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有序Logit模型的农村居民参与互助养老影响因素研究——以江西省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17
/ 6

基于有序Logit模型的农村居民参与互助养老影响因素研究——以江西省为例

王笑陈莲莲

江西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330045

摘 要随着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加剧,农村传统养老模式已经无法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而互助养老作为近年来兴起的一种养老模式,以其成本低、易推广、贴近传统养老观念等优势,成为现代养老模式的有效补充。

基于1026份农户调研问卷,本文构建有序logit模型,实证分析了农村居民参与互助养老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居民个人健康状况、对养老问题的担心情况、去养老机构的意愿以及对互助养老的了解程度等变量对农村老年人选择互助养老意愿有正向影响;与家中子女的沟通频率对农村老年人选择互助养老意愿有负向影响。

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以下建议:一是完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关注老人身体健康;二是积极鼓励子女关心老人、完善互助养老模式;三是积极推进互助养老知识宣传、转变养老观念。

关键词:农村人口老龄化;互助养老模式;有序logit模型

1 绪论

1.1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据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和江西省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资料,江西省60周岁及以上的户籍人口约762.48万,占全省总人口数的16.78%,较2010年增加了5.43个百分点,其中65周岁人口及以上约537.10万,占全省总人口数的11.89%,较2010年增加了4.29个百分点。由此可见,近年来江西省的老龄化进程已明显加速,老龄人口数不断增加。并且随着城乡二元制壁垒的消失,从农村迁往城市的难度降低,越来越多的青壮年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质量选择前往城镇打拼,导致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流失以及农村经济发展缓慢[1]。进一步加大了“未富先老”和“未备先老”的矛盾,给农村传统养老模式带来巨大冲击,这使得农村养老问题也愈发突出[2]

在此背景下,居民家庭的养老负担及社会养老负担不断加重,探索新型养老模式和诉诸于互助养老的期望日益高涨。对此,国家开展了一系列政策实践。2011年,国务院发布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2021发布《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等文件多次提及积极探索农村互助养老新模式

1.1.2 研究意义

随着城镇化进程加速,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进城打拼,农村“空巢老人”越来越多,导致传统养老模式受到冲击,无法满足农村居民的养老需求。本文依据现实情况,探讨新型养老模式之一的互助养老在农村普及的可能性,实证分析了农村居民对互助养老参与意愿的影响因素,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为互助养老模式在农村的推行提供可行方案。

1.2 文献综述

1.2.1 农村老龄化


1-1相关文献总体趋势

本文以“农村老龄化”为主题在中国知网(CNKI)进行高级检索,共检索出1003篇文献,并进行计量可视化分析。由图1-1可知,早在1987年就出现了相关文献研究,从2004年开始,学者们对“农村老龄化”的关注度显著提升,文献数量呈快速增长趋势,尤其近几年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学界一致认为我国已处于老龄化社会,不同地区的老龄化情况差异较大,探索新型养老模式已经成为大势所趋。

根据现有文献,杜鹏、王武(2010)认为我国农村地区的老龄化高于城镇地区[3]王蓓(2020)认为农村养老存在家庭养老功能减弱、社会养老施行程度浅且养老观念落后等问题[4]。王雪芹(2021)则指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及国民寿命的延长造成的农村人口老龄化现象加剧,会不利于农业经济的发展,如出现农业生产劳动力短缺、生产总值明显下降等现象[5]梁立芬2021)认为当前农村养老形势严峻且“空心村”现象严重,农业经济的发展缺乏原动力,农村居民需要更新养老观念,发展多种养老模式互为补充[6]

1.2.2 互助养老模式研究

本文采用“农村”及“互助养老”两个主题在中国知网(CNKI)进行高级检索,共检索出980篇文献,并进行计量可视化分析。


1-2相关文献总体趋势

从图1-2中可以看出,从2012年开始,学者们对“互助养老模式”的关注度显著提高,并且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学术界开始针对人口老龄化探索新的养老模式。


1-3主要主题分布情况

由图1-3可知,在检索中出现次数最多的主题分别是:互助养老(277次)、农村互助养老(138次)、农村互助养老模式(69次)。根据相关文献的主体分布情况,可以看出学者们已经对互助养老的可行性进行了探究。

