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林木种植中应用适地适树的方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11
/ 2

浅析林木种植中应用适地适树的方法

郑乾勇

四川省宜宾市屏山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摘要:适地适树是指导林木种植工作的科学方法,其提倡在植树造林过程中,应实现树种特性与立地条件的相互适应,从而达到提升林木整体成活率与种植综合效益的目标。本文首先对适地适树的基本要求进行阐述,而后分析了适地适树在林木种植中的应用要点,强调了种植期间需要关注地形、土壤条件,合理筛选造林所用树种,适当调整树种与场地条件,以此为林木种植工程的高质量推进提供参考建议与技术思路。

关键词:林木种植;适地适树;种植方法

气候异常变化与全球变暖已经成为当前各国都必须重视与应对的全球性问题。在修复生态环境的工作中,植树造林能够在生态环境保护、减缓气候变化以及推动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创造巨大效能。种植林木时,必须要选择合适的种植方法,否则可能会出现树木成活率过低,频繁调整树种,不仅无法获取符合预期的生态效益,还会耗费大量的物力与人力。现基于适地适树原则,探讨林木种植中可运用的种树方法。

1适地适树的基本要求

如果没有在种植林木前期合理选取树种以及场地,短期内往往不会直接表现出不良后果,但是随着时间推移,林木死亡率将升高,后续还需增加投入,更换树种,人工造林、封山育林与城市园林绿化等工作的综合收益将会因此而降低。

适地适树则要求林木种植单位为林木选取适宜性更强的种植条件,按照因地制宜的科学原则来选用树种,从而使林木所具有的生态习性能够有效适应栽植区域的生态环境条件,以此达到树地统一的林木种植目标。在该种植方法的指导下,林木能够健壮生长,并保持较高的成活率。适地适树中的“地”主要指立地条件,涉及生物因素、气候因素、土壤因素与地形因素。适地要求种植者全面关注种植地的降水量情况、土壤的肥沃程度、气候变化、地形类型、湿度、坡度以及区域内的灌木杂草情况[1]。“树”可被理解成树种,要求种植者针对不同类别的树种进行区别对待,选取树种时需考虑品种、种源等因素。

种植前期必须充分掌握树木的习性以及种植地的自然条件,以林木种植中使用率较高的刺槐为例,其具有畏淹、惧寒以及喜温的习性,将其种植到海拔相对较低的山地区域或者地下水较浅的区域后,其往往可以保持良好的生长状态。若年均温度达到14℃以上,刺槐可以保持极快的生长速度;刺槐还有着相对较浅的根系,分布于土层下的10cm至60cm处,存在惧风的问题,所以应避免将其种植到风力较大的地方,否则可能会引发偏冠、风折、风倒等情况。

2林木种植中应用适地适树的方法

2.1选取适宜的地形

地势与地形对于植物的生存与分布存在较为直接的影响,当坡向与海拔高度存在差异时,植物群落的生存情况也有所不同。急降地形与相对陡峭的地势不利于林木生长,往往仅有攀缘类植物与较为稀疏的灌木。而坦阔平缓的地形条件下,林木能够生长得更加茂盛。当海拔高度升高后,温度随之下降,相对湿度则有所升高,光照时数呈现出加大区域,光照中的紫外线增多,红外线有所缩减。海拔升高100m的高度后,年平均温度降低值在0.6℃左右,蒸发量随之缩减,导致湿度有所增加,有机质分解活动有所减缓,灰化与淋溶作用速度加快,土壤酸碱度降低,土壤大多是中性到微酸性,再到酸性。生长于海拔高度较高的区域的植物需要更高的紫外光、更低的红外光以及更长的日照时间,高山区域往往难以使高大树木有效存活。阴坡光照较弱,土温与气温并不高,蒸发量相对偏低,土壤湿润度较高,适宜种植多种类别的乔木,很多阳性树木也能够保持良好的生长状态[2]。阳坡处的光照强度大,土温与气温较高,整体蒸发量更大,此处的土壤也更加干燥,难以满足大乔木的生长需求,更适宜种植耐旱型灌木。

结合树木的地势、地形特性可知,耐寒性植物更适宜高海拔地区;在低海拔区域进行林木种植时,则应选取能够适宜温度条件的树种;面对阳坡可选择抗风、抗寒能力较强的树种;在阳坡处可选取耐热或者喜温树种。

