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侧局限型疣状痣1例

/ 1

单侧局限型疣状痣1例

梁莉 徐瑞 黄铜 郭涛通讯作者

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 激光科 宁夏银川750001

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20岁,因右侧躯体大片黑褐色丘疹、斑疹20年就诊。患者出生时即发现右侧面、颈、胸部散在褐色丘疹、斑疹,部分融合成片,整体呈连续性分布。左侧肢体无相似皮疹。随年龄增大,皮疹增厚,颜色加深且范围扩大至右侧臀、上下肢、足背,耳道,皮疹表面呈疣状,线状、带状分布(图1)。偶有瘙痒症状。手影响美观尤其是面部,故来我科要求治疗。既往体健,无癫痫、精神发育迟缓、先天畸形、牙齿发育异常或骨骼畸形。家族中无类似病史。系统检查无特殊。G:\疣状痣\IMG_2939.JPG

图1:(右侧)颈、胸部散在褐色丘疹、斑疹,部分融合成片,整体呈连续性分布。随年龄增大,皮疹增厚,颜色加深且范围扩大至右侧臀、上下肢、足背,耳道,皮疹表面呈疣状,线状、带状分布。

皮肤科检查:右侧颞、耳道、颈、右前胸、右腹部大片黑褐色疣状增生物,未越过中线,右侧上下肢屈侧相同皮疹呈线性分布,右足背片状黑褐色疣状增生物。全身尤以胸腹部皮疹最密集肥厚。

组织病理结果:皮肤组织,表皮角化过度伴角化不全,棘层增生肥厚并乳头状增生,基底层色素颗粒增多,真皮浅层小血管周围可见多量炎细胞浸润(见图2.3)。根据患者病史、体格检查及病理结果,明确诊断:局限型疣状痣。我科对该患者进行面部病灶分次切除及美容缝合术。

图2:面部疣状痣第一次术前 图3:术后3个月

2、讨论:疣状痣又称表皮痣、疣状表皮痣、疣状线状痣、可能是表皮细胞发育过度引起表皮局限性发育异常所致。本病分为三型:局限型、泛发型(系统型)及炎症型[1]。局限型表现为单侧连续性或断续性束状.带状或斑片状。组织病理[1]表现为表皮呈不同程度的增生,主要为角化过度,棘层肥厚,表皮突延长及乳头瘤样增生,并可见颗粒层增厚及柱状角化不良,基底层黑色索增多。根据患者病史、体征及病理结果。诊断“局限型疣状痣”明确。关于该病遗传方面,还没有证实有遗传倾向。本病需与线状苔藓、线状扁平苔藓、线状银屑病及脂溢性角化鉴别。有文献报道本病可侵犯黏膜,由于皮疹呈疣状,故易误诊为尖锐湿疣。还有报道发现本病可并发基底细胞癌、合并脂溢性角化。

目前临床上有多种手段治疗疣状痣,如液氮冷冻、激光、皮肤磨削及手术切除,但尚无特效的方法。国外学者[2]研究24例接受二氧化碳激光治疗的疣状表皮痣患者,平均随访40.4个月,提出激光治疗是简单而有效的方法,美学效果满意但经常会复发。有文献报道其中CO2激光、铒激光是治疗疣状痣较理想的方法[3]。国内刘科峰[4]通过对比临床研究认为手术治疗创伤大、易感染、形成瘢痕影响美观,故CO2激光治疗优于手术治疗。还有学者认为[5]激光治疗不彻底易复发。近年来文献报道采用0.05%~0.1%维A酸软膏、卡泊三醇软膏、他克莫司软膏外用均有一定效果。考虑此患者既往激光治疗效果不佳,加之患者的治疗愿望强烈,患者要求对面部病灶进行手术治疗,由于面部病灶面积较大,我科采用分次手术切除并皮下美容缝合术(图4.5)。术后予以每日换药及氦氖激光照射以促进切口愈合,持续一周拆线。对剩余病灶择期手术。如留有瘢痕,可以采用单用595脉冲染料激光、CO2点阵激光或联合治疗。

图4、图5:(HE×200)皮肤组织病理结果:皮肤组织,表皮角化过度伴角化不全,棘层增生肥厚并乳头状增生,基底层色素颗粒增多,真皮浅层小血管周围可见多量炎细胞浸润。

参考文献

[1].赵辨.中国临床皮肤病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1642.

[2].Mishra V,Saha A,Bandyopadhyay D,et a1.Bilateral systematized

epidermolytie VCITLICOtlS epidermal neⅧs:a rsre entity[J].Indian J

Dermatol,2015,60:397—399.

[3].刘新静,秦世峰.大面积单侧型疣状痣的激光治疗及护[J].中

国医疗美容,2014,4(5):148,153.

[4].刘科峰,田哲娟.点阵激光治疗表皮痣一例[J].中国美容医学,2014.23(12):997—998.

[5].Umegakiarao N,Sasaki T,Fujita H,et a1.Inflammatory linear

VelTUCOUS epidermal nevus with a postzygotie GJAl mutation is a

mosaic erythrokeratodermia variabilis et progressiva[J].J Invest

Dermatol,2016,137:967—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