Yang·Z2019互助养老社会定量分析发现互助养老模式比较适用于农村“空巢老人”,可以帮助老人满足自己的社交需求降低精神上的孤独感和自身焦虑状况[7]。杜咏怡(2022)指出赡养脱离现象的普遍出现推动着养老核心由子女向老人自身转变,且地缘纽带下老年人根深蒂固的乡土观念使得互助养老作为一种创新养老模式进入人们的视野并且成为可能[8]钟丽红2022)指出农村互助养老的产生除了国家政策的推动外,还因为老年人的切身需要以及农村特殊的社会环境。她认为农村互助养老不仅让老年人以较低的成本重新嵌入社会网络中,还使其获得了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养老资源

[9]。丁煜(2022)指出基于“自助-互助”原则建立的农村互助养老是一个短期利他但长期利己的互助合约[10]

整体来看,越来越多的学者已经关注到农村老龄化的问题并对此展开研究,并提出应对措施,对本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而互助养老模式作为新型养老模式之一,研究其可行性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本文旨在探究互助养老模式在农村推行的主要影响因素。

1.3 研究方法与研究路线

1.3.1 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本文通过査阅关于农村养老、互助养老模式等主题期刊、会议论文、书籍。在梳理农村互助养老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了解掌握国内外农村互助养老模式及发展状况。

2)实证分析法

经过数据清洗,本文首先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了解样本基本情况构建有序logit模型,利用SPSSStata软件进行回归分析,得出农村老人参与互助养老意愿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对此提出政策建议

1.3.2 研究路线


1-4研究路线图

2 相关概念界定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互助养老

基于现有文献,本文将互助养老模式定义为:在家庭养老的基础上,通过整合社会、机构养老的服务资源,鼓励低龄老年人、身体健康老年人以志愿者身份参与互助养老,为高龄老年人提供基础养老服务,实现老年人群体相互照应、自助养老的一种养老模式。

2.1.2 农村互助养老

基于现有文献,本文将农村互助养老模式定义为:在农村,以同村或邻村身体健康的低龄老年人为主体,以老年人的亲友、邻里和本村志愿者、其他社会组织组成的服务队伍为补充,向居家居住或集中居住的老年人,提供日常生活照料、精神慰藉或长期照护等养老服务,满足老年人生活需求的一种养老模式。

3 农村居民参与互助养老的影响因素分析

3.1 研究设计

3.1.1 研究思路

基于现有文献,本文主要从个人特征、家庭特征以及个人对于养老的行为认知三个方面,构建多元有序logit模型,分析农村居民参与互助养老意愿的主要影响因素。

3.1.2 变量设置

本文的被解释变量为参与互助养老意愿,赋值为“1=非常不愿意”、“2=比较不愿意”、“3=一般”、“4=比较愿意”、“5=非常愿意””;解释变量为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健康状况、幸福感等个体特征变量,婚姻状况、家中老人生病由谁照顾、子女与老人聊天频率等家庭特征变量,以及是否担心自己的养老问题、对“养儿防老”的看法的认知行为变量(如表3-1所示)。

