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气下乡”相关问题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08
/ 2

“天然气下乡”相关问题探讨

魏相华

泰山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山东省泰安市 271000

摘要:十三五”期间国家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美丽乡村建设、“蓝天保卫战”和北方清洁取暖行动带动了农村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天然气下乡政策推进了农村清洁能源工程的建设,促进了农村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对实现碳中和目标、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乡村振兴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清洁取暖;天然气下乡;探讨

引言

农村燃气的特点是点多面广、运营环境复杂、运营成本高,房屋布局随意,门窗高低不一、电力线路多且杂乱、道路狭窄,缺乏安全用气意识,对燃气设施的保护和应对突发事故的措施缺乏了解。有些村民将没有完全用尽的 LPG 钢瓶放置在热水盆中,还有很多村民将植物秸秆随意堆积在燃气管道下方,使用灶具后仅关闭燃气灶阀门,不关闭灶前阀,房间内仍留有煤炉子、液化石油气气瓶等第二火源,有些为了方便将吸油烟机等电器的电线缠绕在燃气管道上,有些甚至私自改动燃气设施,安全隐患极大。普遍存在随意切换使用煤炭、秸秆、薪柴。虽然城市和农村仍相差甚远,但天然气下乡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和现实意义。

一、天然气下乡存在的突出问题

农村居民消费能力偏低对能源价格敏感度高,相对煤炭、秸秆、薪柴消费成本,天然气成本高;尤其是取暖方面成本高昂。农村地理位置偏远,人口居住分散,施工复杂,用气负荷低,占比最低,普及率及用气人口偏低且缺乏工商业用户支撑,消费规模和用户密度普遍较低,服务成本更高,偷气盗气或破坏天然气设备等现象突出,天然气安装和运营成本高。瓶装液化气供气灵活,初投入少,农村燃气主要以液化气为主。各地区政府补贴各异、政策不明朗导进度也不一缺乏具有整体性的规划和布局。农村煤改气用户多为新用气用户,安全用气意识和基本技能薄弱,且以老年人和留守儿童居多,对新知识接收能力弱导致事故高发。对天然气费缴纳或报修等不会线上操作。安全管控压力大,给天然气企业安全管理带来较大挑战。农村天然气发展问题具体体现以下方面:1、价格过高致使农村使用受到阻碍。2、区域发展不平衡,基础设施建设难度大且资金投入少。3、一些地方政府大多冬季时仓促实施,施工工期紧迫施工质量堪忧。4、安全管理难度大,安全用气意识和基本技能薄弱。

二、天然气下乡的政策环境改善策略

(一)完善天然气价格机制,保障天然气供应企业合理权益

乡村天然气供应企业处于上游气价市场化,下游供气价格政府定价的尴尬地位,尤其是冬季采暖季价格倒挂严重,其余时段也缺乏工商用户弥补民用损失,普遍存在着安装和运行成本过高等问题。通过国家颁布相关的价格政策对天然气使用的价格有清晰的规定和限制,对天然气价格进行补贴降低价格,减少价格不合理现象的存在,保障天然气企业从价格中填充成本,获取合理的利益。

(二)政府增加支持力度

各地政府应该强化对于农村地区的天然气安全管理,努力克服在煤改气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难题,防止把煤改气变成“一刀切”任务,不能一味追求速度,而应结合当地环境具体分析,与企业协作配合实现统筹规划,使企业采用科学合理的设计和规划,不盲目地追求速度而是追求更高质量的工程。与此同时,还要考虑各村庄使用天然气的不同条件,可在个别村庄实行试点以循序渐进地推进工作。应和村委会达成一致意见,适当情况下可通过村委会进行监督维护。对于天然气推行中出现的问题,相关部门应及时关注并提供指导意见。

(三)普及用气安全知识

农村地区因不了解用气安全而导致意外死亡的事情时有发生。通过安全用气普及逐渐消除村民对天然气使用的抵触情绪,改变传统炉具使用带来的安全隐患和对环境的危害。此外,还要普及天然气方面的知识,可通过贴标语、设立安全督导组、举办宣讲课堂、印制有燃气使用常识和燃气应急步骤的围裙,挂历和扇子等方式在农村地区进行天然气知识的宣传,明确使用天然气时的注意事项以及危险发生时的处理方式让燃气安全常识走进每一户农村用户,让燃气安全常识挂在用户墙上,拿在用户手中,逐步引入用户心中。大力推行天然气险,增加农民安全用气方面的保障。农村地区存在交通不便等问题,发生灾难时也很难做到及时抢险。所以,要提倡规范用气,提高大家的安全意识,把悲剧扼杀在摇篮中,尽可能避免事故的发生。

