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引导学生在习作前学会仔细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01
/ 2

怎样引导学生在习作前学会仔细观察

汪海珍

 陕西省商南县城关第三小学  726300

笔者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多年,作文课是学生害怕、老师头疼的过程,曾经也尝试过很多方法,老师讲得累,学生写得苦,老师批阅更是受煎熬,作文不是假话连篇,就是无话可说,再就是生了硬扯,大段大段照搬照抄,我的母亲能写成女巫天使我的老师不管男女都能写成老夫子或者知心姐姐我的父亲不是大英雄便是凶神恶煞”……针对这样的写作现状,笔者通过一次次调研,学生对作文理解存在误区,就是作文是为了完成所规定的模式、字数等,东拼西凑的多,真人真事少,真情实感更是奢求了,究其原因,还是缺乏观察,对周围的任何事不观察、不会观察,没有观察自然不会有思考、更不会有感受、有触动了,笔者认为写作的第一要素就是要学会观察,下面就小学生作文中观察的方法和作用谈几点看法。

小学阶段我们习作练习,大多属于记叙文范畴,记叙文的要素就决定了对人对事需要观察,只有观察后对某一件事、某一个人人在大脑里形成一定的印象,才能记述下来,然后才谈所感、所思……

那么什么是观察?简言之,观察就是说是用眼睛看。但是,从作文的角度看,观既要仔细的,又要认真就是看,要思。这就是说,察是在写作文时把看到感受到”“体会到”“联想到相结合的过程与结果。

小学阶段不必强调六要素,但要知道要写人写事,就得有来龙去脉写法上要有叙述有描写有情节有细节有故事,内容比较详细。因此,要使记叙文写得具体,写得生动鲜活,必须首先要从认真观察,细心领会入手。

一、观察的方法和观察应注意的问题

(一)观察要有目标。在观察之前,心中要设定一个目标,大致确定想看些什么,要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去观察,不能走马观花随便看看。这样做,就可以避免观察的盲目性,提高观察的收获。当然,有时也会出现突然发现眼前一亮的事物,便会有有心栽花花不放,无意插柳柳成荫的收获。

比如三年级下册有篇课文《蜜蜂》,作者因为听说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无论走到哪里,他总可以回到原处。怀疑蜜蜂是否真的有这种能力,于是就想做个实验,目标很明确——蜜蜂真的有辨认方向的能力吗?确立观察目标,那么就要对观察的行动进行设计,这个实验分那些步骤进行,怎样对自己要得到的答案进行验证。

(二)观察要有步骤。既然是有目标地观察,就得分步骤去进行,通过观察,一点点进行验证。《蜜蜂》的作者在自己家的蜂窝里捉了20只蜜蜂,装进纸袋,走了四公里,打开纸袋,在他们身上做了白色的记号,然后放了出来。这是观察前的准备和第一步做记号。第二部就是回家等结果,并作好记录。第一批飞回来的蜜蜂:有两只蜜蜂飞回来了!它们两点四十分回到蜂窝里,肚皮上还沾着花粉呢!第二批飞回的蜜蜂:傍晚时,我亲眼看到另外三只飞回来,善生都带着花粉。后来飞回的蜜蜂:第二天检查蜂窝时,发现了十五只身上带有几号的蜜蜂。

(三)要对观察的数据、信息、环境等进行整理和分析,形成结论。就《蜜蜂》这篇课文,作者从记录的数据进行分析,公选了20只蜜蜂带到4公里以外,至少有15只都准确无误地回到了家。结论不言而喻,消除了前面听说的疑虑,肯定了听说的信息是正确的,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通过观察、记录、数据分析,很容易就得出了准确的结论,打消了疑虑,正如我们作者所想回家的路上,我推测蜜蜂可能找不到回家的路了。生活中我们对某件事情有疑虑,唯一的验证方法就是通过观察、分析,反复验证,特别是我们小学生,从小就应该形成科学的辩证态度,听说往往不可靠,没有经过验证的消息,一般不能作为行动理由和方向。

