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乡”为本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几点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27
/ 2

以“乡”为本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几点思考

张淑华

(中共永州市委党校,湖南 永州 425000)

摘要:当前,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仍然任重道远。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将政策着力点聚焦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层面上来,并提出要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这也是“十四五”时期“三农”问题的重中之重。文章从乡村振兴的基本情况出发,分析了乡村振兴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提出了以“乡”为本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乡村脱贫攻坚乡村振兴

一、乡村振兴的基本情况

金洞管理区晒北滩瑶族乡枧下村属典型的移民村。枧下村辖5个村民组,178户,总人口723人,其中农村劳动力264人,在家劳动力97人。山林面积约4000亩,其中国营2000亩,集体2000亩,主要以种植杉木为主。该村主要以种杉木、楠竹为主,其它经济来源很少,集体经济薄弱

1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条件大为改善。该村移民安置区位于八宝镇城区,地理位置与交通优势十分突出。安置区按照城镇小区的标准进行建设,水、电、路、讯全部入户,绿化、量化、美化全部到位,小区生活环境十分优雅。每个移民户分有铺面宅基地,家家户户建有小洋楼。小孩入学,老人看病十分方便。移民新村生活条件比原村大大改善。这为乡村振兴打下扎实基础。

2政策扶植潜力较大。2013年移民搬迁后,该村在移民后扶与扶贫方面政策受益很大。移民、农业、林业、交通等部门政策扶植力度很大。以后,在基础设施升级、产业升级换代等方面,有更大的政策挖掘潜力。

3人才优势开始凸显。该村移民搬迁后的几年,群众的思想观念大大改善,对教育重视程度前所未有。据统计,单枧下一个村大专以上人才,比晒北滩其他村的总和还多。这些人尽管没有返乡创业,但大多数在外发展不错,很多成为小微企业的老板,其创业影响程度与就业带动力度的潜力不能轻视。这正是该村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

二、乡村振兴面临问题和挑战

1人口流失严重。目前,该村最大的问题是人口流失,直接导致产业不兴旺。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青壮劳动力进城务工,大部分劳力涌入省内外城市,留守移民村的多为老人与儿童。该村常住人口不足户籍人口的一半。同时,人口的流失必然造成人才的流失。据统计,该村大专以上人才有40多人,而能回乡创业的不足几人,本科毕业回来的几乎没有。该村青壮年乡土实用人才严重短缺。

2没有自有土地。没有自有土地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瓶颈。移民搬迁这几年,该村为了发展在土地方面付出了极高的成本。村里单购坟地就花去70余万。几个种养大户,每年每亩租金就上百元,而且逐年增加。群众呼声很高的文化广场建设用地将是一笔天文数字的支出。

3村基础设施相对滞后。一是没有村级文化广场。由于当时没有做社区规划,村级文化广场没有纳入建设计划。目前群众对建设村级文化广场的诉求十分强烈。是电网水网急需升级改造。近年安置区人口大幅度增加,电器设备大量增加,电网超负荷运行,线路出现几起电起火。线网扩容改造迫在眉睫。村自来水管网系统都是自建的,但地下水水质极差,不适合饮用,需要接入八宝镇自来水系统,并安装智能水表。三是人居环境需要升级改造。安置区虽然改厕工作全部完成,但污水直接流入下水道,严重污染环境。因此需要建设污水处理系统。四是该村网络通讯、电子商务等也较为落后。五是安置区没有卫生室与幼儿园。

4产业市场化程度不高。一是涉及千家万户的传统林业、农业还是以种植业为主。种植业以杉木为主,由于原村与移民村距离很远,管护不到位,盗伐严重,产销量很低,经济效益极差。二是现代农业方面,单打独斗现象突出,没有形成规模效应,更没有形成产业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不多不强,没有精深加工能力,产业关联度低,市场竞争力弱,引领作用不大。三是产品加工方面,基本上是小规模来料加工,没有自己的品牌,规模小,劳动就业覆盖面窄。

5基层组织后劲不足。突出表现为:一是干部老化。村支“两委”干部中,46-60岁的占到66.7%,年轻后备干部严重短缺。二是组织发展缓慢。后备力量储备不够。全村10个党员,普遍年龄偏大。近些年要求入党的多,但发展数量的不够。三是作用发挥不够。该村缺乏产业发展带头人、领头雁。支部软弱涣散现象比较严重,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难以发挥出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难以发挥出来。

为本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对策

1、加强乡村振兴的组织领导。实施乡村振兴,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确保党在农业农村中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这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根本保证。在巩固脱贫成果上,要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完善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开展动态管理。接续推进贫困村全面振兴,统筹做好继续帮扶、宣传总结、舆论引导等工作。要进一步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压紧压实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领导责任,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机构队伍衔接,强化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乡村治理,持续改进工作作风,完善乡村振兴考核落实机制,汇聚做好有效衔接和“三农”工作的强大合力。按照上级要求,继续选派好驻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协助换届选

