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循环功能障碍治疗仪对脑损伤性疾病的治疗效果研究

/ 2

脑循环功能障碍治疗仪对脑损伤性疾病的治疗效果研究

 1.杜培进  2.史沛涛

  1. 临沭县人民医院 神经内科
  2. 临沭县中医医院

【摘要】 目的:脑循环功能障碍治疗仪对脑损伤性疾病患者的疗效分析。 方法:研究选择从20221月到20231月间收治的66脑损伤性疾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参照组33例与观察组33例。参照组采用奥拉西坦胶囊,观察组采用脑循环功能障碍治疗仪治疗。比较两组血流动力学及神经功能的差异。 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比参照组高(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神经功能缺损得分比参照组低(P0.05)结论:把脑循环功能障碍治疗仪应用于脑损伤性疾病患者中,促进脑平均血流量增加,加快患者神经功能的康复且该治疗方法安全性良好可以在临床中推广

【关键词】脑循环功能障碍治疗仪;脑损伤;血流动力学;神经功能缺损

脑损伤主要是头颅部、脑受到外来暴力打击所造成或者因其他原因造成的脑部损伤可导致意识障碍、记忆缺失及神经功能障碍从而引起大脑的记忆力丧失、意识障碍与神经功能紊乱,是脑外科中最常见的一种急症,可造成高残疾率和高死亡率。脑损伤疾病包括原发性颅脑损伤和继发性颅脑损伤,原发性颅脑损伤主要包括脑震荡、脑挫裂伤、弥漫性轴索损伤、原发性视丘下部损伤以及原发性脑干损伤。而继发性脑损伤主要包括脑水肿和颅内血肿、原发性颅脑损伤,大多数脑损伤患者都是因为创伤比较严重,病情比较复杂,早期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造成患者后期的认知功能损害,严重的甚至会造成终身残疾[1]。研究显示,脑循环功能障碍治疗仪对脑损伤性疾病患者有明显的治疗作用[2]。本研究旨在分析脑循环功能障碍治疗仪对脑损伤性疾病患者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选择从20221月到20231月间收治的66例脑部损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参照组33例与观察组33例。参照组男12例,女21例。年龄在18~81岁之间,平均(46.22±3.21)岁。体重:52-73kg,平均(64.01±4.77kg。观察组男13例,女20。年龄在19~80岁之间,平均(45.88±3.34)岁。体重:54-76kg,平均(64.49±5.21kg两组基础资料比较(P>0.05),可进行比较。纳入标准:(1)所有病例均通过 CTMRI检查确诊,满足脑损伤性疾病的确诊标准;(2)患者知情并同意本研究。排除标准:(1)伴有重度心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不全,恶性肿瘤;(2)伴有精神疾病,认知功能障碍;(3)怀孕、妊娠期女性。

1.2方法

参照组给予奥拉西坦胶囊(生产厂家:湖南健朗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30037;规格:0.4g/粒)治疗,口服,每天三次,每次0.8g。观察组使用脑循环功能障碍治疗仪(生产厂家:徐州市百维医疗设备有限公司,型号:BW-6911C,注册证编号:苏械注准20182091278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给予磁脉冲刺激于健侧大脑前额叶背外侧皮质等部位,治疗30分钟,一天2

1.3检查指标

(1)2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比较:在干预前、干预1月后,应用全数字化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桂械注准20192060089,型号:EUS07Exp),在脑部前中后动脉处进行三次测定,取三次的平均值。(2)2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比较:干预前与干预1月后,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价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状况。总分45分,轻度为0-15分;中度为16-30分;重度为31~45分。得分越低,表示神经功能恢复越好。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表示,行t检验;并发症发生率及治疗效果为计数资料,用n(%)表示,行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血流动力学比较

干预前两组血流动力学没有明显差异(P<0.05);两组干预后较干预前,血流动力学都有所改善(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比参照组高(P<0.05)。见表1。

1 两组血流动力学比较(cm/s

组别

大脑前动脉

大脑中动脉

大脑后动脉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参照组(33)

30.09±5.39

37.81±6.48*

40.61±3.29

48.39±4.09*

31.31±4.61

38.41±5.21*

观察组(33)

30.21±5.28

45.09±6.69*

41.20±2.02

55.19±4.71*

31.09±4.79

44.31±5.09*

t

0.091

4.490

0.878

6.262

0.190

4.653

P

0.928

<0.001

0.383

<0.001

0.850

<0.001

注:与同组干预前比较,*P<0.05。

2.2两组神经功能缺损对比

干预前两组神经缺损得分没有明显差异(P<0.05);两组干预后较干预前神经缺损分数都有所降低(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神经功能缺损得分比参照组低(P<0.05)。见表2。

2两组神经功能缺损对比(

组别

干预前

干预后

参照组(33)

34.71±6.20

25.01±5.09*

观察组(33)

34.69±6.22

21.41±4.20*

t

0.013

3.134

P

0.990

0.003

注:与同组干预前比较,*P<0.05。

  1. 讨论

脑损伤性疾病的临床表现为出血,意识障碍,疼痛,视力改变等。脑循环功能障碍治疗仪具有调节神经元异位活动,减轻神经兴奋,促进局部血流,促进脑微循环等作用。脑循环功能障碍治疗仪磁场可无创透过颅脑屏障到达颅内组织,并在脑组织内产生感应电流,刺激脑细胞及脑血管平滑肌,形成相应的生理效应,从而达到调节脑功能、预防及治疗疾病的目的。脑循环功能障碍治疗仪是一种无创、操作简便的新型治疗设备,可明显提高局部血液流动状况。

本次研究表明,干预后观察组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比参照组高(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神经功能缺损得分比参照组低(P<0.05)。结果表明,在脑损伤中使用脑循环功能障碍治疗仪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血液动力学及神经功能的缺损状况。究其原因为:磁刺激能有效地改善脑组织的血流状况,并能在脑内的网状结构、蓝斑核、小脑顶核、中缝核等部位起作用。通过磁刺激治疗,可以进一步减少脑损伤,促进大脑组织的血液循环,提高脑动脉的血流量速度,同时对颅内压没有任何的影响[4]。从这一点来看,通过磁场刺激损伤的大脑,可以满足损伤区域的血液供应。脑循环功能障碍治疗仪是一种高科技设备,可用于治疗神经内科方面的疾病。通过螺旋状电磁头产生的磁场与脉线,构成了一张磁疗的立体网/立体的磁疗网,刺激大脑皮层的中枢神经,特定区域的细胞在受到刺激后会产生膜电位及电流感应,对脑的新陈代谢及神经系统的电活动产生影响,从而产生相应的生理反应,如能对上述反应有效地加以利用,可以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调整神经功能,加速患者康复[5]

综上所述,脑循环功能障碍治疗仪治疗脑损伤性疾病效果确切促进脑平均血流量增加,且该治疗方法安全性良好,可以在临床中推广

【参考文献】

[1]刘敏.护理干预对颅脑损伤病人颅内压影响的护理研究进展[J].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2023(1):0152-0155.

[2]朱锦奎,罗永燕,朱毅斌,等.丁苯酞联合脑循环治疗仪对脑梗死患者的疗效[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1,12(13):115-118.

[3]高莉,张明坤.脑循环功能治疗仪联合针刺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对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研究[J].世界复合医学,2023,9(6):23-26.

[4]丁瑞英.脑循环治疗仪联合早期康复训练在老年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医疗装备,2021,34(3):176-177.

[5]林文,林国贤,王国民,等.脑循环功能治疗仪联合针刺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其对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外医疗,2020,39(30):164-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