3-1变量赋值

变量类型

变量名称

赋值

被解释变量

参与互助养老意愿

1=非常不愿意;2=比较不愿意;3=一般;4=比较愿意;5=非常愿意

解释变量



个体特征

性别

0=女;1=

年龄

0=小于60岁;1=大于等于60

受教育年限

0=小于等于6年;1=大于6

健康状况

1=非常不健康;2=比较不健康;3=一般;4=比较健康;5=非常健康

幸福感

1=非常不幸福;2=比较不幸福;3=一般;4=比较幸福;5=非常幸福

家庭特征

婚姻状况

0=现无伴侣共同生活;1=现有伴侣共同生活

家中老人生病由谁照顾

1=邻居;2=养老院;3=子女;4=配偶;5其他

家中子女与老人聊天频率

1=每天;2=每周;3=每月;4=每年偶尔;5=极少或没有

外地子女与老人聊天频率

1=每天;2=每周;3=每月;4=每年偶尔;5=极少或没有

认知行为

是否担心自己的养老问题

1=非常不担心;2=比较不担心;3=一般;4=比较担心;5=非常担心

对“养儿防老”的看法

1=非常不同意;2=比较不同意;3=一般;4=比较同意;5=非常同意

今后是否会在农村养老

0=否;1=

是否希望子女回农村养老

0=否;1=

村里是否有养老院

0=否;1=

去养老机构的意愿

1=非常不愿意;2=比较不愿意;3=一般;4=比较愿意;5=非常愿意

是否听说过互助养老

0=否;1=

希望由谁带头实行互助养老

1=政府;2=企业;3=村委会;4=村民自发;5=其他

3.1.3 资料收集

本文数据来源于“百村千户”调研数据,为了使得数据更具代表性,通过随机抽取江西省12个县(市、区)不同乡镇村落的方式,随机抽选出1081人进行访问,除去55份无效问卷,最终获得1026份样本数据,有效率94.9%

3.2 农村居民互助养老意愿分析

3.2.1 个体特征基本情况

本文将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健康状况、幸福感5个变量归为个体特征。由表3-2可知,在性别方面,男性占比77.7%,而女性仅为23.3%;本文主要是研究农村居民对互助养老的意愿,因此直接将年龄划分为60以上及60岁以下,表3-260岁以上的比例为49.6%,可以发现农村老年人比例较大,具有老龄化问题;在教育方面,本文直接将其划分为6年以上及6年以下,从表3-2中可以看出受教育大于6年的比例为47.4%,即约一半受访者有教育基础;在健康方面,从表3-2中可以看出受访者整体较健康,非常不健康及比较不健康仅占1.1%10.2%;在幸福感方面,从表3-

2中可以发现96.6%受访者幸福感较高。

3-2个体特征基本情况

变量

分组

频数(N

比例(%

性别

229

22.3

797

77.7

年龄

小于60

517

50.4

大于等于60

509

49.6

受教育年限

小于等于6

540

52.6

大于6

486

47.4

健康状况

非常不健康

11

1.1

比较不健康

105

10.2

一般

184

17.9

比较健康

458

44.6

非常健康

268

26.1

幸福感

非常不幸福

8

0.8

比较不幸福

27

2.6

一般

209

20.4

比较幸福

495

48.2

非常幸福

286

27.9

3.2.2家庭特征基本情况

本文以与配偶、子女的关系将婚姻状况、家中老人生病由谁照顾、家中子女与老人聊天频率、外地子女与老人聊天频率4个变量归为家庭特征。从表3-3中可以发现90%受访者目前有伴侣陪伴;从表3-3中可以看出当前在农村家中有老人生病时,主要由子女、配偶照顾,分别占比71.6%21%;农村家庭中,子女与老人每天或每周的聊天频率占比较高,分别为43.6%32%;而外地子女则与家中老人每周、每月沟通的频率占比更大,分别为45.6%20.4%

3-3家庭特征基本情况

变量

分组

频数(N

比例(%

婚姻状况

现无伴侣共同生活

102

9.9

现有伴侣共同生活

923

90

家中老人生病由谁照顾

邻居

15

1.5

养老院

15

1.5

子女

735

71.6

配偶

215

21

其他

26

2.5

家中子女与老人聊天频率

每天

437

42.6

每周

328

32

每月

120

11.7

每年偶尔

43

4.2

极少或没有

68

6.6

外地子女与老人聊天频率

每天

130

12.7

每周

468

45.6

每月

209

20.4

每年偶尔

75

7.3

极少或没有

99

9.6

3.2.3个人认知行为基本情况

本文在个人认知中设置了8个自变量,分别为是否担心自己的养老问题、对“养儿防老”的看法、今后是否会在农村养老、是否希望子女回农村养老、村里是否有养老院、去养老机构的意愿、是否听说过互助养老、以及希望由谁带头实行互助养老。由表3-4中可知,多数受访者不太担心自己的养老问题,仅15.3%比较担心、3.2%非常担心;大部分中国人比较支持“养儿防老”观念,其中,38.7%比较同意、18.8%非常同意,说明自古以来的孝道观念在当今农村社会仍然盛行;在养老地点方面,85.9%的农村居民今后会选择在农村养老;62.2%不希望子女以后回农村养老;83.8%受访者表明村里没有养老院;27.4%受访者非常不愿意去养老院、50.3%的人比较不愿意去养老院,这表明大部分农村居民不能接受养老院这种集中养老模式,并且很多农村老人认为去养老院养老是一件非常丢人的的事[11]。从表3-4中可知,84.7%受访者没有听说过互助养老这一概念;但是如果需要实行互助养老,55.2%受访者认为需要政府牵头实行,32.2%认为需要村委会带动。

