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上网行为及网络成瘾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05
/ 2

大学生上网行为及网络成瘾探讨

陈俊一王硕李昊

山东协和学院 学生

摘 要:新时代下,由于网络的高速发展和信息媒介的广泛应用,大学生越来越喜欢在互联网上展现自身的感受与看法,高校网络舆情呈现越来越多元化和不易防范的特征,加大了高校不安定因素以及对日常管理工作的难度。大学生即将步入社会,是社会发展和前进的主要动力之一,加强对大学生网络舆情行为的引导,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对于未来融入社会有着积极的影响。

大学生是年轻人的代表,对于新鲜事物的接受程度较高,多数的大学生日常通过网络途径进行沟通交流,资料的查询,新闻的阅读等几乎也是通过网络。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于大学生知识面的拓展有着积极的帮助,但同时也存在弊端。因为大学生社会经验相对不足,且掌握情况不够全面,极易在一定的互联网公共空间里对社情舆论(社区中一些热门话题、聚焦话题)发出较有吸引力、流动性的议论或看法,为高校网络舆情的形成推波助澜,甚至沦为网络舆情问题的牺牲品。国家对高校在学生网络舆情引导工作也明确提出了更高的工作要求,必须根据互联网宣传优势和当代大学生的性格特点,认真做好学生爱国主义传统文化教育,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网上风险识别能力,以保证学校网络环境的安定。

一、大学生网络舆情的定义

大学生的网络舆情,主要指的是当高校内发生了突发性重大事件时,大学生对于该热点事件的观点,或个人看法及其情感表现的综合体现。它主要是指在互联网中大量流传的,由所有师生对学校内的某一热点问题所表现出来的带有倾向性的议论和个人见解,甚至包括学校与本校的专业关系的网络观点等。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推陈出新,使网络环境也随之发生了巨大变化,打破了学校以往的传媒局面,形形色色的社交软件不断涌现,越来越得到大学生的青睐和追求。这将使得学校互联网的信息传播更加频繁,同时大学校园中出现的各类热门新闻的传播速度也很快,这就使得消息迅速扩散并很有可能引发网络舆情的大爆炸。而如果学校没有进行有效沟通,及时安抚学生情绪,很可能会失去理智,让事态更加失控。当然,这种热情会严重干扰教学秩序,破坏学校风气,其至到不可控阶段时引发暴力事件,并产生极其不好的社会影响。这就需要学校随时密切关注舆论动向,让舆论朝着更加科学合理的方向发展,并准备好应对措施,以做好合理的舆情引导。

二、新时代大学生网络舆情事件的特点

新时代大学生网络舆情事件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传播途径多样化、传播内容复杂化、“意见领袖”作用突出三方面,具体内容如下:

(一)传播途径多样化

4G 网络的成熟使用以及 5G 网络的出现使新媒体交互式、及时性、资源共享性、海对量的特征越来越突出。大学生们可以通过互联网,在微博、微信、知乎、抖音、今日头条等新兴的传媒软件上轻易获得即时信息,可以随时随地任意地发布对某一热门事情的观点,既可采用照片、文本、短视频等多种形式进行传播,又可实现网上直播,人人都可作为宣传主体,使网络舆情可以在极短时期内迅速形成和广泛流传。与此同时,大学生的学习力较强,容易接受和吸纳新事物,更加扩大了其相互交流的途径,这也在极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网络舆情的发展。

(二)传播内容复杂化

尽管大学生的主要活动场所是校园,但是大学生关心的事情并不仅仅限于校内信息,社会热点现象、国内外突发信息、娱乐八卦等一系列事情也成为大学生关心的话题。新兴媒介给大学生带来更加丰富而快捷的信息,让互联网的信息内容更为复杂,类型更为丰富,覆盖面更为广阔。而且虚拟互联网的信息具备匿名性,加之当代大学阶段正是一个人意气风发的阶段,在对某种问题进行议论的时候很容易碰撞出火花,

增加了互联网信息的复杂度。

(三)“意见领袖”作用突出

对部分高校网络舆情形成案例的调查总结显示,舆情初期往往仅在小范围内个别人群提出代表性观点并形成巨大影响,而其中个别人群的看法往往能够指导事态的舆论方向,而这些人正是我国大学生中的互联网“意见领袖”。尽管很多年轻人对互联网事物也有独特的看法,只不过一开始就更愿意持观察立场或是私下讨论,即便他们觉得互联网某些评论过分偏激甚至与自我价值理念相悖,依然会保持独立看法。但当“意见领袖”的看法渐渐被更多人赞成和转载后,一般年轻人由于对事态本质并不能精准地掌握和自我的从众心态,也会选择性站队“意见领袖”。所以,互联网“意见领袖”们一定要为自已的行为负责任,正确引导网络舆情。

三、新时代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在发展的过程中,呈现出了一些不足,学校、社会网络舆论监管体系的不完善,大学校园网络舆论引导制度的不完善,部分大学生网络素养较低等问题都阻碍了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的健康发展。

(一)学校、社会网络舆论监管体系不完善

互联网是信息时代的必然产物,它最大的优势便是社会变革迅速,所以对互联网监管也有迅速迭代。目前,在网络管理上,部分高校尚有若干不容忽视的现实问题,比如“安全制度”等问题有待健全等。

首先,随着近十年智能手机的普及,各种移动终端软件层出不穷,主要涵盖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智能手机的普及下大学生与互联网的联系更加紧密。学生可运用网络对信息进行全面的掌握。但在这一过程中,网络舆情的实际监管体系中存在很多遗漏之处。其次,也有些不法分子利用学校网络管理体制落后和教育法律制度不完善的缺陷,通过网络大肆宣扬负面消息,造成大学生遭遇欺骗、遭受错误思想误导,严重危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二)大学校园网络舆论引导制度不完善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创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又对高校提出了新要求,需要高校在灵活运用新媒介的基础上全面做好正确舆论导向。因此,多数高校通过融合校内外教学资源来搭建网上传播平台,在网络舆情引导上已获得阶段性胜利,但也要注重适时弥补漏洞。部分学校管理者本身对互联网的使用率不高,资讯的传递大多依靠电话、报刊等传统媒体。

参考文献

[1] 杨海丰,陆婷婷.“互联网 + ”时代高校网络舆情引导策略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0,19(24):145- 146.

[2] 钟静.大数据时代高校网络舆情引导策略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20,11(19):32-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