,看书的人不太多,学生忙于读书、上兴趣班,大人忙于上班。而培训教育之类的功能配置大多是形同虚设,利用率低,作用小,收效弱。

(二)管理薄弱,活动开放不正常村文化活动中心(室)的管理人员大多是兼职,且年龄偏大、文化较低不善于管理文化设施阵地开放没有方便群众的生活规律,开放时间大多安排在白天。加上不落实管理员务工报酬,工作积极性有所影响,导致一些文化活动设施利用率不高.

(三)项目单一,活动缺乏吸引力。按照农村文化礼堂的管理要求,文化活动中心应该是集教育、培训、娱乐、健身活动于一体的多功能文化场所。但当下仍有不少农村文化礼堂只有数量不多的图书,其他活动设施较少,常年较少组织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就是文化部门的送文化下乡活动,由于次数不多

,难以满足老百姓对精神文化生活基本需求。

加快公共文化建设的几点对策

(一)多元投入,加强公共文化空间建设。行政村(社区)像重视农村经济发展那样重视群众文化工作。在争取政府投入为主的前提下,借助社会力量,参与建设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形成财政拨一点村里自筹一点、社会力量赞助一点文化格局。十四五时期浦口街道一方面要完善现有文化站的内部设施,加快文化站升级达标;另一方面要继续扶持村基层文化活动中心建设,加强文化阵地管理,以保障群众的文化权利,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对已建成的文化礼堂、文化活动中心和农家书屋,探索长效管理机制,最大限度发挥好文化阵地作用。

(二)创设载体,开展特色文化活动。坚持线上线下并举、传统时尚融合的方针,要继续积极组织和参加各种文化艺术活动。一方面民间人才源自群众,乡土气息的文化总离不开最传统的中国节日,按照中国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才艺比拼活动另一方面根据上级中心任务组织文化活动。文化活动围绕弘扬民族文化,展示现代精神,体现地方特色等主题,全面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以文化广场、社区文化角为平台,培育一些群众文艺精品,努力打响一品牌,一村一特色

(三)培养人才,提升文艺骨干素质。一是组织文艺人才才艺走亲。邀请文化馆实施一场才艺交流会,让浦口的草根表演达人与专业人士有一个互相交流学习的机会,也为民间人才搭建一个才艺展示的舞台二是组织文艺人才才艺比拼赛。全年组织不少于4场的专门领域的才艺比拼赛,在才艺展示和比拼中展现出浦口特色的民间人才,营造人人参与,人人成才的良好氛围;三是举办各类培训班,结合全民艺术普及,充分利用街道、村(社区)的文化场馆,不定期举办越剧、舞蹈、书画、音乐等艺术门类的培训班,使广大文艺爱好者的特长得到有效长进。

(四)加强管理,完善制度保障。村级管理员是村级公共文化设施的内当家,要创造条件尽快解决村级文化阵地管理者的身份和待遇问题。借鉴外地乡镇在村级班子配备中选拔村管理员或组建大学生村官为村管理员队伍的做法,发展壮大管理员队伍。同时,要建立健全一整套村级文化活动中心管理制度和文化管理员日常培训、督察、通报、考核、奖惩等制度,做到有章可循,职责明确,活动有序。

参考文献:

〔1〕戴言.制度建设与浙江公共文化服务[M].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10

〔2〕阮可.推进浙江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的思考[J].今日浙江.2014(05)

〔3〕周航,谢青.浙江省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研究[M].现代出版社.2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