3-4个人认知行为基本情况

变量

分组

频数(N

比例(%

是否担心自己的养老问题

非常不担心

223

21.7

比较不担心

430

41.9

一般

183

17.8

比较担心

157

15.3

非常担心

33

3.2

对“养儿防老”的看法

非常不同意

55

5.4

比较不同意

134

13.1

一般

247

24.1

比较同意

397

38.7

非常同意

193

18.8

今后是否会在农村养老

136

13.3

881

85.9

是否希望子女回农村养老

638

62.2

385

37.6

村里是否有养老院

860

83.8

160

15.6

去养老机构的意愿

非常不愿意

281

27.4

比较不愿意

516

50.3

一般

146

14.2

比较愿意

58

5.7

非常愿意

24

2.3

是否听说过互助养老

869

84.7

151

14.7

希望由谁带头实行互助养老

政府

566

55.2

企业

23

2.2

村委会

333

32.5

村民自发

84

8.2

其他

9

0.9

3.2.4 互助养老的整体性描述分析

从表3-5中可以看出,有139位受访者表明非常不愿意参与互助养老,占比为13.5%567位受访者表明比较不愿意参与互助养老,占比为55.3%;比较愿意、非常愿意参与的居民仅占6.9%1.1%,说明大部分农村居民对互助养老的意愿程度不高,因此本文需要研究出影响农村居民参与互助养老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并提出建议。

3-5互助养老的整体性描述分析

变量

分组

频数(N

比例(%

是否愿意参与互助养老

非常不愿意

139

13.5

比较不愿意

567

55.3

一般

238

23.2

比较愿意

71

6.9

非常愿意

11

1.1

3.3 模型构建与分析

3.3.1 单因素交互分析

本文共选择了17个解释变量进行分析,发现4个变量未通过卡方检验,分别是农村居民年龄P=0.693>0.1、今后是否会在农村养老P=0.788>0.1、是否希望子女回农村养老P=0.743>0.1、村里是否有养老院P=0.954>0.1),对参与意愿无显著影响;而余下13个变量都通过卡方检验,与居民的参与意愿相关,可纳入回归模型进一步检验。

3-6

单因素与互助养老意愿交互分析

变量

似然比检验

卡方

自由度

显著性

个人特征

性别

8.542

4

.074

年龄

2.230

4

.693

受教育年限

3470399.364

4

.000

健康状况

175615.834

16

.000

幸福感状况

258721.793

16

.000

家庭特征

婚姻状况

34296887.635

4

.000

家中老人生病由谁照顾

2251.792

16

.000

家中子女与老人聊天频率

1641.252

16

.000

外地子女与老人聊天频率

342.052

16

.000

认知行为

是否担心自己的养老问题

60.733

16

.000

对“养儿防老”的看法

336.337

16

.000

今后是否会在农村养老

1.712

4

.788

是否希望子女回农村养老

1.960

4

.743

村里是否有养老院

.680

4

.954

去养老机构的意愿

280.198

16

.000

是否听说过互助养老

930.422

4

.000

希望由谁带头实行互助养老

1163.109

16

.000

3.3.2 模型选择

由于本研究因变量采用序数形式,即农村居民参与互助养老意愿程度使用Liket-5级量表,故选用有序Logit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具体模型表达式为:

1

1)式中,y是农村居民参与互助养老意愿程度,j是被解释变量y的分类,用12345表示5个等级,χ为农村居民参与互助养老意愿的影响因素,k为自变量个数;α为常数项,β为对应的回归系数。在得到αβ的参数估计后,特定情况(如y=j)发生的概率可由下式得到:

2

再对模型进行拟合,发现显著性很高,说明该模型适用于本文数据分析。

3-7模型拟合信息

模型

模型拟合条件

似然比检验

-2对数似然

卡方

自由度

显著性

仅截距

2138.485




最终

1592.867

545.619

176

.000

3.4 回归分析

本研究运用Stata/SE16.0统计软件对样本进行了有序Logit回归分析,模型运行结果如下表3-8所示:

3-8有序logit模型回归结果

变量

Coef.

