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模式在门诊输液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06
/ 2

优质护理模式在门诊输液中的应用

邵丽 肖宗鲲

大连康复疗养中心 辽宁大连 116013

【摘要】 目的:观察分析对门诊输液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于2022.1-2022.12内就诊的120例门诊输液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常规护理)和实验组(60例,优质护理模式),收集分析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更低,护理满意度显著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模式可以有效减少门诊输液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有较高应用价值。 

【关键词】优质护理模式;门诊输液患者

门诊输液作为常见的治疗手段,应用范围广,每天都要接收大量静脉输液患者,具有疾病种类复杂多样、流动性大、人流密集等特点。相应的护理工作也较为纷杂,护理难度较大,风险较高。护理过程中易产生疏忽导致纠纷,影响护患关系。改善护理质量,缓和护患关系迫在眉睫。本研究探讨优质护理对门诊输液患者的应用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择我院2022.1-2022.12内就诊的120例门诊输液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男34例,女26例,平均40.75±5.31岁)和实验组(60例,男32例,女28例,平均41.21±5.19岁)。两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都是自主选择自愿参与到本次研究当中。

1.2方法

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使用优质护理的方式进行护理,具体实施方法如下:

(1)优质环境护理:为每一位患者提供干净、舒适的输液环境,将饮水机、卫生间、一次性水杯等基础设备信息指引给患者,主动询问患者需求尽量满足。调整输液大厅的温度和湿度,如患者需要可以提供毛毯避免着凉。若是行动不便,主动上前协助行走、如厕等。可根据不同病情,划分小儿输液室和成人输液室,二者又都可以细分为感染区和非感染区,避免交叉感染。划分一个独立的特殊人群感染区,定时消毒,强化管理规范。

(2)优质心理护理:门诊输液时长往往比较久,容易出现焦躁等不良情绪,积极与对方沟通,缓解焦躁情绪,进行针对性的心理疏导。注意观察情绪的转变,提供情感支持,给予鼓励。与情绪激动难以安抚的患者进行一对一沟通,了解对方需求,疏导负性情绪,对于合理要求尽量满足,不合理要求耐心解释安抚。提供杂志书籍之类的,帮助转移注意力。小孩子可以为他们播放一些无声动画,准备一点小零食进行安抚。

(3)输液护理:在穿刺时找到合适的静脉血管,严格按照规范操作,确保一次成功,否则会消耗患者的信任度以及耐心,也容易导致冲突发生。定期考核,确保熟练掌握。定期巡视,观察身体状况,根据实际情况对输液速度进行调节。输液完成轻轻拔出输液针后立即指导正确按压伤口,直至不再出血。将输液后的禁忌事项告知患者,引导随时注意观察身体状况,如有异常及时反馈。及时询问患者过敏原,严格做好皮试,避免使用过敏药物。提高护理人员的知识水平和技能掌握能力。有疑问可以及时准确地进行解答。对过敏体质的患者进行过敏相关知识的宣教,指导注意事项和突发情况的应急处理方式。

1.3 疗效标准

将两组患者护理过程中发生过的不良事件数量进行收集分析,通过院内自制的护理满意度量表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数据收集。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的所有数据均纳入SPSS23.0软件中进行比较分析,对于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的检验,分别用x2t进行,分别用百分占比(%)和(平均数±标准差)表示,若(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

护理后实验组法共发生3起不良事件,不良事件发生率3.33%,对照组共发生9起不良事件,不良事件发生率15.00%x2=8.180,P=0.004。根据数据结果分析可知,实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护理满意度对比

护理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68.19%,实验组满意度93.17%x2=20.016,P=0.001。根据数据结果分析可知,实验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门诊作为重要服务型窗口,人流量极大且集中,每天都会有大量不同疾病的患者前来接受输液治疗。门诊输液室作为医院最重要的科室之一,日常接触的患者不仅数量多,疾病种类也多,每天需要使用的药物数量极大、种类极多,对护理工作来说是一个严峻的考验,护理人员的工作量极大,往往没有时间去充分满足患者所需,导致护患关系紧张,患者感觉被冷落,护理满意度也会降低[1]

优质护理模式结合了常规护理和人性化理念,从患者的角度出发进行新型护理。在门诊输液中,以患者为本,根据过往经验和患者需求建立相应的护理重难点,带来全方位、更有针对性的护理服务。相比之下更加的专业化、科学化、人性化,完善医院的基础设施和各类提示提醒,尽量满足患者的合理需求,提高依从性和信任度。协助维持稳定积极的情绪,缓解负性情绪,改善心理状态。拉进护患间的关系,减少矛盾冲突,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优化管理制度,提高护理人员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耐心解答疑惑,对基本疾病常识和输液常识进行宣教,减少紧张不安的情绪。通过不断的培训和考核,加强护理人员面对不良事件时的危机意识和应变能力,提高穿刺等基本技巧,保证一次成功的成功概率

[2]。加强巡视,注意观察是否存在不良症状,及时进行反馈和处理。通过感兴趣的话题进行沟通交流,帮助转移注意力,缓解不良情绪。为小儿输液室准备一部分小玩具小零食,避免儿童哭闹影响他人休息,做好对小玩具的定期消毒工作,注意小零食是否存在过敏原。本研究结果也显示,实验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后,不良事件发生率相比对照组更低,护理满意度更高。优质可以有效地促进患者恢复,提高护理满意度。

综上所述,对门诊输液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模式可以降低不良事件发生概率,提高护理满意度,改善护患关系,有较大的的现实意义,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王淑文.优质护理服务在门诊输液护理中的应用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J].黑龙江中医药,2021,50(05):359-360.

[2]王丽霞,李卫平.优质护理服务在门诊输液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20,36(07):168+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