(四)观察环境和细节。有时候,一个好的细节描写能使读者眼前一亮,能使文章生辉,给文章增加一些灵动如《小虾》一文中作者通过一些细微的、拟人化的动作描写,使小虾一下子显得很可爱要是你用小竹枝去东东那些正在休息的小虾……像生气了似的不停地舞动着前面那双细长的腿,腿末端那副钳子一张一张的,胡须一翘一翘地摆动着,连眼珠子也一突一突的。这些细节增添文字的生动性,小动物的可爱,不必用说出来,读者脑子里就能出现一只生气的小虾那可爱的样子。再如在记叙焦裕禄事迹的文章中,则有用一支钢笔硬顶着肝部”“他办公室坐的藤椅上,右边被顶出了一个大窟窿的描写,是十分感人的。正是这些细节的描写,起到了以小见大、以一项十、印象深刻、存留恒久的效果。

环境的观察和描写也能帮助写作的目标,还是以《蜜蜂》这一篇课文为例,细节对观察的结果有一定的影响,如:二十只左右被了很久的蜜蜂向四面飞散,好像在在寻找回家的方向。这时候刮起了狂风,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碰到地面……”“沿途都是陌生的景物……”等细节都可能对蜜蜂辨认方向的能力都有影响,可是20只左右的蜜蜂,

确确实实飞回来了。足以证明了听说来的信息是可信的、经得起事实验证的。

(五)观察心理。

观察动物植物如此,观察人物除了用上述的观察方法,观察他的容貌、谈吐、动作等,还要注意观察任务的心理,也就是抓住这个人的特征与个性俗话说:知人知面不知心,人的心理怎样观察呢,当然不是直接能看出的,但是可以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表情、甚至某一个器官细微颤动、抖动等都能起到表达人物形象。比如一位学生写路边上卖菜的老大娘,她坐在寒风中,双手插在衣袖里,头缩紧衣领,眼睛不住地看着路上来来往往的人们,有人看她一眼,她的脸上立刻开了一朵花一样,可那人并没有买菜,慢慢走过她的面前,老大娘脸上的花朵好像霜打过一样,慢慢凋谢了……”作者并没有把老大娘希望失望直接写出来,通过老大娘脸上花开”“花谢的过程,读者一下子看到了老大娘的内心所想。关于心理观察与描写的范文很多,中国古典四大名著里有,许多优秀作家的文章中有,在阅读时多加留意多多积累。鲁迅的多篇小说对心理描写就很到位,从而使阿Q、祥林嫂、孔乙己、华老栓、阿长、闰土等人物扎根人心。

二、观察的作用和重要性

(一)观察能增强文章的真实性。综上所述,观察的方法很多,其实观察不仅是,更重要的是。通过观察所得到的素材,经过整理和积累,使读者读了以后觉得有理有据,相信这是真事,比如笔者让学生写一篇题为《一件难忘的事》,就有学生为了表现难忘,就写了一件惊天动地大事,那天天安门广场上人非常多,人们都伸长了脖子向着总理来的方向张望,我坐在爸爸的肩膀上,心都要跳出来了,终于我看见周总理一边微笑着一边走下车子,向人群走来……”这段描写很不错,按说,普通老百姓能亲眼见到令人景仰的国家领导人,肯定很激动,读者也会激动,可是在我们班里不可能有人真的能见到挤奶的周总理,于是,老师读得时候,有同学笑出声来。为什么呢,因为不真实,作文是抄的。

(二)细节的观察增加文章的感染力。

就上面的事例那段描写买菜的大娘的细节,大娘的神态脖子缩进衣领等,表现了老大娘在寒风中很冷,见有人看向她脸上就开花,人走了脸上的花被霜打,叫人读了之后,好像也跟着老大娘希望”“失望甚至想跑到老大娘面前去把她的菜通通买回来,好让来大娘早点回家,不在街上受冻……

观察在作文中的作用还非常多,笔者就不再一一列举,常言所说的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说的就是观察的作用,毛主席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也是说凡是都要重事实,事实从哪里来,就是通过观察思考论证,还原事实真相。

总之,不同事物,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对不同气质、不同性格、不同习惯的人物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观察、细致描写完美表达出来,一定能写出声情并茂的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