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的气道廓清技术包括哪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01
/ 2

常用的气道廓清技术包括哪些

倪玲

成都市新都区人民医院 四川 成都 610500

在医疗护理领域,气道廓清技术是一项重要的操作,用于清除气道中的分泌物、异物或其他阻塞物,从而维持呼吸通畅。这些技术广泛应用于急诊科、重症监护室、康复护理以及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的日常管理中。

一、体位引流法

体位引流法是通过调整患者的体位来促进气道分泌物的排出。这种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分泌物的排出效果,并减少阻塞和感染的风险。体位引流法的常见体位包括以下几种:

1.侧卧位:将患者转至一侧,利用重力帮助排出气道分泌物。这种体位可以使分泌物沿着重力方向流动,从而减少阻塞。侧卧位引流可通过改变侧卧角度(如30度、45度等)来适应不同患者的情况。

2.反仰位:将患者头部抬高,身体平躺或微微倾斜,有助于引流口腔和喉部的分泌物。反仰位可以提高上呼吸道的引流效果,尤其适用于口腔、咽喉部分泌物增多的患者。

3.足底位:患者的膝关节弯曲,足底支撑在床上,臀部稍微抬起。足底位有助于改善下呼吸道的引流,特别是对于支气管分泌物积聚较多的患者。

体位引流法是气道廓清中简便易行的技术之一,在医疗护理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但需要强调的是,具体的操作和选择体位的策略应根据医生的指导和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同时,医护人员在进行这种技术时需要注意患者的舒适度和安全性,确保正确的体位和角度。

二、气道吸痰

气道吸痰是通过负压吸引的方式清除气道中的分泌物,它旨在清除呼吸道中的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常用于有气道分泌物积聚的患者,如呼吸困难、咳嗽、痰液增多等症状的患者。一般分为开放式吸痰和闭合式吸痰两种方法。开放式吸痰适用于患者能够咳嗽或咯痰的情况,通过咳嗽或咯痰自主清除气道。闭合式吸痰适用于无法主动咳嗽或咯痰的重症患者,通过插入吸痰管引流气道分泌物。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气道吸痰操作时应尽量保证操作技术正确、温和,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管理。同时,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及时记录和报告医护人员。此外,使用一次性吸痰管进行吸痰操作时,务必遵守相关的环境卫生和感染控制原则,保证操作的无菌性,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三、气道震荡技术

气道震荡技术,也被称为气道振动或高频胸部振动技术,是一种通过外部设备产生机械震荡来促进气道分泌物松动和排出的方法,以清除呼吸道内的痰液和分泌物,改善呼吸功能。气道震荡技术适用于一些呼吸道分泌物较多、排痰困难的疾病,如囊性纤维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等。但对于一些特殊情况,如严重血液循环不稳定、活动性出血、病态骨折等情况下应慎用。常见的气道震荡技术包括高频胸部振荡治疗和喷雾震荡治疗等。这些技术利用震荡的力量刺激气道内的粘液,使其更容易被清除。气道震荡技术一般需要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大致步骤为:将振荡设备的振动头或握把轻轻放在患者的胸部、背部或侧腹部区域,以确保震荡能够传达到肺部和呼吸道。开始时可以选择较低的频率和强度,逐渐增加到适宜的水平。

四、正压呼吸机辅助技术

正压呼吸机辅助技术是指通过呼吸机向患者提供带正压的氧气以及持续或间歇性的机械通气,使患者的肺泡得到充分的通气和换气,同时刺激肺泡内的分泌物排出,从而促进气道廓清。正压呼吸机辅助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CPAP):通过在呼吸机给气管插管或面罩处提供一定程度的正压,增加气道内的稳定性和开放度,促进肺泡通气和换气,降低呼吸功耗,同时促进分泌物松动和排出。

2.控制性呼气末正压(Positive End-Expiratory Pressure,PEEP):在呼气末期保持一定的正压,增加肺泡内的残余容积和肺泡表面积,以避免肺泡塌陷和防止呼气末期闭合,同时也可以促进分泌物排出。

3.间歇正压通气(Intermittent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IPPV):在呼吸机控制下,通过在每次呼气结束后进行一定程度的正压通气,使肺泡得到一定程度的充分通气和换气,并刺激呼吸道内的分泌物排出。

4.高频振荡通气(High Frequency Oscillatory Ventilation,HFOV):通过在非常高的频率下向患者提供小幅度的正压和机械振动,达到促进气道廓清的效果。

这些技术可以有效改善气道通畅性,并减少呼吸困难。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正压呼吸机辅助技术前,需要进行严格的患者评估和监测,包括呼吸状况、血氧饱和度、心肺功能等方面,以确保使用安全和有效。同时,为了充分发挥气道廓清效果,还需要结合其他气道廓清技术进行综合治疗。

以上所述仅是一些常用的气道廓清技术,每种技术都有其适应症和注意事项。在实际操作中,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嘱选择合适的技术,并严格遵循操作规程,确保操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同时,对于患者和家属来说,了解这些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操作过程也可以提高对治疗的理解和配合度,促进康复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