2.2选取合适的土壤条件

遵循适地原则对林木种植场地进行调查时,需要充分考虑林木对于土壤的肥力、理化性质等方面的要求。

土壤有机质是林木所在地土壤养分获取来源,大部分林木都更适合被种植到湿润、肥厚、深厚的土壤环境中,部分瘠土植物可在土壤条件较为瘠薄的环境中生长,如构树、木麻黄与马尾松。土壤的水分含量、空气与湿度对于林木的发育以及长期生长存在直接的影响,体现在生理生化活动、养分吸收以及根系呼吸等方面。

土温的影响集中体现在树木根系活动方面,对于养分转化、有机物分解、微生物活性以及盐类物质溶解速度也有着一定制约作用。种植单位需重点关注极端土温条件,如夏季的过高土温会烫伤树木根系,需要采取密植方法。若土壤长时间存在氧气不足的情况,会导致早期种植的树木死亡,同时引发树木早衰的情况,因此应尽量为苗木选取较为疏松的土壤。当持水量处于60%至80%时,树木根系活动较为旺盛。土壤水分含量过高时,树木根系将面临呼吸不畅的情况;含水量过低时,树木则会有叶枯枝焦以及萎蔫的情况。酸性土壤能够促进硝态氮物质的吸收情况,微碱中性土壤更利于氨态氮物质的有效吸收。不同类别的林木对于土壤酸碱度的要求也有所不同,银杉等苗木更适宜被种植到酸性土壤中,胡杨、沙枣与刺槐则具有良好的耐碱性。

2.3合理选择林种与种苗

遵循适树原则来选取林木时,首先,需要结合其具体功能进行选择,如香樟、红枫、黄金槐、银杏以及玉兰等既具有遮阴功能,又可供观赏的林木可作为行道树使用。其次,还应对气候条件进行充分考虑。比如国内大多数温带地区可选取的优良落叶树种包括紫玉兰、金丝垂柳、香槐、南酸枣等树木;常绿耐旱类乔木可选择沉水樟、山杜英。再次,应关注土壤环境条件,若土壤pH值处于5.5至6.5之间且铁铝含量较高,可选择栀子、茶花、杜鹃、苏铁等喜酸性树种。若土壤pH值处于7.5至8.5之间,土质中的钙质含量较高,则可选择喜碱性树种,包括合欢、黄杨、枸杞、槐树、紫薇[3]。若土壤中的硫酸钠、氯化钠等可溶性盐类物质含量较高或者碳酸钠含量较高,则应选取石榴、胡杨、紫穗槐、白蜡、黄栌、黑松等具有较强的抗盐碱能力的树种。

2.4灵活应对树地情况

在适地适树种植模式下,若出现选取的种植地难以满足某选定树种的生长需求的情况,可实施改地适树的策略,借助深耕、换土等林地养护措施来适当地改造栽植区域的土壤条件,从而满足所选树种对于生态习性方面的需求。种植单位还可以选取适地改树的方法,对树种的部分特性进行改良,比如借助抗性育种技术来增强待种植树种的抗寒性、抗旱性等特性,具体可选取杂交育种、分子育种、生物防治等育种技术,种植后还需注重后续的林木管理,及时修剪枝叶,为林木形成良好的透光与通风条件。若采用适地接树的策略,可在能够满足种植条件的砧木上嫁接林木,所选的砧木应具有良好的耐盐碱性、抗旱性与耐寒性,以此有助于克服环境条件对于种植活动的限制,进一步扩大林木的种植范围。

3结论

林木种植单位以适地适树为种植指导思想,能够通过调查、分析、筛选等方法来确保造林条件与林木树种的生物学特点相互适应,最大程度挖掘林木资源的生产潜力,提升营林地段在现有条件下的综合效益。在种植实践环节,种植单位既要合理筛选种植场地,同时也要关注树种的习性,并结合现有种植条件对场地以及所选树种展开适当改造与调整。

参考文献

[1]丘菊秀.浅述适地适树种植对造林成活率的影响[J].花卉,2020(06):232-233.

[2]伍水平.适地适树原则在林木种植中的运用[J].现代园艺,2020,43(21):207-208.

[3]杨阳.基于人工造林适地适树原则规划林业发展[J].农业灾害研究,2022,12(06):187-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