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规划管理与政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30
/ 2

城乡规划管理与政策

谢银香

惠东县规划设计室  广东省惠州市 516300  

摘要:城乡规划建设则涉及土地利用、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等多个领域,旨在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提供公共服务,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而城乡规划的成功实践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如土地资源压力、城市扩张、社会不平衡等。为应对这些挑战,需要加强政策协调、科学规划、社会参与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努力。通过综合应对这些挑战,我们可以推动新型城镇化与城乡规划建设实践迈上新的台阶,构建更美好、可持续的城市与乡村。

关键词:城乡规划;管理;对策

引言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差距也越来越明显。城市的快速发展,不仅带来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同时也带来了许多问题和挑战。城乡规划实践作为推进城市和乡村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然而,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乡规划实践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和问题。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推动城乡规划实践的可持续发展,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1城乡规划建设的概念和背景

1.1新型城镇化的定义和目标

新型城镇化是指以人为核心,以提高城市化质量和生活品质为目标,以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为导向的城镇化过程。其主要目标是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改善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和环境可持续发展。与传统城镇化相比,新型城镇化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公共服务均等化、社会文化融合等方面的问题。其核心理念是人居环境宜居、产业结构优化、社会治理共享,以实现城市与农村的有机结合和协同发展。通过新型城镇化,我们可以推动城乡规划建设的整体提升,促进城市与农村的协调发展。

1.2城乡规划建设的概念和重要性

城乡规划建设是指对城市和农村进行宏观、系统、综合的规划与管理,旨在合理布局、优化资源配置、改善人居环境、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其目标是实现城乡空间结构合理有序、功能互补协调、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良好状态。城乡规划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首先,城乡规划建设能够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促进城乡之间的相互依存与共同发展,消除城乡二元对立,促进资源、人口和产业要素的有机流动。其次,城乡规划建设可以提升城市和农村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满足人民对良好生活环境的需求,提高人居质量和生活品质。此外,城乡规划建设还能够优化土地利用,减少土地浪费,保护生态环境,提升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城乡规划建设在实现新型城镇化和促进城乡协调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具有战略性、长远性和全局性的意义。只有通过科学规划和有效管理,才能实现城乡共同发展、优化资源配置和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

2城乡规划建设的问题

2.1缺乏统筹规划

因该村在早年间就已经被直辖市,划分为水源地水库,在发展期间,因直辖市对建设发展的控制,发展步伐受到严重限制。村庄建设规划并没有进行有效的编制,在村庄内依旧严格禁止新建或建筑物扩建,基础设施多年内并没有得到较为科学的完善,整体的建设依旧处于停滞发展状态。且在村庄之内,各个系统基础设施通常属于无序建设,分布较为零散,并没有呈现良好的聚集效应,整体发展方向不太明晰。

2.2城市建设与文化遗产保护的平衡问题

城市建设与文化遗产保护的平衡问题是城乡规划实践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具体来说,城市建设与文化遗产保护的平衡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城市建设过程中,一些历史建筑和文化景观难以得到有效保护,例如传统街区、古建筑等。其次,城市发展中,文化遗产保护的投入和力度不足,导致文化遗产的保存和利用不够充分。再者,城市规划和建设中,文化遗产保护和城市发展的目标和需求之间的平衡问题,例如文化遗产保护和城市交通建设之间的冲突、文化遗产保护和商业开发之间的冲突等。

3城乡规划管理的发展策略

3.1构建完善的城乡规划管理体系

要推动城乡规划与管理的融合发展,就一定要遵循科学、严格的规划理念,做好整体的规划,并注意在方式和运用策略上的创新,以更高的水平推动城乡之间的融合。在具体的规划建设中,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推动城乡一体化的规划和管理工作,将城乡总体规划、详细规划以及相关的专题规划都编制好,将编制审查体系、规划实施监督体系、法规政策体系、技术标准体系都做好。同时,积极探讨区域间的协调发展,以高标准严要求,强化有关审批流程的规范,进一步明确管理办法。对其中出现的随意现象进行了有效地解决,从而真正确保了城市建设的科学化和合理化。需要指出的是,要达到城乡规划和管理的一体化发展,要高质量地推动各项建设工作,不能一味地进行,要与当地的特点相结合。所以,在进行规划和建设之前,一定要对该区域进行深入的调研和研究,对该区域的发展状况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并对该区域的特点进行有效的分析,同时也要对该区域的生态环境进行有效的保护,从而促进城乡的高质量发展。

3.2积极推进多规合一,做好国土空间双评价工作

当前,城乡正大力推动多规合一,即将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城乡规划等整合到一个整体的国土空间规划中,实现多规合一。按照国家、省、市、县、镇五级土地利用体系,从上到下做好相应的规划。通过对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的双重评估,可以让我们更加客观地了解当前的资源环境的优势与短板,从而发掘出今后发展的潜力。同时,还可以将当前的现状(比如开发利用现状、基本农田红线、生态保护红线)进行比较,从而修正已有的规划结果,进而推动县域内的乡村分类和布局工作。在具体的规划中,需要对村庄的区位条件、发展状况以及人口变化和资源禀赋等现实条件进行全面的考量,准确掌握村落的特征以及发展需要,并要在制定村落的分类与布局时,要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划分,为制定村落的规划工作提供更多的支撑,保证规划方案的科学性。在制定县域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时,要参考省级农村建设的技术指导方针,重视城乡的协调发展,对农村的布局进行进一步的优化。

3.3引入智能科技手段,提升城乡规划实践的效率和精度

在城乡规划实践中,引入智能科技手段是提升规划效率和精度的重要途径之一。一方面,智能科技手段可以帮助城乡规划实践更好地利用大数据。通过大数据的分析和挖掘,可以获取更加全面、精准的城乡规划数据,帮助规划制定者更好地把握城乡规划的全局和趋势,从而更好地指导城乡规划实践。另一方面,智能科技手段可以提升城乡规划实践的效率。例如,在城市建设中,可以借助智能化技术进行施工管理、质量监督等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在土地利用规划中,可以使用GIS技术进行土地分析、规划和监管,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规划制定的精度。在实践中,一些城市已经开始探索智能科技手段在城乡规划实践中的应用。

结束语

新型城镇化与城乡规划建设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命题。文章深入探讨了新型城镇化的概念、城乡规划的重要性以及挑战与推动作用。面对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扩张、不平衡发展等问题,加强政策协调、社会参与、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是关键。只有通过科学规划和可持续发展,我们才能实现城乡的协调发展,提升人民生活质量。我们要推动城市化与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平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推进城市生态建设和绿色发展。通过共同努力,我们将实现城乡规划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更加美好的城市与乡村。

参考文献

[1]林子晗.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乡规划的转型刍议[J].居舍,2021(23):7-8.

[2]吕婷婷.刍议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生态导向的城乡规划变革[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0(20):26+14.

[3]贺文杰.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城乡规划工作思考[J].湖北农机化,2020(0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