Std. Err.

z

P>z

个人特征

性别

.1188477

.1591128

0.75

0.455

受教育年限

.0741108

.1392695

0.53

0.595

健康状况

.1373866*

.0818252

1.68

0.093

幸福感状况

-.0966993

.0941289

-1.03

0.304

家庭特征

婚姻状况

.1105056

.2291012

0.48

0.630

家中老人生病由谁照顾

.1222943

.1172938

1.04

0.297

家中子女与老人聊天频率

-.12844**

.0611563

-2.10

0.036

外地子女与老人聊天频率

.0455092

.0607627

0.75

0.454

认知行为

是否担心自己的养老问题

.2354714***

.0660967

3.56

0.000

对“养儿防老”的看法

.0757024

.0612126

1.24

0.216

去养老机构的意愿

.9150105***

.0802124

11.41

0.000

是否听说过互助养老

.4080541**

.1900934

2.15

0.032

希望由谁带头实行互助养老

-.0148166

.0578049

-0.26

0.798

注:*、**、***分别表示10%5%1%统计水平上显著

3-8可知,农村居民个人的健康状况、与家中子女的沟通频率、对自己养老问题的担心状况、去养老机构的意愿以及对互助养老的了解程度等5个变量对农村居民参与互助养老的意愿有显著影响。其他8个变量对参与意愿有影响,但不在10%显著水平范围内,影响不够显著。

1)健康状况。统计检验在10%水平上显著,系数为正,表明在其他条件固定的情况下,农村居民的健康状况与其参与互助养老的意愿正相关,即身体越健康,活动能力越强,参与互助养老的意愿越强烈。

2)家中子女与老人聊天频率。统计检验在5%水平上显著,系数为负,表明在其他条件固定的情况下,与家中子女沟通越频繁,农村居民参与互助养老的意愿越低,即与子女的沟通满足了社交需求及精神慰藉的需要,对参与互助养老的意愿更低。

3养老问题担心情况。统计检验在1%水平上显著,系数为正,表明越担心自己养老问题的居民,参与互助养老的意愿越强,即他们也认为互助养老模式是一种可行的养老模式

4去养老机构的意愿统计检验在1%水平上显著,系数为正,表明越愿意去养老机构的居民,参与互助养老的意愿越强,因为他们本身就不排斥除子女赡养以外的养老方式。

5对互助养老的了解程度统计检验在5%水平上显著,系数为正,表明在其他条件固定的情况下,越是了解互助养老的居民,越是愿意参与到互助养老当中去。符合心理学家查荣茨提出的曝光效应理论,即人对越熟悉的东西越喜欢的现象。

4 研究结论与建议

4.1 研究结论

本文是关于农村居民参与互助养老意愿影响因素研究,首先对“百村千户”调研数据进行整理运用单因素交互分析和有序Logit模型进行回归分析,筛选出农村居民参与互助养老意愿

最为显著的影响因素,即居民个人健康状况、与家中子女的沟通频率、对养老问题的担心情况、去养老机构的意愿以及对互助养老的了解程度,并得出以下结论:

首先,通过对数据进单因素交互分析发现,13个因素对于互助养老意愿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通过有序Logit模型进一步分析得知,居民个人健康状况、对养老问题的担心情况、去养老机构的意愿以及对互助养老的了解程度对其参与互助养老的意愿呈正相关,而与子女的沟通频率呈负相关

其次,通过分析影响农村居民参与互助养老意愿的因素发现,发展农村互助养老,需要政府、社会、家庭及老年人本身多方面共同参与。要增强政府在政策、资金方面的支持力度;加快社会舆论方面的转变、统筹社会资源用以发展互助养老;家庭和个人要积极配合,转变传统观念。

