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时空针灸对丧亲事件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31
/ 2

浅谈时空针灸对丧亲事件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童艳  王钰婷  李先琼  杨紫翊  蒋姝苑

玉溪市中医医院,云南 玉溪 653100

摘要:了解丧亲事件的概念及对丧亲者的身心损伤,观察时空针灸治疗此类疾病的临床疗效。同时,分析特殊病例不能取得疗效的原因。

关键词:丧亲事件 时空针灸

丧亲是指:因疾病和意外所导致的个体失去家庭亲人的一种生活事件,对个体(丧亲者)的身体、情感、行为、社会能力等方面产生一系列影响的事件。丧亲是人生的一个必然历程,每个人都可能会与之有交集,无人可避免,个人因自身的认知、情感、年龄及与亲人情感亲疏关系等不同,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躯体反应。它是生活事件最痛苦的事情之一,在生活变化单位的评分中得分最高。(1967年霍尔姆斯提出的关于生活事件对健康影响的调查研究。每一项生活事件引起生活变化的程度或达到社会再适应所需努力的大小,称为生活变化单位,以此反应心理应激的强度。研究表明,配偶死亡其引起当事人生活变化的程度最大,分值为100分)丧亲事件的影响与双方之间的社会关系、亲疏程度密切相关,在其痛苦程度中,配偶最高,依次递减的是子女,父母,兄弟姐妹。经历丧亲事件之后,表现为心理问题:如悲痛、哀伤、抑郁、焦虑等,文化程度高、经济能力佳的人,会主动寻求帮助,如心理咨询,中西药物,针灸等等,另一类型丧亲患者往往因以失眠、颈部的疼痛、四肢疼痛等到针灸科治疗,在详细的追溯病史之后发现,患者不适的来源大多起于丧亲事件上患者的不适与丧亲直接相关,一类是以心理问题就诊,另一类以失眠,疼痛非心理问题的症状就诊。

时空针灸是朱勉生教授在继承古代四种按时取穴的方法和吸纳欧洲医学的文化理念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新的针法。它以时间穴位开穴,配合空间穴位,通过构建沟通人体内外气场,从而获得调动人体自愈功能的场效应。在临床实践中,该治疗方法应用甚广,其中在治疗身心疾病方面有很好的疗效,因此,笔者选用时空针灸给予对此类患者进行治疗。

丧亲事件应归属于身心疾病,目前心理学方面的学者有一定调查、探讨、研究,而针灸学方面鲜有报道。笔者在临床中接诊了12例患者,观察使用时空针灸前后,此类患者在情志、躯体疼痛、睡眠状况等方面的临床症状进行总结;对时空针灸治疗此类疾病的临床疗效、治疗周期进行探讨。具体的针法配穴将另做病案分享,不在此论述。

以下四个病例分别描述在时空针灸治疗前后的情况:

病例一:患者女性,67岁,丈夫因肺癌晚期两年、去世三月,因颈项疼痛来就诊,问诊时发现患者不适与丧亲事件有密切关系,患者在提及丈夫去世时泪流不止,情绪失控,自述无法入睡,使用就诊时间时空针灸治疗一次后,其睡眠状况明显改善,情绪失控、见人欲哭等症状消失,施针灸治疗7次后,各项症状好转出院。

病例二:女性,50岁,父亲去世3月,因失眠背部疼痛就诊,诉与父亲感情较好,其父亲离世后,心存不甘,情绪低落,精神不振、懒言少语,不愿意出门,兄弟姐妹在家中叙述父亲离世会集体情绪失控,泪流满面,不能自控,经针灸治疗三次后,患者内心平复,再与家人谈此事,不用也不想再流泪了,治疗一周后好转出院。

病例三,女性,78岁,丈夫去世两月,因全身疼痛、失眠三月就诊,入院前一天请我科年资较高的医生进行普通针刺治疗,全身疼痛稍缓解,仍失眠,次日我行时空针灸疗法后,患者即刻在治疗床上就睡着了,起床后感觉疼痛缓解,精神改善,一个周期的治疗后疼痛改善,失眠改善出院。

病例四:患者女性,38岁,丈夫既往健康,突发疾病去世四月,儿子一岁,患者毕业于名校但多年未工作,目前面临男方家人赡养费,所居房子需要变卖,其家人财产存有纠纷等问题,患者来就诊时已失眠四个月,使用时空针灸治疗一周,治疗效果不明显,一年后追踪患者情况,查出患乳腺癌并进行了手术治疗。

在临床中使用时空针灸治疗12例丧亲的病例,除例四外,其余患者情绪控制、躯体疼痛情况、睡眠状况等恢复较佳者,可恢复到发病前,时空针灸的宁心安神,疏肝解郁,调理气机功效较佳。整个治疗周期为一周,一般针刺后症状均有明显的缓解,尤其以失眠、情绪失控欲哭的症状改善明显;躯体疼痛如果单纯因丧亲事件引发,疗效也很好,若因患者年龄大,疾病重,疗效要差一些。

通过例四笔者反思,针灸治疗丧亲事件疗效的好坏与患者的社会问题有密切相关,丧亲事件后社会问题单纯或对丧亲有(心理)准备的疗效均佳;社会问题复杂且解决困难的会直接影响治疗效果,这种具有复杂性丧亲事件的患者面对实际情况难以处理,难以仅通过治疗起效,该类型的丧亲事件对身体的损害是更为严重的。

人生在世,难免经历生老病死,面对亲人的辞世,丧亲者不仅仅会出现悲痛、哀伤、抑郁、焦虑等精神情绪等问题,也可能伴随失眠、躯体疼痛等症,如果丧亲导致的上述症状得不到妥善处理,可能会导致精神及身体疾病的加重和恶化,甚至会增加死亡的风险。但目前因受教育程度、经济条件、社会文化、宗教信仰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民众对此类事件的认知不足,除心理疏导外,鲜少有人主动寻求其他医学方式治疗,即使想治疗,往往也苦于求医无门。同时,目前医学对此类事件的诊断、评估、治疗等方案的缺乏,也是造成患者无从就医的另一个因素。

对丧亲患者进行干预和治疗,不仅是人文关怀的体现,也是“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中医学治疗思路的体现。针灸在治疗心身疾病方面疗效显著,更应该加强对此类患者的关注,充分发挥针灸的优势。此外,未来的研究应进一步开发符合我国文化背景的测量方法,制定符合我国丧亲事件的干预措施。

参考文献:

1、朱勉生.时穴记忆功能的探讨.世界中医药,2006 11创刊号):42 -43.

2、左政.朱勉生时空针灸临床操作规程探析.中华中医杂志。2019.10,34卷10期

3、门华琳。丧亲者哀伤的研究进展.全科护理2019.8,17卷23

4、叶盈.丧亲事件对丧亲者的影响及相关因素分析.中国全科医学.2018.10.第21卷第2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