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康复会模式在中青年乳腺癌化疗患者心理调适中的应用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06
/ 2

心理康复会模式在中青年乳腺癌化疗患者心理调适中的应用效果

杨敏

荆州市中心医院

摘要:目的 探讨心理康复会模式在中青年乳腺癌化疗患者心理适应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22年7月~2023年12月在荆州市某三甲医院乳腺科住院的52例中青年乳腺癌化疗患者按住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常规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的基础上采用心理康复会模式进行心理干预,干预前、干预后运用SAS、SDS、DT评价表对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测评。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焦虑、抑郁得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得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心理痛苦温度计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心理痛苦温度计得分较干预前降低,观察组改善较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运用心理康复会学模式能有效改善中青年乳腺癌化疗患者的心理状况,从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关键词:心理康复会 中青年乳腺癌化疗 心理调适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且呈上升和低龄化趋势1。随着乳腺癌患者生存率的提高,乳腺癌患者对其自身生存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中青年乳腺癌患者事业、家庭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社会、心理、思想承受能力较差,更易发生心理问题2。因此,对经历了手术、放化疗密集治疗阶段的中青年乳腺癌患者这一群体进行心理干预尤为重要。本研究主要探讨心理康复会对中青年乳腺癌化疗患者心理问题的影响,为提高中青年乳腺癌化疗患者的心理适应能力提供理论基础。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纳入标准:(1) 女性,年龄18岁~50岁,病理确诊为乳腺癌化疗患者;(2) 对疾病知晓,资源参与;(3) 小学以上文化程度。将52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调查内容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 05) ,具有可比性,见表 1。

表 1一般资料调查表

一般资料

对照组(n=26)

观察组(n=26)

χ2/t

P

年龄(年)

36.11±3.67

38.02±3.07

1.56

0.321

文化程度(n)

高中、中专

16

14

0.033

0.912

大学

10

12

婚姻状况(n)

已婚

20

19

0.088

0.718

未婚或离异

2

3

职业(n)

自由职业者

14

16

0.623

0.652

企事业单位

8

6

疾病分期

3

2

a

10

11

1.651

0.329

b

9

8

4

5

1.2方法

1.2.1 对照组  

    在患者入院后即给予常规的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并给予入院指导及每次出院后1周内电话随访。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干预方法的基础上进行心理康复会的心理干预。心理康复会共举行8期,每期分为6个环节,每一期都围绕由心理学专家、肿瘤专科护士、临床医生共同制定的心理康复会体系,如表2。

表2  心理康复会体系表

1.2调查工具

两组患者均在取得知情同意的情况下,在其入院时,进行规范化培训合格使用统一指导语,采用自制的患者一般情况资料调查问卷收集一般临床资料;使用焦虑自评量表( SAS) 、抑郁自评量表( SDS) 、心理痛苦温度计量表(DT),在患者初次入院时及治疗期结束时进行焦虑、抑郁状况及心理痛苦程度的评估。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 表示,运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检验水准α=0. 05,以P<0. 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焦虑抑郁得分

心理康复会模式干预前两组乳腺癌患者焦虑、抑郁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t =-0.122、1. 003,P>0. 05)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得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 =-6. 073、-4.103,P<0. 05) 。对照组干预前后焦虑、抑郁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 =1.587、1.393,P>0. 05) ,见表3。

表3 两组乳腺癌患者干预前后 SAS和 SDS 评分( x ± s,分)

指标

观察组

对照组

p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SAS

52.15±1.97

49.82±1.78

53.19±2.02

51.64±0.92

P<0. 05

SDS

57.57±4.92

49.98±4.01

56.23±2.45

53.97±3.1

P<0. 05

2.2心理痛苦温度计量表得分

干预前两组乳腺癌患者心理痛苦温度计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0. 301、0.766,P>0. 05)。干预后,心理痛苦温度计得分干预后两组患者心理痛苦温度计得分较干预前降低,观察组改善较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0. 917、1.621,P>0. 05),见表4。

表4 两组乳腺癌患者干预前后DT评分( x ± s,分)

指标

观察组

对照组

P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DT

6.97±2.32

3.23 ±1.45

7.12 ±0.34

6.11 ±1.03

<0. 05

3讨论

心理康复会模式让患者能够适当地宣泄心理痛苦[3],充分调动患者的治疗积极性,增加未来生活的希望[4]。本研究未能对患者长期生存质量进行随访,样本量不够充足,希望今后进行多中心多样本研究。

参考文献

[1] 陈晓宇,陈长香,周立芝.乳腺癌患者化疗相关并发症对社交回避与苦恼的影响

[J].现代预防医学,2019,46(03):441-446+460.

[2] 郝燕妮,罗珊霞,曲别乌果,等.团体正念认知疗法应用于广泛性焦虑障碍病人的效果观察[J].护理研究,2019,33(04):649-652.

[3] 吕利明,张晓华,王雪霞,等.中青年乳腺癌术后患者阈下抑郁及社会参与状况的研究 [J].护理学杂志,2017,3.

[4]Siegel R L, Miller K D, Jemal A. Cancer statistics, 2019[J]. CA 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 2019, 69(suppl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