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中车辆痕迹鉴定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24
/ 2

交通事故中车辆痕迹鉴定分析

杨磊  古斯乐图

鄂尔多斯市安泰司法鉴定中心  内蒙古  鄂尔多斯  017000

摘要: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机动车的数量都大幅度增加,这给我国的交通安全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我国每年因为交通事故伤亡的人数超过了20万,并有逐年上升的趋势,这对于交通事故中的鉴定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就需要我国的交通事故中车辆痕迹鉴定必须科学、严谨、公正,为事故的责任划分,事故的缘由提供合理的证据依靠。本文探讨了车辆痕迹鉴定的不同方法,从而为交通事故案件的分析取证提供有力支持。

关键词:交通事故;车辆;痕迹鉴定

道路交通事故痕迹识别是在科学痕迹检查的指导下,确定交通事故痕迹与交通事故事件责任人、对象之间关系的一种司法鉴定技术手段。在交通事故中,无论是车对车还是人车相撞,往往对事故责任的认定起到决定性作用,在一些情况下,没有办法通过监控视频来判断交通事故中的碰撞,就需要从碰撞的痕迹或者通过视频直接取证。

、车体痕迹在交通事故中的特征

汽车与其他物体发生碰撞以后会留下一定的痕迹,即车辆痕迹,车辆痕迹的类型包括撞击痕、刮擦痕、刺沟痕、撞折痕、分离痕迹等类型,车体痕迹鉴定在交通事故的责任判定中应用非常广泛,引起车辆痕迹的事故原因非常多,比如事故现场可能会发生连环事故,事故发生以后其他车辆经过也会留下车体痕迹,有的车体痕迹是事故车留下的,有的车体痕迹为其他车辆留下的,有的车辆为第一次碰撞,也有的车辆碰撞痕迹较多,新旧痕迹叠加起来给交通警察的交通事故责任划分和判定造成了影响,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车辆痕迹在交通事故中出现的频率较高,交通事故中的车体痕迹的长宽高比较明显,这种车体痕迹具备主体性。在对车体痕迹进行鉴定时,勘查人员要全方位地细致观察痕迹的底部和表面,并检测车辆不同部位的痕迹。通常在发生了交通事故以后,车辆痕迹并非单一的存在,周围会出现较多的附着物,一部分来自于肇事车辆,也有一部分来源于参与事故的车辆。对在交通事故现场车辆痕迹进行检测时,还要注意车辆痕迹上附着的物体,一般采用全面综合的物理方法进行检测和分析。

交通警察在分析机动车事故的遗留痕迹时,要对机动车的车辆数量、车辆行驶方向、撞击力度、撞击的角度等进行分析,在掌握了这些数据以后才能对交通事故发生的实际场景进行还原,并了解事故发生的原因。撞击速度可以从车体的痕迹中判断出来,行驶速度较快的车辆被称为助动车,行驶速度慢的车被称为被动车,交通事故发生以后,车辆突出部位的前部通常为交通事故的碰撞部分,车辆遗留痕迹上一般会出现堆积物,车辆的速度与责任划分没有必然的联系,然而主动车在交通事故中承担的责任较多。交通事故发生时,车辆在平行行驶时不会发生交通事故,但是如果其中一方车辆行驶方向改变则容易产生碰撞刮擦,在车辆改变行驶方向时,两辆车的行驶轨迹之间会形成一个夹角,夹角比较小那么车辆事故中通常会出现刮伤痕迹,如果夹角比较大,那么车辆的痕迹大多会出现凹陷。通过对车辆上的凹陷程度进行分析,则可以得出相应的交通事故鉴定结论。在发生了交通事故之后,两车相撞也会产生大量的碎屑,这些碎屑也可以为交通事故鉴定提供参考,碎屑所在的位置通常为事故发生的位置。

二、交通事故的车辆痕迹鉴定要素

交通事故发生时,车辆痕迹鉴定要把握好鉴定的要素,如车辆受损的具体位置、车辆变形情况、碰撞体构造、车辆刮擦痕迹和剥脱物品等,这些要素都可以作为鉴定的条件。在事故发生时,首先要分析车辆受损的具体位置,车辆受损的位置通常是交通肇事车辆双方撞击的位置,一般情况下,车辆的装载程度影响车辆的速度以及撞击的力度,但是事故发生后期,很多车辆已经将装载的货物卸除,车辆处于空载的状态,车辆的高度也会发生变化。汽车的胎压会对交通事故造成影响,胎压不正常容易发生爆胎,在交通事故发生时,由于轮胎受到了猛烈的撞击,胎压发生了急剧的变化,由此而发生爆胎。车辆爆胎之后轮胎会慢慢泄气,车身的高度会发生改变,单个轮胎泄露也会对车体的高度产生影响。车身在行驶过程中,车辆事故发生会出现剧烈地摩擦、变形、反弹,这些因素会使车身高度与车辆碰擦的痕迹不匹配,事故路面的凹凸状况也对车辆带来影响。

