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职业教育的课程实训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28
/ 3

浅谈职业教育的课程实训

廖志浩 夏红军 向 华通讯作者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300

摘要:文章从职业教育课程实训的现状及问题、有效实施形式进行探讨和分析,提出了注重过程、学生参与、多种方法结合、第三方评价等有利于提升学生技能水平及层次的四个方面的考核原则。

关键词:职业教育 课程实训 技能提升考核原则

职业教育要突出“职业”的特点,重点课程实训教学,就是能让学生在学校或到企业中,接触社会企业的真实项目,项目体验中去运用知识及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能。实训是学生掌握技能关健环节和手段,也社会和企业资源服务于职业教育,履行培养技能人才职责的重要途径。

一、职业教育课程实训现状及问题

1实训条件与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有差距。主要表现及原因有:

1轻技能重学历办学思想不明确,学科型倾2)投入小、经费少。校内实训条件的改善需大量及持续经费投入,很多学校没有足够的经费,既没有政策的支撑也申请不到专项资金(3)师资弱、不匹配。教师本身动手能力不强,与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要求不匹配,“双师型”教师比例小。4)轻实效、重形式。许多实训基地设施不全,在管上又不力排不合理,有限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有轮为参观和“摆设”现象。

2、实训考核不能体现职业岗位的技能要求。主要表现及原因有:

(1)任务成果标准不明确任务完成情况及质量应该是实训考核的依据,但实际考核中并没有很清晰的量化及质量标准。(2)评价标准未体现岗位的实际职业要求。目前的实训课程考核,多为课程的完整性需要而设,很多课程考核没有结合实际工作岗位的职业需求进行。(3)第三方评价的参与度不够。很少有行业、协会会直接参与学校的实训课程的考核,评价指标一般由各教学单位制定,基本是授课者同时也是该实训课程的考核评价者,除了少数的课证融合的课程,大部分课程都没有引入社会、行业第三方参与评价。

3、实训内容与行业或国家职业规范关联程度不够。

校内的实训课程内容不仅与行业职业能力标准结合程度不够,同时也与技能证书制度结合不够。更多实际的情况是,学校只根据专业目录来开发相应内容。象德国的“双元制”,为保证实践与理论结合,实现职业技能人才教育的总体目标,将实践课程安排在企业中实施,并按联邦培训规章执行。

二、课程实训实施的有效形式

“职教20条”为职业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提升实训课堂实训质量,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路径。事实证明,在实际运行中,课岗融通、课证结合、以赛促练、产教融合等模式,都是学生掌握职业技能,提升技能层次的有效手段。这里做些简要介绍:

1、课证结合让学生掌握职业技能,提升岗位适应能力

职业技能鉴定与实训教学环节的有机结合,可以大大提高学生适应职业岗位的能力,这既契合目前的持证上岗制度,也符合社会就业惯例。如某些院校,根据专业岗位、学生特点,以“某某专业技能鉴定”形式构成实践教学的主线,按知识结构、按技能要点,让学生循序渐进掌握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快速提升职业岗位的适应能力。实践表明,这种结合,能极大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有效提升他们的岗位综合能力,能明显增强其工作能力,得到实习企业的认可。

2、以赛促练推动课程建设,提升学生技能水平

1赛项设计可以引领课程与专业建设技能大赛对课程建设及专业设置起关键作用,主就是其中的赛项类别的设计,它实现了学校课程与行业技能要求的有效对接,也是人才培养的检验过程和质量标准。赛项中对岗位技能的分类设置,促进了院校完善和调整技能人才的培养模式。另外,技能大赛条件及物资与行业发展是同步的,这能有效促进校内实训环境、条件的改善。

2赛项标准可以优化技能教学内容行业技术的变化发展,要求赛项的技术规程和内容与时俱进。资料显示,历年大赛的技能项目是在不断更新和变化的,而且技能考核的侧重点也会相应变化。因此参考赛项标准,有利于推动教学改革和提升教学质量水平。技能大赛不仅检验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也检验学生专业能力、应变能力及职业素养等综合能力。

(3)参赛体验可以促进师生共同成长参赛过程可以让学生更加了解行业所需技能,进一步明确学习方向;在备赛训练中,能有效提高学生抵抗压力水平、实际操作技能等综合能力。对于教师,因为前期需要进行赛项设计,迫使他们必须了解了行业的最新技能需求。大赛期间可以提高自身实践技能,在专家点评环节,以能了解自身教学的不足和缺点,有利于提高技能教学水平。

3、产教融合转化优质资源,提高学生技能层次

产教融合不但可以解决校内实训条件不足、设备陈旧等问题,还能利用行业、企业前沿的技术资源提高学生的技能层次,具体如下:

(1)搭建优质产教融合实践基地展实训资源实施深层次的产教融合,建立校外实训基地,执行行业规范及职业标准。最大限度的转化企业设备、技术资源,是职业教育的解决校内实训条件、设备不理想等问题的重要手段。也是学生能在

