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能垂象针法  第一部——紫白飞宫针—齐鲁医派长清段氏易医针推流派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09
/ 2

易能垂象针法  第一部——紫白飞宫针—齐鲁医派长清段氏易医针推流派

段义香   段义芹

山东天久医顺堂健康服务有限公司 山东济南 250022 

摘要易能垂象针法--紫白飞宫针理论源于北斗文化、河洛之理、黄老医学之多言数穷,不如守中、《素问》运气理论、以及《灵枢》之《九宫八风》、《岁露论》、《九针论》三篇。其独特针法理念可见一斑,临床疗效自是效如桴鼓。然不懂其理法切不可随意施针,恐伤患者身。

关键词天垂象地成形太一游宫飞针,阴逆法则,宫位序数

一、易能垂象针法

易能垂象针法为“齐鲁医派长清段氏易医针推流派”四大外治特色、优势技术针疗体系总称,属祖传易能中医外治技法,本针法体系庞大,理论深厚,紫白飞宫针即为其中之一。

《素问·五运行大论》曰:“夫变化之用,天垂象,地成形。”古人通过仰观天文、俯察地理,掌握大自然的周期性变化节律,创建北斗文化及河图洛书九宫八门等深厚理论,结合医学服务中医临床。

二、紫白飞宫之道

(一)紫白飞星

宇宙混沌,天地初开,炁化(北斗)九星,九星中因其中三星乃为白色(1、6、8),一星为紫色(9),且均为吉星,故九星亦称为紫白飞星。而九宫即是天上九星应地之化。九星配以洛书之数与颜色及五行属性,再对应九宫各自宫位属性,则被称为:贪狼一白水坎宫,巨门二黑土坤宫,禄存三碧木震宫,文曲四绿木巽宫,廉贞五黄土中宫,武曲六白金乾宫,破军七赤金兑宫,左辅八白土艮宫,右弼九紫火离宫。

紫白九星(北斗九星)围绕北极星运转,掌司天地之运行,其具有一定规律的运行轨迹,称为“飞星轨迹”,然在九宫中的飞步轨迹,亦可称为“太一游宫”。古人将这一运行轨迹的方位分为九步,将这九步落入九宫配宫位、定序数。根据九星之气运行在不同时间、空间、方位,分为岁游宫、日游宫、中游宫三种运行轨迹;年、月、日、时、刻在不同的空间穿行飞布,其运行轨迹又分为天盘和地盘,各有其顺逆规律。北斗九星的运转影响着万物生长、四季变化及人体健康。

(二)紫白飞宫针

“紫白飞宫针”简称“飞针”,结合北斗文化、先后天八卦演变于时空之理,及九宫八门内守外平之道,又经我派前辈进一步挖掘整理,遵天地运行之道,将此融入中医临床应用,调动人体太极运转,调人体阴阳五行及气血运行和谐同频,不治病而病自愈。经历代实践,此针法现已成为中医临床及养生保健之特效针法。

本文以紫白飞星飞步地盘为例:合天地之行,将天之九星之气与人体九宫相应之位,按时空、宫位序数、阴阳之性、运行顺逆规律,飞动银针引气游宫,以顺逆浮沉施法于乾坤运行所生之躯,推动形气运转,因五运从中而分,亦从中五始行顺逆之飞,行毕复返于中。

遵循阳顺阴逆法则,施以游宫飞针施治,针法应用以子时至午时为阳,顺飞;午时之后至子时之前为阴,逆飞。

三、紫白飞宫针操作之法

(一)施术准备

需排二便,仰卧或坐位面北背南,充分暴露针刺部位,放松心情;医者位患者体左或身后,75%酒精棉进行针刺部位消毒,根据病症虚实,选取相应毫针,型号多为0.30*40cm,保持环境安静,温度适宜,医者静心调息,准备施针。

(二)操作要领

人身无处不太极,人身处处应九宫。施术部位以头、腹、背等多处建立九宫实施治疗。以顺飞为例说明之:

右手持针,凝神静气,根据九星对应人体九宫,分别在每宫的分宫中心点进针(当下时令太一游宮所在宫位要避开中点),根据脏腑对应五体(皮、肉、脉、筋、骨)不同层位选择相应的针刺方向、角度、徐疾、浅深,得气后留针,保暖固场固气,根据病人在临床中所反映的针感情况决定留针时间。