在交通事故发生以后,车辆会出现变形、扭曲、凹凸等现象,分析这些差异现象可以掌握事故现场的情况。不同碰撞物体之间的刚性强度不同,为此对事故现场构成的影响也不同,碰撞体的质地、硬度、弹性不同,在碰撞力量作用下,材料刚性强的物体发生的形变会较小,材料刚性弱的部分发生变形的几率较小,两者之间的差异反映了材料的质地。碰撞体的构造结构差异,会对构造体的受力能力产生影响,受力结构强的构造体在发生碰撞以后不容易变形,相反受力结构弱的构造体在发生碰撞以后容易变形。在碰撞过程中,不同碰撞体碰撞的角度也会随受损部位带来直接的影响。碰撞角度在改变以后,物体受损的部位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改变,对碰撞体在碰撞瞬间形成的夹角大小进行分析,也可以理解碰撞受损程度大小。

碰撞出现以后,物体碰撞表面的刮擦痕迹和剥脱的物品也可以成为鉴定的依据。交通事故中,车辆碰撞会出现一定量的物质交换,例如红车与白车碰撞,白车身会染上红车的油漆,相反,红车上也会出现一定量的白色油漆,这些也可以作为事故现场勘查的重要依据。通常在对交通事故现场进行勘查时,也容易出现不符合常规的差异,因为交通事故发生之后,碰撞体受到外力因素影响产生了风化、氧化、灼晒等问题,导致车辆碰撞颜色表面出现色素堆积,使车辆颜色不符合常规。在车辆碰撞过程中,色素浑浊问题导致车身表面颜色发生改变,颜色混杂的问题就由此出现,这是需要注意的一点。

三、鉴定交通事故车体痕迹的常见方法分析

在交通事故车体痕迹鉴定过程中,常用的三种痕迹检测方法包括刮擦痕迹、撞击痕迹、分离痕迹,由于车辆的速度、方向不同,因此在发生撞击时,撞击的大小、接触点、方向等也不同。通常鉴定车辆表面的痕迹,要充分分析造痕客体和承受痕迹的客体,在此基础上还原事故发生的成因。①刮擦痕迹。刮擦痕迹指的是肇事车辆接触时所产生的擦伤,承受车辆痕迹客体上会产生条状痕迹,车辆某个部位在受到挤压之后会产生刮擦痕迹,刺沟痕迹就是显著的特征。承受痕迹的客体车辆与刮擦痕迹的物质结构之间会形成特定的关系,如果制造痕迹的车辆表面细致度不够,那么刮擦痕迹就会比较明显,如果制造痕迹的车辆表面光滑,车辆痕迹就会显得比较模糊,车辆刮擦通常会以单一的凹凸线条展现在大众面前。②分离痕迹。在事故车辆发生撞击时,零碎的零部件会散布在现场,遗留车辆的碎屑。事故现场遗留的部件与散落的部件进行组拼,最后可以对交通事故的责任进行判定,也可以对肇事车辆进行确定,这些部件也会成为有效的物证。③撞击痕迹。肇事车辆的某部位与承受痕迹的客体发生碰撞之后,撞击表面产生的凹陷就是撞击痕迹,车辆某个部位与承受撞击客体上产生的距离,会在接触的瞬间会产生力的冲量。物体表面发生变形时,对事故碰撞的痕迹进行鉴定,制造痕迹的客体与承受痕迹的客体形状与位置都要进行对比。

四、结语 

综上所述,痕迹鉴定在交通事故案件中发挥着不可比拟的作用,交通部门通过、鉴定车辆撞击、刮擦的事故和检查所有分离痕迹,对于漏车可进行车辆识别等方式还原了交通事故的过程、缘由,提高了判断责任的准确率,为正确处理我国交通事故提供了可靠依据。

参考文献:

[1]赵基,陈健,孔棰柱,等.交通事故鉴定中车辆痕迹鉴定类型与方式[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社会科学,2023(6).

[2]王雷.道路交通事故车辆痕迹鉴定[J].楚天法治,202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