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中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与学生不学的探讨——道德与法治教学困惑反思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07
/ 2

乡村中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与学生不学的探讨——道德与法治教学困惑反思

徐彬

夹江县吴场中学 四川 乐山 614100

摘 要乡村中学学生厌学情况探讨改革开放40年,我国的中小学教育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特别是2020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全国中小学义务教育形式一片大好。但现实中,区域发展不 平衡, 城镇化水平不高,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农村中小学教育问题颇多。中学七、八、九年级《道德与法治》适应初中学生的生理和心里成长需要,围绕着从儿童到青少年的转变过程需要,道德与法治课程结合社会道德、心理健康、法律法规、社会主义具体国情等相关内容,旨在促进初中学生一步步适应中学学习生活,逐步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健康心理、树立初步的法律意识和公民意识,建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爱国家,爱学习,爱家人,爱自己。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关键词学生厌学现状; 厌学原因探讨; 道德与法治教学 

一:乡村中学学生厌学情况探讨

改革开放40年,我国的中小学教育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特别是2020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全国中小学义务教育形式一片大好。但现实中,区域发展不平衡,城镇化水平不高,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农村中小学教育问题颇多。特别是西部农村中学。其中又以农村初中学生不爱学习(即厌学)尤为严重。乡村初中生”指在农村初中就读的学生,年龄大约在11-15岁。不爱学习就是“厌学”即“厌烦学习”、“不愿意学习”。严重的就形成了厌学症。一般来说,不爱学习严重一点的就是厌学学生,是有厌学行为的学生。

乡村中学学生不爱读书(即厌学)情况归类:

1、农村环境条件的制约。

(吴场中学)处于我国西部的西部和国家的平均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这里农村的孩子任然得不到全面发展。

2、学校学习中问题颇多

贪玩好耍,缺乏学习兴趣,学习目标不明,无学习动力,班级学习氛围不浓。

3、家庭教育存在严重问题。

班内三个三分之一:三分之一父母离婚,三分之一留守,跟着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只有不到三分之一家庭健全,但父母较忙。而且特别严重的是班内学生家长(监护人)基本都是文化程度较低的人群,一大半初中毕业,不到三分之一高中或职高毕业,大学及以上学历基本没有。孩子到家基本生活照顾都是问题,更别说是重视孩子的学习。一来忙于做事赚钱,没有时间,二来他们也辅导不了孩子的学习,更认识不到对孩子思想教育和学习教育的重要性。老师们常感叹五加二等于零(学校幸苦培养五天,回家两天就全废了)。在家里两天,有时学生犯错误了,不完作业了都统统责任推到学校老师身上。有的家长甚至养成家长可以啥都不管,孩子只需老师管教的错误想法,你是老师,学生的吃喝拉撒都是你的事。

这些问题还相互重叠,更加给孩子们传递很大的负面影响,再加上青少年自律本来就不高,不爱读书就大面积出现。

二:乡村中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思考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国家的希望。七、八、九年级《道德与法治》适应初中学生的生理和心里成长需要,围绕着从儿童到青少年的转变过程需要,道德与法治课程结合社会道德、心理健康、法律法规、社会主义具体国情等相关内容,旨在促进初中学生一步步适应中学学习生活,逐步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健康心理、树立初步的法律意识和公民意识,建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爱国家,爱学习,爱家人,爱自己。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道德与法治》教学应该在国家学科设置指导思想下,坚持思想教育和知识传授两不误。引导学生积极健康的学习生活,爱学习,爱生活,有理想,有担当。

中学三年(七、八、九年级)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生理的巨大变化,伴随着巨大的心理变化,自我意识和独立性逐步增强,叛逆,早恋等时有发生。加之乡村中学特殊的学习现状,《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帮助乡村中学学生形成良好学风,树立担当意识和乐观的生活态度尤为重要,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一个爱学习的学生,首先应该是一个身心健康的学生。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首要任务是就是引导我们的学生了解社会,了解自身、一步步适应中学学习生活,培养学习兴趣,发掘自身的优点长处,在学习中找到快乐,找到自身的价值,班级学风好转了,学生乐观了,厌学学生自然而然就会变少了。

三:中学(七、八、九、)道德与法治教学设想

我国长期的应试教育必然会产生很多负面现象,一部分中学生不爱读书,特别是西部乡村的中学生。出现厌学心理也是正常的。出现并不可怕,如何解决这一现象,就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要克服厌学心理,不仅需要学生自己,还需要学校(教师)、更需要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我们要让国家的教育方针真正落实,使素质教育、“双减”教育真正落到实处,从而从源头上解决学生的厌学心理。在学生这一转变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作用尤为突出习近平总书记也特别强调注重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作用。

(一)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引导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找到快乐。学生的学习是需要兴趣和动力的。在学习中学生找的自己的目标,自己的价值,自己的快乐。有着强烈学习兴趣和动机的学生怎么会产生厌学的情绪呢?道德与法治教师应该把握好道德与法治课堂,通过各种各样的教学活动,培养起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目标欲望、提高学生竞争动机。搞活课堂,提高学风,班风。让学生通过思考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教育,树立远大的理想和为提高民族素质、实现自我价值而学习的决心。

(二)引入心理教学

一个健康的学生应该是一个身心健康的学生。道德与法治课也是心理课,道德与法治课教师也应该是一个合格的心里教学教师。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要时常在学习、生活中有意设置一些与中学生相关的心里问题,活动,培养学生的相关能力。

(三)教师自身能力修养的提升

师者: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这一职业要求我们这一群体必须终身学习,不学习就会落后,跟不上时代。学好专业知识,不断学习相关学科知识,丰富自己,提高自己。教师这一职业还要求我们,身正为范,应时刻以一名人民教师要求自己,守纪律,顾大局,教好书,育好人,给学生树立好榜样。

(四)给后进生舞台

我们要相信,学生是可以变好的。我们应积极鼓励,改变对厌学生的认识,分层要求,为后进学生铺设进步的阶梯。 

(五)争取家长配合,形成教育合力。道德与法治教师不仅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还应与学生家长经常沟通,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

总之,现在的农村初中教学困难重重,学生厌学严重。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习总书记强调,思政(道德与法治)教师要以崇高的政治觉悟,尽职的工作态度,担负起思政(道德与法治)教师应有的时代重任,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教好书,育好人。

注释】:

1厌学症:是指患儿长期以来,在读书学习上不能专心,效率低,易健忘,成绩差。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能集中,思想走神,心烦意乱,坐不住,无耐心,尤其是对书写、朗读、写作有厌烦心理,作业拖拉,难以按时完成,字迹潦草,经常出错。虽经教育难以改变,严重时出现说谎、逃学、出走。

2:厌学的主要特征:心智活动差、学习消极被动、动力不足、学习随意多变、学习成绩差、形成恶性循环、具有破坏性,爱寻找别的途径实现自我价值。

参考文献】:

1.《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

2. 周卫学.浅谈丰富农村中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法[J].成功(教育),20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