(三)施针步骤

开宫法:以腹部为例,医者首先右手持针,合地之行,左手食指指腹按于患者脐部施以按、摩、运、点手法以顺时针行五或九次圆周运动。

第一针:肚脐中宫5位的分宫位上,确定对应洛书数为6的位置(六星武曲星)即分宫的九宫八卦的乾宫为点,在脐壁处以倾斜30-45 度角,针尖指向腹部九宫6的位置进针,顺行针5个圆周。

第二针:腹部九宫6的位置,本宫位中心点,以倾斜45-60度角,针尖指向腹部九宫7的位置进针。逆行针6个圆周。

第三针:腹部九宫7的位置,本宫位中心点,以倾斜45-60度角,针尖指向腹部九宫8的位置进针。顺行针7个圆周。

第四针:腹部九宫8的位置,本宫位中心点,以倾斜45-60度角,针尖指向腹部九宫9的位置进针。逆行针8个圆周。

第五针:腹部九宫9的位置,本宫位中心点,以倾斜45-60度角,针尖指向腹部九宫1的位置进针。顺行针9个圆周。

第六针:腹部九宫1的位置,本宫位中心点,以倾斜45-60度角,针尖指向腹部九宫2的位置进针。顺行针1个圆周。

第七针:腹部九宫2的位置,本宫位中心点进针,以倾斜45-60度角,针尖指向腹部九宫3的位置。逆行针2个圆周。

第八针:腹部九宫3的位置,本宫位中心点,以倾斜45-60度角,针尖指向腹部九宫4的位置进针。顺行针3个圆周。

第九针:腹部九宫4的位置,本宫位中心点,以倾斜45-60度角,针尖指向腹部九宫5的位置进针。逆行针4个圆周。

在腹部九宫4的位置,右手或左手食指接气引返5宫,顺行针5周。整个针刺过程中,遵循定宫定位,针尖指向,顺逆行针,法于术数,引气飞宫,一气呵成的施术原则。遵古之道,按法操作,必见奇效。

施针完成,除头外,覆盖被褥,固场保暖,依患者针灸反应情况查情留针宜45-60-90-120分钟,把握合理的起针时间。   

收宫法:亦称阖宫法、收功法。4宫逆行4个圆周后,引气5宫顺行5个圆周,自6开始按扎针的顺序依次引气起针,中宫5需单独留针5-15分钟后起针,左手食指施按、摩、运、点手法以逆时针行五或九次圆周运动,掌收聚气合于脐,固气收功,引气归元。

逆飞:开功法及针刺顺序与顺飞同,宫位序数除五外,余则六变四、七变三、八变二、九变一、一变九、二变八、三变七、四变六。施针完成,覆盖固场,留针要求同顺飞。

起针时,先在巽宫逆行针六周,引气至五宫顺行针五周。然后从乾、兑、艮、离、坎、坤、震、巽宫依次引气起针,中宫留针、固气守宫、引气归元与顺飞同。

(四)、紫白飞宫针适应症及注意事项

适应症:三阴三阳诸多病疾。

禁忌症:

1、过饥、过饱、过度紧张、疲劳、剧烈运动、不宜立即针刺;醉酒、精神异常者不宜针刺;身体虚弱、血亏者施法适度不宜过强,。

2、先天性脑颅、囟门发育不全,皮肤溃烂感染,肿瘤部位、血液病,自发性出血或损伤后出血不止,孕妇腰腹部腧穴和易流产忌穴不宜针刺。

3、禁针刺人体医学规定的禁穴,特别是对胸、胁、腰、背、脏腑所居之处的腧穴以及脑后枕骨下缘,风府、哑门;眼区等部位不宜直刺、深刺。

4、狂风暴雨雪恶劣天气,应天时忌日,不宜施术。二十四节气中与当下时令相对应的九星宫位中心点禁针刺,即稍避开此点进针。 根据宫位补泻,阴阳调和选择相应型号的针具,避开动静脉血管部位针刺。

5、《灵枢经》五禁所定日的禁针部位。

注意事项:

1、行针过程中,医者禁站于病者头顶、脚尖1米之内部位,避开病气排出口。

2、施术者须熟练掌握技术,把握进针方向、顺序、角度、深度,速度、力度等,方可行针刺治疗。

3、保持适宜的治疗温度,清净环境、门窗适度打开,保持空气循环流通。

此特色技术易能垂象针法—紫白飞宫针,遵法自然之道,守天人阴阳和谐之法,其效宏力大,未敢私密,奉献于世,愿此中医外治疗法,解众疾苦!愿祖国医学传承经久不衰!愿祖国医学为人类健康贡献卓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