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与自动化发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25
/ 2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发展

房 宾     郑文一

房 宾 210102198002016318 ; 郑文一 210781199402021813

摘要:如今,我国工业已进入2.0时代,机械制造与自动化的发展正朝着高质量方向发展。众所周知,实体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命脉,发展实体经济要优先发展制造业。过去,我国的制造业主要依靠廉价劳动力从事制造业的下游产业居多,这只是发展经济的起步阶段。历史和经验不断提醒我们,科学技术的发展才综合国力发展的根本依据。近十几年来,我国不断突破核心技术,打破西方国家技术壁垒,正逐步走上高质量发展的道路。

关键词:机械制造;自动化;发展

引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对我国工业领域带来的改变可谓是翻天覆地。更加高效、精准、安全的生产方式不仅提高了我国工业水平,同时也使得人们能够将目光转移到其他层面,开始思考促进工业的节能化优化与环保化发展,从而打造新型的工业生产模式。基于此,本文首先针对自动化机械制造生产技术的特点进行研究。进而以此为基础,讨论我国工业领域的未来掌握以及发展趋势,希望能够以此推动机械生产技术获得进一步提升。

一 自动化与机械自动化

自动化是一种动态演化,其演化过程以动态性为主。在以往,自动化被看作是使用机械替代人类的劳动,实现工作的自动化而不需要人类的参与。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电子技术每天都在进步,电脑技术也在突飞猛进。人们对自动化的认识也发生了变化。再往前说,就是机械代替了人类的劳动,并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代替了人类的大脑。

自动化的定义可以被划分成三个方面:

1.1代替人力,代替人脑的活动,进而在机械生产中,将人力操作与机械操作的有机统一起来。使得整个系统的操作更为流畅,管理更为便捷。

1.2从机器设备的使用角度来看,在机器设备的使用上,全自动机器设备可以彻底地代替人工和大脑工作,从而实现机器设备能最大限度地实现机器设备的自动控制,并使机器设备的制造过程变得更加“流水”。在自动操作方面,因为牵涉机器制造的自动操作,所以有必要对产品的全寿命周期进行详细的说明。

1.3在机器的生产和加工中,利用自动化技术,可以使得加工流程更具连续性,可以迅速地进行自动的检验,使得大量的产品的加工效率更高,质量更好,这就是机器自动化。在机器生产的初期,大多采用机电元件来提高机器生产的效率。60年代后期,伴随着电脑和自动控制技术的发展,电脑辅助设备应运而生。在整个生产流程中,企业的信息化已逐渐深入到生产的每一个阶段,并逐渐成为一个以微机为核心的生产体系。

二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发展探讨

2.1行业欠发达、技术水平差, 亟待改变现状。

2.1.1实现机电一体化

在工业2.0时代,机械制造与自动化结合是必然趋势,也就是要尽可能实现机械设备与电子设备的有机结合。靠人力去操作设备、实现搬移分拣的传统行业正逐步被自动化机器所取代,这是大势所趋。而且,对于一下特殊岗位,比如煤矿、喷涂、焊接等存在潜在危害,用自动化设备取代人力有利无害。

2.1.2实现集成化

众所周知,事物发展都是从复杂到简单,从功能单一到强大的多功能,体积也是从庞然大物到小巧便携的。而这些改变所依赖的就是集成,将多种多样大体积的设备通过技术合成为一个体积微小的整体。例如,最初的计算机足有一间房子那么大,经过技术不断改进,最终把计算机众多的组成设备用一块主板及配套的设备替代,成为了当前正在使用的台式机,并最终产生了小巧便携的笔记本电脑。

2.1.3集成化的优势

集成化的设备便于安装、检查、维修,而且相关费用大幅降低。集成使空间利用最大化、价值发挥最优化、功能开发多样化,总之,集成的工业化给机械制造与自动化开辟了一片新天地,开启了崭新的生产生活方式,给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创造了巨大的便利。