(四)推进煤改气进度一致

天然气下乡概念提出后,虽然存在现实阻碍但总体方向是正确的。农村地区实行煤改气由于地区间差异,进度也不尽相同,有的地方相对落后。经济条件较差的地区则推进困难,更不要提天然气的普及使用。应在各地农村推行天然气使用政策,保证进度相对一致。各农村地区也应协调发展,减少污染物排放,从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清洁能源使用。

(五)拓展天然气多方面应用领域

天然气的价格高昂,故而在农村这样一个经济条件相对落后的地区很难推进。除实现价调整和保障外,还要开发天然气在更多领域的应用可能性。普遍情况下,农村使用天然气多用于供暖,但因建筑保温效果差也并没有体现其优势。运用技术创新,不断探索天然气利用多样性。比如,用于烘干,采用恒温方式对大棚进行加热,对牲畜饲养的笼、舍等进行细菌、病毒等消杀处理等拓展天然气应用,能推动农业发展,实现环境的良性循环,同时增加收益,更大程度上激发了农民对天然气使用的热情。

三、天然气下乡工程实施过程中注意事项

(一)设计施工方面

加强设计前的勘察,深入每家每户,细化设计及施工单元,实现一村一方案、一户一图纸,同时编制安全专篇,明确管道安全防护相关要求。庭院管沟深应考虑对已有农房基础的影响,深度不宜大于已有农房基础的深度,当大于己有农房基础的深度时,沟底边与农房基础边距应根据建筑载荷大小、基础形式和土质情况确定;农耕区及其他植被区的管沟开挖,应将表层耕(腐)质土和下层土分别堆放,管沟回填时应将耕(腐)质土回填到表层;架空管道的支架不应固定在土墙和厚度小于120mm的砖墙上;架空燃气管道应采取防雷接地措施;地下燃气管道不得在堆积易燃、易爆物料、危险化学物品物料、牲畜棚、蔬菜大棚、菜窖、水窖、客井、污水等沟槽处和具有腐蚀性液体的场地下面穿越,并不得与其他管道或电缆同沟敷设。

(二)安全管理方面

村委会设置燃气安全综合协管员,协助燃气经营企业对村内燃气设施进行巡查,宣传燃气安全知识,发现问题及时向燃气经营企业报告。

燃气经营企业应加强用气安全知识宣传,让接受用气安全教育成为通气的必要条件,建立一户一档,加强风险管控,各环节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应重点对农村燃气用户户内设施进行入户安全检查检查和宣传每年不得少于2次;在首次通气和每个采暖期前应对用户进行入户检查。对于无人值守的调压设施(调压箱、调压站等)应进行检查,每天不得少于1次。燃气经营企业入户检查时应重点检查以下内容:(1)确认用户的燃气设施运行完好,无人为碰撞和损坏;通气孔是否遮挡,管道是否封闭;安装通气后,用气场所功能是否有改变;(2)管道无私自改动,无电线及作为接地线,无锈蚀、无载重,软管无超长等;采暖炉上部不应有明敷的电线、电器设备及易燃物,吸气、排气口应直接与室外相通,防鸟、防鼠、防蛇等防堵塞装置良好;(3)用气管道、设备无泄漏,安装符合规程;(4)燃气表、报警器、阀门和灶前压力波动范围是否正常等;不得停止燃气浓度检测报警器电力供应,应24小时不间断供电;燃气表箱附近2m内不应有柴火等易燃易爆物品;(5)入户检查人员还应采用仪器对管道接口处进行检测,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四、结语

天然气下乡作为近年来国家新发布的政策,促进了农村能源结构的调整和农民清洁用能,推动了农业产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事业顺利进行,对达成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以及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等都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坚持推行天然气进村政策,为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村全面进步和发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在实施天然气进村过程中也面临着价格高昂、机构不完善、安全隐患多等诸多困难。国家应继续实行天然气下乡政策,建立完善运行机制,加强农村地区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对于不合理价格给予调节和补贴,普及天然气使用的安全知识,让村民真实地感受到使用天然气的好处,从而优化村民的生活条件,推进乡村产业发展,切实提升农民的生活幸福感。

参考文献

[1]农村管道天然气工程技术导则

[2]乡村天然气工程技术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