真实的工作环境学习技能,既参加了职业化的训练,又培养了学生们解决生产实践问题的能力。

2构建产教融合特色课程内容,提升技能层次。产教融合的内涵,是学校可以充分利用企业技能资源、共享社会资源,重点要在教学模式、课程内容、师资整合、学习地点等方面的进行探索,实现深层次合作。实训课程能紧扣时代发展的脉搏,实训任务真实、内容时尚、紧跟行业发展潮流,当专业领域出现新理论、新技术时,实训课程内容能做到同步,避免社会需要脱节,这样就能让学生跨越基础技能,达到更高的技能层次,提升就业核心竞争力。

(3)行业企业的深度参与,盘活企业师资。在国外,加拿大、澳大利亚的职业教育的精彩之处就是校企合作,他们的教师实行专兼结合的组建思路,不仅要求具有教育学文凭,而且必须具有年的企业工作经历。并要求各行,在学校实训基地建设方面提供帮助和指导,主动接纳实习生等措施,做学校的实践教学工作的直接参与者。我们的教师大都是在学科教育体系中培养和成长起来的,通过深层次的产教融合,既可以培养我们教师的实践能力,还可以盘活企业师资,服务于技能人才的培养

三、职业教育课程实训评价及考核

1、国外实训课程的评价情况

澳大利亚的职业教育课程评价中,一般采用现场操作、案例分析报告、第三者评价、工件制作……”作为课程考核用现场工作的考核评价代替传统考试或评价,用实际工作的业绩或成果,替代传统的试卷考试,则是英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常规做法。他们对实训课程的考核评价方法,非常注重实训过程,详细的评价方法对应实训的每一个过程每一环节

2、课程实训评价及考核应该遵循原则

(1)注重实训过程与终结性评价不同的是,课程实训总成绩由分阶段、分单元、分项目的过程考评组成。当然,注重过程评价并不是要否定终结性评价,只有两者有机结合,才能保证实践训练的水平和质量,最终达成技能教学目标。

(2)鼓励学生参与考核评价要打破传统,鼓励学生参与其中,不能单纯以教师评价为主,尝试采用师生共同考评、实训考核小组考评、公司考官考评等相结合的考评方式,学生既是课程考核的主体,也是被考核对象,以多重角色来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多种方法相结合除常见的纸质笔试、撰写书面报告等考核形式外,还可以采用现场操作、验收图纸、展示成果等多形式结合的考核评价方法,考核人员可根据被考核者的过程操作的实时表现、出现的结果分别评定成绩。职业教育专业门类多,每门课程应该根据本身特点,建立相应的评价体系及框架,评价体系及框架要对应好每门课的评价内容,匹配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和侧重点。

(4)第三方参与实训课程考核的市场化,也是职业教育的特色。第三方(如行业协会)按照行业、企业实际岗位的职业要求来组织考核,有利于保证考核的公平性及客观性,避免受培训教师或部门的主观影响,让职业教育的课程培训质量的考核变得更加客观。

参考文献

[1].ChatGPT对职业教育教与学变革的启示--ChatGPT应用于职业教育的潜能[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年第3.6-8

[2]李珏萱,林梓杏.职业教育实训课程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融合培育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26,12.196-197

[3]余越凡,周晓云,杨现民.职业教育线上线下混合式实训教学模式设计与实践——以中职“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训课程为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2年第2.50

[4]胡亚茹.以赛促学视角下中职《餐饮服务与管理》课程实训教学的改革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学位论文,2021517

[5]武建卫.高职“维修电工实训”课程的改革与实践[J].江苏科技信息.20166月第17.50-51

[6]罗孝森 职业教育“课岗赛证对接”教学模式探索[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512月第12.95-96

[7]霞,倪文.高等职业教育综合实训课程考核方式研究[J].职教论坛 网络财富 20104.75-76

[8].论高职院校实训课程的建设[J].科技文2010.08(下旬刊P154-155

[9]晋顺.论职业教育实训课程的开发与建设[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第1.100-102

[10]鞠志祥.职业教育项目课程实施研究[J].江苏教育职业教育版.20097.77

[11]戴维,张迎建.高等职业教育实训课程的国际比较[J].职业技术教育(教学版).2006年第29.27 总第483.112-115

[12]赵宇.对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课程实训教学的思考[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210.Vol.22 No.10.200510Otc2005 48-50

[13]张晓红.职业教育中实训课程建设研究[J].教育科学.157

基金项目:广东省高等职业院校珠江学者岗位计划资助项目(2019

作者简介:廖志浩,男,19749月出生,广东梅州人,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正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印刷图文信息处理技术、印刷工艺、印刷色彩的研究与教学。

作者简介:夏红军,男,19743月出生,湖北随州市人,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教师,主要从事新媒体选题策划、新媒体营销与运营的研究与教学。

讯作者:向华,女,197612月出生,湖南桑植人,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教授,主要从事功能材料的研制及其在包装印刷中的应用研究与教学。

联系电话:13668929128    E-mail2000111002@gdip.edu.cn

地址:广州市新港西路152号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51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