4.2 建议

养老是社会需要长期解决的问题,发展互助养老更是一个阶段性、探索性的课题,需要政府、社会、家庭及老年人本身多方面共同参与。

4.2.1 个人特征:完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关注老人身体健康

我国政府是一个服务型的政府,发展和完善养老事业既是政府的责任也是政府的义务,政府需要承担起发展养老事业的重任。农村居民的身体状况是影响其参与互助养老意愿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为保障农村居民的身体健康,政府要将转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模式、推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作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

在农村,许多农村老年人因为怕花钱,很少会选择去医院检查身体,若身体出现问题大多选择吃药或者硬抗过去,不利于其长期身体健康。而家庭签约医生则很好的弥补了这一点,定时上门给老年人检查身体,对保障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4.2.2 家庭特征:积极鼓励子女关心老人、完善互助养老模式

在家庭因素方面,老年人选择参与互助养老,是因为他们的沟通交流需求没有在子女身上得到满足,子女对老人的关注度不够,使老人产生孤独感,并且会产生强烈的落差感,感觉自己不再被社会所需要,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因此出现很多农村老人自杀事件[12]。因此子女需要多多关心老人,如果自身条件不允许的话,也可以鼓励老年人多多与人沟通,参与到互助养老的活动中来,继续积极的与社会保持接触,继续以往的各种活动,在活动中获得积极的自我形象以及充实感与幸福感。

对于互助养老机构自身而言,必须制订一套科学的运行机制,要进行透明化管理,推动其长久、健康地运行,并且要培养专业服务人才,提高其服务水平与服务质量,使得其能够获得农村老人及其家属的认可,提高老人参与的积极性

4.2.3 认知行为:积极推进互助养老知识宣传、转变养老观念

当前,农村居民对机构养老模式较为排斥,主要原因是他们对互助养老模式不够了解因此,急需将通过通过电视、微信、入户走访、发放明白纸等农村居民喜闻乐见的方式对互助养老模式进行积极宣传,让农村居民了解它并接受它;其次引导农村居民转变传统养老观念,不再单纯地追求“养儿防老”,而是接受多种养老方式并存,使老年人乐于参与其中,同时促使其子女接受并赞同互助养老模式营造正向的舆论氛围

4.3 结语

总而言之,已有部分老年人开始了解接受互助养老模式。虽然该模式在江西省的发展相对滞后、普及率不高,农村居民还不能很好的接受这种相对新颖的养老模式,但是农村互助养老发展尚在摸索阶段,不可避免地存在阻力和风险,需要在实践中优化、在探索中完善,循序渐进形成符合当地实际的养老模式[13]。在理论上,互助养老可以作为农村养老模式的一种补充,有效缓解养老压力,江西各地农村需要推广互助养老新模式,并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地发展适合当地的特色农村互助养老模式。

参考文献

[1] 张龙飞.城镇化背景下农村老龄化问题及思考[J].农村.农业.农民(B),2021(05).

[2] 江丽,李琳,傅娟.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老龄化问题的成因、挑战及对策[J].农村.农业.农民(B),2021(07).

[3] 杜鹏,王武.论人口老龄化程度城乡差异的转变[J].人口研究,2010,02.

[4] 王蓓.农村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农村社会养老发展路径研究[J].农业经济,2020(01).

[5] 王雪芹.农村人口老龄化现状及对农业经济的影响[J].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21(11).

[6] 梁立芬.关于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思考[J].农业技术与装备,2021(04).

[7] Yang,Z.& Huo,A.Optimization of rural mutual assistance pension mod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aging population. In 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Education,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EMEHSS 2019).

Atlantis Press.

[8] 杜咏怡,雍霂风.地缘纽带下的农村互助养老发展路径分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2,33(02):197-199.

[9] 钟丽红.对老龄化背景下农村互助养老问题的思考[J].西部财会,2022(02).

[10] 丁煜,朱火云.农村互助养老的合作生产困境与制度化路径[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72(01).

[11] 黄荆兰. 当前农民养老观念浅探[C].荆楚学术20195月(总第三十一期).

[12] 肖玉飞. 社会转型期中国农村老年人自杀问题的孝道伦理审视[D].东南大学,2018.

[13] 郑雄飞,吴振其.孝而难养与守望相助:农村空巢老人互助养老问题研究[J].内蒙古社会科学,2022,4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