2.2传统企业面临转型,政企要通力合作

传统制造企业与自动化的结合还不完善甚至还没有与自动化结合,这与企业家陈旧的思想有很大关系。守旧的企业家觉得传统的设备及加工工艺是代代传承下来的,一旦将其与自动化结合,短时间内不一定能成功,而且从经济上考虑可能还会带来企业的亏损。同时,过去政府对传统企业也缺乏政策上的扶持,让企业家觉得改革的风险太大,不利于机械制造与自动化的普及。对于企业家思想陈旧和政府缺乏政策帮扶这两大难点,应从网络智能化和秉持绿色发展观念上寻求突破。传统制造的加工工艺较为陈旧单一,一般都是按照手工绘制的二维图纸进行试制,再投入批量生产。导致把大部分时间都浪费在了设计阶段,对于加工周期短的产品显然是不适用的。随着国外先进的软件技术的引进,给逆向设计、缩短整体工时、降低成本提供了可能。政府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原则,制定既有利于环境保护,又不会给企业发展造成极大困境的政策,而企业也要不折不扣地执行,不能钻政策地空子。有了政企的通力合作,机械制造与自动化的发展一定能实现健康可持续。

三 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发展趋势

3.1增强人机交互性

人机交互的主要发展方向即——人工智能。在当前科技色彩愈发浓郁的环境下,人工智能产物层出不穷,如无人驾驶汽车、智能管家系统等等,在这一背景下虽然自动化生产已经能够根据生产资料进行独立分析和操控,但是一些关键的运行参数依旧需要人工设定来完成,同时提供的方案计划也通常只能够作为参考,仍旧需要人工进一步完善。

为此,人们需要进一步将移动互联网、传感器、大数据分析、物联网等技术应用到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当中,通过创造更加通常的人机交互条件,使得各类物理技术与网络设备能够更好地与人脑智慧进行互动,从而通过仿真模拟等应用手段更好地协助人工进行生产,以此实现我国工业领域的现代化发展,并有效提高机械的智能化特征。

3.2提倡绿色生产理念

一些大型的机械生产工业,如锻造、能源、矿业等等,虽然在自动化技术的操控下能够更加精准的展开生产行为,有效避免了对资源或能源的无谓浪费。但是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依旧难以避免会产生一些废弃物排放现象。这一行为不仅严重破坏了地方生态环境,同时也不利于企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以此在自动化生产中应当进一步思考“绿色生产理念”,以此提高工业生产效率。

因此在未来的技术发展过程中,自动化技术应当关注于机械的“节能增效”应用。如现阶段发展尚不成熟的能源循环利用、自动净化装置等等,除了保证其技术方案更加可靠以外,还应当思考如何减少生产成本,从而实现该技术的全面普及与推广。

3.3微型化发展

微型化发展同样也是当前阶段人们需要关注的重点,以“智能手机”为例,其在刚刚诞生之初,具有“体型大”、“续航时间短”、“功能单一”等诸多缺陷。但是发展至目前,其不仅发展为了“电话手表”,同时还可以支持人们上网、视讯、娱乐等等。而现阶段的机械设备同样具有以上特点,无论自动化程度如何先进,终究改变不了其“占地面积大”、“生产效能低”的问题。这样的缺陷导致机械生产过程中势必会产生多余的能源损耗,并且维护保养也殊为不易,每年都要耗费巨大成本。过此在未来的发展工作中,需要人们对其进行“微型化”发展进行思考,通过进一步精简其体积结构,并丰富其功能设置,以此彰显机械制造的自动化价值。

结语

发展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有利于推动机械制造和国家的经济发展,特别是在我们国家处在一个转型时期的时候,要想完成我们的中国梦,就必须加大力度,加大机器生产自动化技术的研发力度。

参考文献

【1】《中国科技信息》 > 2023年3期 > 浅谈自动化与机械制造自动化  出版时间:2023-08-22作者: 苏明国

【2】《工程建设标准化》 > 2022年4期 > 关于机械制造与自动化发展探讨  出版时间:2022-06-08作者: 韩龙飞

【3】《家园·电力与科技》 > 2021年16期 > 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特点与发展  出版时间:2022-07-21作者: 周小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