举上来的新一届村支两委班子,从组织领导上加强对乡村振兴工作的全面管理。

2、积极培育乡村振兴产业。“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前提和基础。农民增收则要依靠农村产业支撑必须加快农村产业发展,建立现代乡村产业体系,促进农民增收模式尽快由城市导向型向农村导向型转变。一是要坚持将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乡村产业振兴的主线,因地制宜、有序推进各地特色农业产业发展;二是农业农村部门要加大对特色农产品品牌的宣传力度,通过精心的销售策划,扩大其知名度;三是市县区政府要结合各地实际,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对产业条件成熟的村先行项目策划和实施,做到成熟一批发展一批;四是积极向上争取政策、资金和产业项目的支持,结合永州各村实际,做大做强两茶一柑一菜一药”优势主导产业,着力培育特色农业产业,打造品牌效应。

3、切实解决乡村振兴的人才问题。一要加快培养农业生产经营人才,培养高素质农民队伍,充分利用现有网络教育资源,加强农民在线教育培训。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养计划,加强培训基地建设,培养造就一批能够引领一方、带动一片的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二要突出抓好家庭农场经营者、农民合作社带头人培育。建立农民合作社带头人人才库,加强对农民合作社骨干的培训。鼓励农民工、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科技人员、农村实用人才等创办领办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三是加大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力度。分期分批从乡村中选拔一批有基础、有信心的农民进行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从业水平,加快建设一支乡土专业人才队伍四是积实施“红色头雁工程”。要把村支书的选拔培养作为组织部门的重要工作议事日程,制定相应政策,采取多种方式,加大培育力度,提高综合素质,使他们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领头雁”。

4、走农村综合发展之路。乡村要开拓新功能与新业态,发展观光休闲与养老产业,搞田园共同体。在自然条件好、交通便利的村庄要多发展新产业新业态。单纯地靠农业,农村会一直穷下去。农村要振兴,必须要走综合之路,也就是田园共同体。如冷水滩区上岭桥镇打造的仁山湖美田园综合体就非常成功。要发挥乡村的多功能性,不能仅仅把乡村看成是农产品生产的地方,也不仅仅是农民居住的地方,它还应该成为城市的后花园,成为城市居民旅游观光休闲的地方,更应该成为城市居民退休养老的地方,如果把后两个职能开发出来,乡村振兴就有希望了。各县区要根据不同乡村的资源优势,大力做好乡村旅游这篇文章,在条件具备的村先行试点,再以点带面,逐步推广,形成“一村一品,一村一特色”。

5、要做好保障乡村振兴的制度供给。一是进一步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推进农村土地“三权”分置,便于土地有序流转,促进适度规模经营和土地有效利用二是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废除城乡户籍“二元结构”,解决身份不平等问题三是积极探索解决村落“空心化”问题的方案。要探索行政村改革办法,优化整合资源,把不适合人居的自然村的居民向条件较好又有环境承载空间的自然村集聚,按照就地城镇化的要素去建设四是要重新规划好农村的空间布局。村庄建设必须坚持规划先行做到不规划不建设、不规划不投入,确保有规可循,一张蓝图绘到底;村庄建设中要慎砍树、禁挖山、不填湖、少拆房,防止乡村景观城市化、西洋化,多听农民的呼声,多从农民的角度考虑问题;五是推动公共服务资源覆盖农村,出台优惠政策,改善基层医疗、养老、教育条件,打造城乡联动的农村生活服务网络。

6、将生态环境保护融入乡村振兴战略。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标志,也是以绿色发展引领生态振兴的关键所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坚持生态优先,把绿色作为我们永州乡村振兴的最鲜明的“底色”,实现乡村振兴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持续提升农村环境质量,建设美丽农村是环保部门融入乡村振兴战略的切入点、着力点,也是环保部门职能所系、使命所在。

参考文献:

[1]张洪星,郭景华.乡村振兴的“门”和“路”[J].农村经营管理,2023(2)47.

[2]林家历.乡村振兴的孙庄模式[J].农村·农业·农民,2022(10)12-14.

[3]李军明.落后乡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路径研究[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21,41(5)96-102.

[4]李玉丹.乡村振兴要以“乡”为本[J].乡村科技,2018(33)10,13.

[5]蒋婵.乡村振兴,“兴”在何处[J].人民论坛,2018(12)80-81.

作者简介:张淑华(1983—),女,中共永州市委党校,讲师。研究方向:政府公共管理、乡村振兴。

1